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健康人生健康解“迷”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小朋友特定环境不出声?或患选择性缄默症!
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01-07 10:00:15

  小朋友平日巧舌如簧,但上课时“十问九不应”,未必因顽劣,可能是焦虑加剧而患选择性缄默症。有精神科专科医生指,若发现孩子平日没有语言障碍,惟在特定场景下变沉默,且症状持续逾1个月要留神;年幼、内向女孩尤为高危。过去有家长为应付升学面试,刻意“特训”女儿对答技巧,结果令女儿逢参加面试便“不出声”。


  选择性缄默症患者,其实从无“选择权”。香港精神科医学院副院长(教育事务)林美玲医生指,这是其中一种焦虑症,大多患者是5岁以下幼童,他们会在特定场景下发作:“最常见是上课时,遇到老师提问便默不作声,但休息时与同学对答自如。”



林美玲医生


焦虑引起 仅特定场景不说话

  林医生指出,因选择性缄默症非常罕见,发病机会为千分之一,师长往往难以理解幼童的举动,而严词苛责,形成恶性循环:“曾有幼儿园学生被老师斥责‘你哑了’?或罚留堂‘罚到你肯讲为止’,结果令该学童面对老师时更焦虑,愈急愈不能表达。”另外,亦有病例是家长为应付幼儿园面试,暑假连番为女儿“培训”,要求她必须以完整句子说话,不能中英夹杂,结果令女儿愈发对犯错感焦虑,情愿“不讲不错”。

  要分办选择性缄默症与其他语言障碍,林医生建议可留意表达方式:“选择性缄默症患者一般说话流利,最多只是因焦虑显得口吃;自闭症患者则任何时候都不理会人;亚氏保加症患者一般用字古怪,爱用特别方式表达自己想法。”



患者多性格内向 女孩较常见

  林医生续说,选择性缄默症多数在5岁前发病,患者一般较“脸皮薄”,性格较内向,以女性较常见,若症状持续逾1个月便应求医。如果病情轻微,一般可以随成长慢慢改变,惟严重患者需接受行为治疗,解除焦虑:“如安排安心环境,慢慢诱导他们说话,过程要多加鼓励,助他们建立自信。”而缺乏治疗者,或会渐渐恶化成强迫症状,届时或需服用血清素等药物治疗,“曾有女生由幼儿园开始发病,至中小学阶段因做不到小组讨论、演讲等,变得抗拒上学,最后要服药和行为治疗;但一般高小后才会用药。”

  林医生补充,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父母,多数有过度保护倾向,或父母本身已患抑郁症、情绪病,容易令孩子感到“世界好危险”,倍增焦虑,亦会增加发病机会。



  转载自晴报www.skypost.com.hk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健康解“迷”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