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财金博客缸边随笔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疫不过三?
石镜泉
作者:石镜泉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11-24 09:10:01

作者介绍

作者为资深投资者。

  今时无论炒美股、中港股,油价、经济都说要看中国的lockdown,今天就谈这个:

  古人说“大疫不过三(年)”,2023年可甩疫了!此说可信吗?

  2020年1月初,央视报道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44宗,重症11宗……当时许多人还以为不会人传人,又或是普通流感,转眼就快3年,根据“疫不过三”之说,疫情即将结束?

  看历史似乎如是。据记载:公元前430年至公元前427年,希腊雅典爆发瘟疫,近一半人口死亡;1629年至1631年,米兰爆发大型瘟疫,超过25万人死亡;公元541年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1665年爆发的伦敦大瘟疫等,都仅持续了约两年的时间。因此,英国有专家也认为,疫情会在今年或明年结束,如果一直是这样状态的话,也可能到2026年达到全球普遍清零。

  不过,大家且看看: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至1950年)。这并非1346至1353年间,最著名的鼠疫大爆发,而是1885年,始于中国湖南的一场重大鼠疫这场鼠疫。疫症先从云南传入贵州,再肆虐广州、中国香港、福州、厦门等地,至今仍未绝迹,2020年7月在内蒙古仍发现最新病例。

  此外,距今时较近的霍乱,历史上也多次流行,单在印度就造成3,000多万人死亡;季节性传染病流感,于19世纪(1800年代)至2010年期间,曾多次大爆发,包括1918年西班牙及1968年中国香港流感等。

Omicron致死率低 防疫政策有变

  “大疫不过三”并非绝对,这“三(年)”可能只是个约数:可能是3年,也可能会较短或较长。虽然兰州大学王建平院士团队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提出到2023年11月,全球每月的新冠病例将降至约3000宗,但未来若出现传染性更高的病毒,结果便不可预知了。详细的“疫不过三”探讨,请看笔者今晚在ETNet、周六投资版的《健康快车》栏文。

  无论今次“疫”是否会“不过三”或“过三”,现知的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很毒,致死率高,因为病毒可引致肺纤维化,好易死亡,但Omicron却不大致肺纤维化,较多影响肠胃,不易死亡,所以自今年6、7月起,内地的防疫、封城、检测政策有变。笔者曾两度(6月6日和7月12日)为文,说明今时(2022年)与昔日(2020年)的防疫手段有何不同。投资者细辨,应知要不要跟不识中文的老外一齐,瞎担心。

  以下为7月12日文《又封城?》重刊:

  7月初,上海爆新冠新变种症,市场又担心上海又来封城,中港股市俱受压,但会封城吗?先看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怎样的应对策:

  “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尽早发现和控制疫情风险,决定对黄埔、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闵行、宝山等区全城以及其余行政区中有阳性感染者轨道的街道(镇)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各区应落实属地责任,合理组织开放社区核酸采样点,7月12至14日开展‘3天2检’,即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至少相隔24小时……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这是中国新的清零政策,不用封城,尽量不影响到经济及民生的持续运行,这对今时严峻的经济前景是个好消息(图一)。



  要做到这个清零不封城,不是躺平的与病毒并存(躺平并存,是死得人多,美国便是好例子),是需要有个:effective government,有个有执行能力的政府/部门,马时亨日前有个访谈(请【按此】观看相关网页),值得政府/相关部门以至所有部门细听及改进。



常态化检测 清零不封城

  上海这个新防疫政策,不是用长官意志来办事,而是经过研究、试点,才于今时推广,以保证政策有效而不扰民,才可让人民配合,不要光说中国是共产党集权,做什么都可以。有哪个人不怕死,不怕病?如果政策能减少你因减少感染而不用枉死,不用枉病,你支持不?当然具体成效如何,7月14日之后便知。

  上海这个新防疫政策、方案的出台,笔者在今年6月6日便介绍了(图二)。



  政府说在2022年6月1日之前,只能清零便封城。但在2022年6月1日之后就可能清零不封城。我只能说可能,因为我只能估、只能盼。估、盼什么?



(iStock)


  不要小看这些小屋,它是这样用的:

  有一个新的政策正在悄悄酝酿,生根发芽,这个新的政策就是常态化核酸检测。武汉的居民应该对这个政策不陌生,武汉已经试行快一个月了。杭州的居民也开始收到通知和文件,数天前上海也公布了首批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

  什么是常态化核酸检测?以武汉的政策为例,就是在全市大批量设立核酸检测点,市民如果48小时不进行核酸检测,其健康码就会变色,无法进入公共场所。换句话说,如果市民想要进入公共场所,比如地铁、机场、商场、酒吧、餐厅等,就必须每48小时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后(不是结果出来后),健康码就会恢复正常。这里有一个原理是防控专家认为:

  Omicron病毒会在感染24小时后出现传染性,如果每个人每两天都做一次核酸检测,那顶一个感染者,在外的传播时间就24小时(还是在病毒载量很低的情况下传播24小时),传播人群会非常有限,防控会非常容易。这意味着,所有Omicron的感染者,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发现,且及时管控病毒,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社会面大范围传播。这同时意味着,类似于去年、前年上海进行的精准防控可以实现,如果发现了病例,只需要控制病人和密接,非常小范围封控,比如封一个奶茶店、封一层楼,然后对一定范围的人,赋予新的核酸检测要求,比如从48小时一次变为24小时,其他所有人生活都不受影响,实现真正的精准防疫。我们可以往下展望,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将没有封控,餐饮旅游行业不会再面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窘境。第三产业将会快速恢复,政策也敢于大力支持接触性服务行业发展。

  精准防疫对于消费的刺激有多大?看看上海去年的数据就知道了。2021年的上海全年社会零售总额增长20.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都增长了22.7%,这意味着不需要担忧跨省出差、商旅的隔离,各地也不需要严格的对待外省外来人员,在酒店设置核酸检测点,每天核酸检测就好。往深了想,这还意味着我们有了开放的基础,目前回国需要14+7,未来回国隔离可能会减少为7天,甚至3天,加上连续14天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在冬奥会期间,我们对于国外记者、运动员就采取了这样的防疫方案。结果是,我们冬奥会没有发生聚集性感染疫情,冬奥会圆满成功。看起来可能比较麻烦,每天需要被捅嗓子。但如果只是出门下楼顺便捅一下,就能换来疫情前的生活,就能换来经济的复苏、消费的复苏,每天捅就捅了,总比封在家里14天、一个月、两个月要强。

  这样核酸检测,对于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假设常态化检测为20混一,48小时一次,一个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一天的检测量是50万,假设每次核酸价格为10块,政府大规模采购更低,一天的财政支出是500万,一年为18.2亿。考虑一些转运、人工费用,一年支出预计在25亿左右。这25亿相比封控带来的税收等损失,就是毛毛雨,是非常划算的。以政策推动来看,这种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明显已经从武汉、乌鲁木齐的试点开始到推广阶段。据了解目前深圳、上海、杭州都有逐步推出的动作。当然这样的方式,也是不得已的过渡手段,待到新冠病毒毒性更弱、特效药效果更好、疫苗注射率更高后,也就可以摆脱每天捅嗓子的局面了。但在目前,有一个能让老百姓生活恢复、能让消费恢复、服务业恢复,又能防止新冠的方式已经非常不易了。

  两年多了,我们也真的快被这个疫情折腾疯了,现在可能真的开始看到了一点点曙光、一点点希望。我们可以从无法正常生活,到捅着嗓子正常生活,再到完全正常生活,一步步来,一步步往前走。

  假如上海真能清零不封城,中国经济、A股、港股,怎不利好?

  中央于11月11日为防疫出了个20条,不信笔者在7月之估,就看那20条好了。


  投资涉风险,每位投资者承受风险程度不一,务必要独立思考。笔者会因应市况而买卖。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缸边随笔
其它缸边随笔文章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