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2-08 09:13:43
作者为资深投资者。
日前那场足球表演赛被球迷讥为“中国香港最大的诈骗案”,其实它远不及近期上映的一出电影而再被人热议的“佳宁案”。
佳宁集团于1983年10月正式清盘,恒大(03333)近日也被高院颁令清盘,逾40年过去,这类财金“千”门奇案导致哀鸿遍野,投资者似乎并未汲取教训,全因有个心理始终如一。
陈松青自1977年成立佳宁之后,于1979年,以每股6元,收购当时每股1.5元的美汉企业,出手奇高;翌年借壳成功,并易名为“佳宁置业”后,旋即以约10亿元购入金门大厦(即位于金钟的美国银行中心前身),但9个月后,佳宁却宣布作价16.8亿元,把大厦售予“百宁顺”,帐面赚了近7亿元!1980年11月,佳宁股价升至17.9元,仅约1年,股价便相当于其前身美汉股价的11.9倍(表)!从此,陈松青便被人认定有“点石成金”之能。
佳宁神话幻灭
自1980年起,佳宁开始透过发行新股,以及向银行借贷,大肆扩张,涉足中国香港地产发展,包括位于地利根德阁、沙宣道等多项物业,以及3幅位于九龙湾、荃湾及大埔的工业地皮等。据称,佳宁在全盛时期,还于美国拥有逾800亩的发展区地皮和酒店,以及于加州一个市中心发展项目,投资3.5亿美元。
80年代初,97前途问题导致中国香港地产和股市下跌。1982年,佳宁业务及股价大受打击之余(图),同时被人发现账目有问题,更被揭发金门大厦售予百宁顺的交易根本并未完成,7亿盈利纯属子虚乌有,佳宁遂告破产,而陈松青亦被控串谋讹骗马来西亚国营裕民银行旗下的“裕民财务”。
拜金主义作祟
裕民正是之前为佳宁提供了近3亿美元,以购入金门大厦的财务公司。不过,佳宁的登记资本额其实只值2元,又没有其他抵押,难怪当年这宗近3亿美元的融资安排,会被廉署形容为“极不寻常”。
为什么当年会有这么多股民受骗,甚至连银行也中招?全因所有人都有个心理:拜金主义,只会崇拜银纸;怕富欺贫,只懂看人充阔了的门面,底蕴如何,概不探究。例如佳宁爆煲不久,至90年代初,又来个澳洲首富、前奔达集团主席庞雅伦(Alan Bond),他演绎的也是与陈松青类似的“故事”,同样被控诈骗罪成而三度锒铛入狱。此外,近日使不少投资者陷入困境的恒大,也难免予人有“吹得过大”的印象。
近日有网媒访问了当年佳宁借壳上市的主要推手詹培忠,这个“金牌庄家”认为,诈骗是信任的另一解释:如果别人信你,你做得好便成功;对人作出承诺并完成,便不是诈骗。他以“特殊手法”来形容陈松青,更说“骗局不怕旧,最紧要有人肯信”云云。
投资者倾向“拜金”可理解,但适当时候就要醒醒。盲目迷信于没有基业、只有财技的“财阀”,对任何投资决定都不利。廉署形容,当年佳宁的财务状况是“十个茶壶九个盖”,其实佳宁财政远差于此。
60至70年代,不少“阿妈”持家都只有“9个盖”,那纯是为了应付家境困难,而刻苦谋生。她们用的不是财技,与佳宁、恒大、奔达之类的企业,可能只以5个盖去冚10个茶壶的紧绌情况,绝不能相提并论。事实上,有9元资产,借1元周转十分合理。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财务借贷上限的要求是只借资产的35%。
买股还须务“实”
因此,投资者须留意那些突然冒起的无根“财阀”。假如企业不是有新的突破,例如在科技上,那便要留意,还宜相信那些历史悠久、有实业背景和基础的企业较好,例如华为、比亚迪(01211)等。
股海一个大浪冚来,有实业为基础的企业固然可“悲”,但相信投资者也较输得“心甘命抵”。2008年破产的雷曼兄弟,又或今时那些逐渐倚重财技的企业,都是走上佳宁建在浮沙上的老路。
“未买前,先想卖;未想赚,先想蚀”智慧,龙年将仍历久常新。投资者不要迷信于什么“钻石”手指,须知道王老五才有“钻石”,但即使被誉为“钻石王老五”者,也难保不是粒烂鬼玻璃头。
(“年终”系列·四之三)
投资涉风险,每位投资者承受风险程度不一,务必要独立思考。笔者会因应市况而买卖。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