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1-24 14:29:52
资深传媒人,为香港免费报章《晴报》创刊总编辑;曾担任美国《读者文摘》亚洲区中文版总编辑,负责香港、内地、台湾和东南亚出版工作。此前,在职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时为《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兼任经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并主编《ezone》和《置业家居》等杂志。他又是多本畅销书,如《九七日志之当年今日》、《驾车郊游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经典》、《一分钟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资、华资、欧资和美资公司工作,闲时外游,喜欢读书。
(欲知前事,请看贵为高层身边“红人”,为何会落得黯然离开的下场?)
“我们去福州干什么?”在飞往福州的飞机上,我问马骝,他意味深长地说:“到了以后,你便知道。”
他是副总,我刚入行的新丁,一个小记者。纵使他欣赏我的工作能力,亦十分信任我,但亦不会把我视作心腹。
九十年代初的福州已经很兴旺,只是城市没规划、交通一团糟,但人们精神饱满,对前景充满希望。
“下机后,我们去什么地方?”我转换另一个问题去试探马骝。“先去一个地方见一些人,然后再出去看看。”他说了一个梗概,却又毫不实在,等于没说,我也不再追问。
其实,那次是公司派给马骝一项任务,去福州发展房地产业务。当时全国几个对外开放城市都大兴土木,福建有许多人跑出国,赚了外汇都在家乡和福州买房子。
公司在内地开展其他业务有她的优势,即使和报业没关也没所谓,又何况有人脉,又同声同气,不用猜度投资方的背景、银行又乐意贷款,借多少便多少。只要看准位置,投入第一期资金,便是一笔有赚无蚀的生意。
当天下机后,我们到市政府拜会了几位领导,然后便由负责房地产开发的领导,带领我们参观十几个项目。马骝兴致勃勃,认为每个项目都大有可为,他没有和对方讨价还价,反而不断向对方派定心丸,说我们志在必得,弄得对方心花怒放。晚上饮宴,宾主尽欢。
回程时,我说:“其中一处近水库,似乎太偏远了。”
“你看看中国人,愈来愈有钱。他们有了第一桶金,会在家乡建屋,有了第二桶金会在福州买屋,有了第三桶金,会买别墅,到了他们有第四桶金,他们会做什么?”他反问我。不待我回答,续说:“在北京、上海,甚至香港买屋。”
“还有另外几块地皮,附近交通仍未配置好。”马骝打断我的话:“一个人有了钱,买得起房子自然买得起汽车,right?”他的分析没错,只可惜时差早了十年,累得他“滑铁卢”。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