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健康人生健康解“迷”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中风年轻化|年纪最小廿几岁!每年逾1万人中风入院!
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11-29 15:39:48

   心血管恶化愈趋年轻。有小区组织发现,40%港人上臂动脉硬度指数(API)超出正常水平,患高血压概率趋增,年轻人不能幸免。公院数据亦显示,年均逾1万人因急症中风入院,发病高峰由50多岁降至40多岁,有人20多岁已中风。


   另外,不少人误会仅大医院才有“静脉溶栓剂”(溶血针),曾有患者想“想拣医院”治疗而拒上救护车,恐错失黄金3小时治疗良机。


   香港小区医疗教育服务协会在今年5月起,为深水埗区内3,048人进行健康评估,结果40%人API指数偏高,9.8%人中心动脉硬度指数(AVI)处于高水平。协会会长张汉明指,API指数反映心脏及脑血管情况,AVI指数反映心脏周边大血管状态,筛查发现API指数“超标”与年龄相关,30至39岁居民超标率达29.5%,50至59岁达36%,70至79岁更高达56.4%,显示其上臂外周动脉血管弹性随年龄下降,增患高血压风险。而年轻群组指数亦偏高,原因或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压变动,及交感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影响。且疫下巿民减少外出,生活及工作压力同升,血压水平或受影响。


院前中风通报 助加速抢救


黄世恒医生指,每逢冬季中风病例会增加,料与运动少、进食多及健康注意程度减低有关。(医管局图片)


   医管局指,本港年均逾1万人因急性中风入院,20%为高血压、脑动脉瘤等导致的“爆血管”(出血性中风),其余80%为血管硬化收窄、血块积聚导致血栓“塞血管”的缺血性中风。北大屿山医院急症科副顾问医生黄世恒指,本港年均3,000人死于脑血管病,占总死亡人数约6%,且患者愈趋年轻,“过去50多岁发病,现时40多岁已很普遍,临床上有人20多岁已中风。”


   另外,受到网上群组、亲友流言等误导,不少巿民以为仅“龙头医院”才有溶血针。黄世恒澄清,全港公院急症室均有溶血针,当怀疑中风者上救护车后,救护人员便会作初步评估,并启动“院前中风通报”,令医护在病人到院前准备就绪,加速抢救。“出现缺血性中风3小时内打溶血针,每7人有1人治疗后可恢复自我照顾能力。但有症状后的3至4.5小时内打针,复元机会或减半,每14人仅1人治疗后能自我照顾。”


误信溶血针流言 病人险迟入院


   明爱医院顾问护师(中风科)江珠莉指,曾有50多岁患者知悉救护车将赴明爱医院后,拒绝入院,“因他认为仅大医院有溶血针。惟当他想去心仪医院时,连门口都出不到,最后要再打999送往明爱打溶血针。”江指,出现任何一种中风先兆,应马上打999,“溶血针在指定时间打才有好处,自行求医或已延误。”53岁康复者邵先生指,2年前如厕时突然中风,意识到应马上入院,幸及时打溶血针后已恢复如常,工作及记忆力均无受损。



   转载自晴报www.skypost.com.hk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健康解“迷”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