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早年留美,于1987年取得路易斯安那州大学(Monroe)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回港工作,曾任职获多利投资、花旗银行司库部、法国里昂银行、港交所上市科、新鸿基金融集团、中国银盛证券集团副行政总裁等,并于多间大学及大专学院担任财务课程兼职讲师。
对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外汇、美股、证券及商品期货市场拥有丰富实际操作经验;闲来亦爱“爬格子”。有多本著作,其中《期权导论》更为首本以中文出版的期权专书。
热爱阅读及集邮,3岁至88岁均可成为好朋友。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已于2011年7月退役,前苏联的“无人”“航天飞机”亦同样离开了征服太空的行列。进出大气层,面对极高的温度(约为三千度F),利用陶瓷概念,发明家Bob Beasley(1926-1997)成功研发了美国“航天飞机”的“防热砖╱系统”):各国都有陶瓷,但运用╱格物各异。
国际贸易、地缘政局、基本科研、资源争夺及产品╱成本成为全球化不断变动之中的重点主轴。生产涉及成本╱出入口税。而不同地区有自身的资源,生产╱科研╱成本水平,因而近二、三百年的国际贸易,资源争夺成为地缘政局去向的决定性因素。一百多二百年前,西方社会强行把大清及日本等国打开国门,便利输出更多的产品及争取更大的利益。
笔者已讨论了很多次基本科研的重要性。今天再谈格物致知,因为今天眼前世局纷乱,地缘不稳,因素甚多,但主因之一,乃各国格物水平之差异及国际贸易的发展长期失去平衡。很久很久以前,不同的民族对煤炭有强大的自然需求。炭以很多形式存在,其中有钻石及石墨。但炭的自然稳定存在仍有很多可能性!二氧化碳乃温室气体,太多太多使地球气温不断上升,人类活动产生太多热能及温室气体,成为各大中小国必须合力去解决的事情。但炭的其他存在形式,却成为重要的科研产物。例如“碳六十”形成一球形!它的结构十分之稳定,衍生很多的产业,而“碳六十”的发现,产生新的医疗应用,强硬结构及今天仍有大批研究员把“碳六十”之应用发扬光大。“碳六十”以外,石墨烯(Graphene)乃透明无色的结构,亦是一种纳米材料,研究员拿下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纯碳的原子层。它的应用甚广,可望革新一系列的智能电话、电池及其他新的应用。英国大学研究员(来自前苏联),夺得这一物理学奖。而“碳六十”则于1996年由英美学者拿下化学奖。基本科研,基本格物是甚为重要的事情,因为掌握新技术,即使未有即时的产品,亦可申请专利等等:有新产品及专利收入了。
英美两位学者因为碳六十(球体结构)的发现而得诺贝尔化学奖,因此而有全新的格物成果至今天仍不断壮大。图为“碳六十”示意图。
英国邮政发行的诺贝尔奖邮票及相关供小朋友小玩意:碳六十球体模型等。
1950年代,新中国于东欧等地区日受重视。东德发行毛主席邮票,而齐白石的作品成为文化交流主轴之一。地缘形势,新中国有新的切入点。齐白石画作甚多,东德于1956年出版一本有关齐白石的入门画。距今一甲子有多,这本小书今天仍保存良好,有彩色页子,内容以德文为本。东德的GDP是华沙公约国最大的国家,东德也有宇航员参与前苏联的太空科研和探险。前苏联太空科研好,甚而于太空站的设计比美欧更前卫,“一次性”的太空衣成为宇航员今天的标准,以弹射形式返回地球亦是标准形式╱科技。
齐白石作品(1956,东德出版,德文)及“核融合”简介小书。
另方面,核能潜在很大的辐射风险,1950╱1960年代,已有研究核聚变的方案,前苏联的“托卡马”方案比欧美更佳,今天多国各自及合作的核聚变计划,仍以“托卡马”为主轴方案。美英法德苏各自的科研格物,均具特点及原创性。齐白石画作好,但中国科研格性起步迟。中国航母步入第三艘的建设,正在追上西方的水平,必须再三努力,但近70年已有大进步,亦花了多代精英的努力。
“托卡马”核融合理论/装置:前苏联的物理格物(1950/1960),今天仍为核融合设计的理论主流。
量子力学再革新了物理学及其他学科。基因的科研使药物科研多了更多的“不可能”,基因的发现及应用,使医学更上一层楼。量子力学使牛顿力学行前了一大步!牛顿发现╱观测了“万有引力”!他的聪明在于:不明白为什么有“引力”互吸,但这是一“遥距的力”(Action at a distance),且他成功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及方程式!即使看不到“空间”,三百多年前已可了解行星╱太阳╱地球的关系及其他的物理现象。一百年前,爱因斯坦用了他的高超“幻想”力,把空间更好解释:因而我们明白“空间”自身便是“万有引力”的根源。正常╱细小空间等情况之下,牛顿力学已成为去月球的理论基础!但爱因斯坦由基础空间“格物”,以“空间”新的观点,使牛顿力学更为准确。“格物”使我们明白更多地球,宇宙的本质。
牛顿(1642-1727)与地心吸力的“观测”(苹果?)。半完成的碳六十球体(红/白色)。
经济上,生活上,量子力学的科研成果也走入了“产品”之内:芯片、电脑、微形储存碟及“不可能”的资讯传送方案。量子力学产生芯片,科学家向“不可能”挑战。今天的“AI”:1970╱1980年代视为不可能,今天AI╱大数据大突破,“AI”已生活化地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齐白石也好、爱因斯坦也好,各自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不停“格物”。经济学不是一门“准”科学(exact science),市场不易掌握及分析,但仍须更多了解。
齐白石与爱因斯坦:不同领域、不一样的人间“格物”!
Bob Beasley的“防热砖”甚“轻”,使“航天飞机”升空成为可能,但高速升空之下,总有“防热砖”因为震动大而离开机身:不幸事情发生,打穿了机翼,回航返回进入大气层,高温穿入了机身之内,航天飞机大爆炸!可见“格物”有限制,已不只因为“防热砖”,也因为“O-Ring”引致燃料泄漏而爆炸。可见航天飞机成败参半:必须提早退役亦见合理也!征服外太空╱大气层,也是地缘“格物”的角色。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