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4-10 12:13:25
《吃的真相》作者。“在实验室里研究做饭以养家糊口”,在媒体上介绍“吃的真相”以传播科学。
关于糖与代糖的问题,这些年已经写过很多科普。最近,一项“赤藓糖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让这个话题又火热起来。其实,赤藓糖醇只是代糖中的一种,这项研究也只是“代糖也可能危害健康”的研究中的一项。总体而言,这项研究增加了科学界对于赤藓糖醇的认知。可以说代糖多了一个“黑点”,但对于糖与代糖对的纠缠也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这里不再重复科普专业信息了,写个类比故事吧。
在远古时代,人类过得很清苦。有一个“糖教”,每次出现都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放松与愉悦。于是,糖教在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备受追捧。但是,糖教的传教士太少了,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完美形象。
人类社会进入到20世纪,人类找到了批量培养糖教传教士的办法。于是,糖教的福音随处可得。在尽情享受糖教愉悦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返现,糖教竟然暗藏祸心,在给人类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对人类作恶。随着这些恶行(龋齿、血糖、血脂、痛风、衰老肥胖以及肥胖伴随的代谢综合征等等)的证据确凿,糖教受到口诛笔伐,“反糖教”摆脱糖教的人群中,一部分选择了“清教”,也就是完全4拒绝糖教。这部分人,以自己的毅力抵抗了糖教给与的愉悦与放松,获得了极大的宁静,也完全避免了糖教的恶行。
而另一部分人一方面希望摆脱糖教的影响,但同时也希望享受到糖教带来的愉悦。于是,“代糖教”就出现了。“代糖教”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独教派,而是存在着教义完全不同的教派,它们只是在“为受众提供愉悦”这点上有着共同点而已。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出现过几十个“代糖教”,每一个代糖教派出现的时候,都宣称是糖教的“完美替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们也确实为受众带来了福音,而且没有出现糖教的那些恶行。然而,在后续的传教和发展中,人们慢慢发现了它们并不是当初以为的那样“完美”,一些“疑似劣迹”被逐渐发现,有一些劣迹甚至证据还挺扎实。
每一个“代糖教”的“疑似劣迹”或者“劣迹”被发现,就总会有新的“代糖教”出现,宣称不存在那样的劣迹。于是,人们又把信任转移到新的代糖教身上,把它作为新的“完美代糖教”。
但是,随着新的“劣迹侦探”的努力工作,新的“完美代糖教”也可能被发现新的“劣迹”。虽然这些“劣迹”的程度并不比“糖教恶行”更多、更严重,但是“完美教设”的崩塌,让受众有一种“被欺骗”“很受伤”的感觉,甚至产生了“或许还有更多的劣迹未被发现”的焦虑。
对“未知可能性”(科学生说的“潜在风”险”)的担忧,让许多人产生了“反代糖教”的情绪,甚至觉得:人类食用历史悠久的“糖教”,或许才是福音。
于是,信奉“糖教”还是“代糖教”,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抛开情绪只看科学证据的话,“糖教”给人类的福音是最强、最愉悦的,但它们的“恶行”也是证据确凿的;“清教”通过克制欲望、拒绝糖教的福音,完全规避了糖教的恶行;而不同的“代糖教”,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不完全相同,有的很接近糖教,有的差别比较大,但总体而言,也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们对“糖教福音”的渴望,不过,它们也并非当初以为的完美,总是存在着一些“劣迹/意思劣迹”。
总体而言,在获得相同的“福音”的基准上,各种代糖教存在的“劣迹/意思劣迹”,还是比糖教的“恶行”要小的——不过,人们的主观感觉和情绪,跟冷冰冰的数据并不总是一致的。
是接受清教的寂寞,还是享受“糖教/代糖教”的福音,这是一个选择。
——能够接受清教的寂寞,那么就能够规避糖教与代糖教的一切恶行、劣迹以及意思的劣迹;
——如果接受不了清教的寂寞,要享受“糖教/代糖教”的福音,那么在二者如影随形的“恶行”与“劣迹/疑似劣迹”之间,(至少在目前看来),糖教的恶行还是要坏得更多的。
转载自云无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