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财金博客陶冬天下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市场修改利率判断 日银准备政策调整
陶冬
作者:陶冬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3-02-25 22:26:25

作者介绍

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过热、过热、过热!美国近来公布的每一个经济数据都在发出同样的嘶叫,最新的PCE通胀更是大幅高过预期,反映联储的利率政策对抑制需求效果不大,就业市场依然过热,通胀回落缓慢。市场失去了与联储对着干的信心,迅速调整了对何时停止加息和何时开始减息的预期。两年期国债利率飙升到4.81%,这是2007年以来没有见到过的。美股则录下去年12月来最大的单周跌幅。在经历了六个月抗争之后,市场低头了,现在对今年终极利率的判断是5.25-5.5%,甚至高过了联储的点阵图。市场在等待鲍威尔3月7日的国会听证,确认新的方向。


  如此背景下,美元指数回升,石油、天然气和大宗商品价格多数下跌。两年期对十年期国债利差高达-87点,如此的收益率倒挂显示市场预期最终的衰退。候任日本银行行长植田和男在接受议会听证时,摆出了温和的姿态,强调不急于改变宽松政策的基调,日元汇率掉头转弱。德国第四季度GDP逊色过预期,但是欧洲其它数据都偏强,英国消费信心指数更回升到去年四月以来的最好水平,欧洲形势在低迷中见改善。


  在过去六个月,市场上讲得最多的词是Fed Pivot,直译是联储转向,指联储进入政策修正期,从紧缩转向宽松。Fed Pivot交易把美国债市、股市从灾难性的2022年中拉了出来,从去年11月开始,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大幅反弹。可是美国通货膨胀的却高烧不退,惰性十足。


  最近一系列的美国月度经济数据都显示,经济形势仍然炽热,通货膨胀下降不如预期,零售市道依然强劲,劳工市场在一月份居然爆出五十万人以上的新增非农就业。种种迹象显示,联储遏制需求的政策努力并不完全成功,起码暂时还没有达到政策目的,距离通胀的政策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最近联储高官轮番上阵,强调控制通胀还有一段路要走,加息未必马上停止。


  联储董事菲利普-杰佛逊最近在演讲中表示,“现有的劳工供需不平衡,加上(劳工在)服务业中的高占比,都表明通胀只会慢慢地下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决策者中已经形成共识了。


  如此宏观氛围之下,市场对利率政策的预期快速向联储的点阵图靠近。利率期货市场显示,市场现在预期年底时候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8%。一个月前市场曾经预期年底政策利率为4.66%,如今多出2-3次加息,不仅五月加息25点,人们开始谈论七月再加25点。至于联储今年减息的预期已经基本上烟消云散了。


  笔者强调,这是一次非典型的经济下行周期,就业市场过热、通货膨胀高企,和购买力下降、金融资产价格大跌同时存在。物价和就业仍然严重过热,消费和投资正常但有可能出现下滑,金融价格曾经暴跌不过金融环境最近有改善。非典型的经济脉搏,令联储更难把握政策的力度,令市场更难看清利率路径。


  美国的利率水平已经被迅速拉升到中性水平,接近或达到决策者心目中的位置了,但是物价形势却不理想,就业市场几乎没有放缓。既然通胀和就业调整还没有到位,相信决策者愿意再多加两三次息。这一阶段的加息没有预案,没有既定路径,关键看就业市场的降温。


  笔者从去年年中就一直警告,美国通胀回落到4-5%之后再下降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因为简单的通胀和能源通胀已经解决,剩下来的是惰性通胀,是工资通胀。相信美国重新回到2%的通胀目标水平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而经济下滑甚至衰退则或许不久发生。以目前形势看,五月加息25点可能性很高,下半年情况暂时不清楚。笔者认为美国经济一旦下滑,失速也会快过预期。


  日本政府提名植田和男为下一任日本银行行长的时候,市场上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这位经济学教授的,遑论其政策理念。2月24日植田在日本议会的听证,是他第一次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日本经济、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看法。听证中最亮眼的一句话是,“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合适的,同时在应付目前状况时候需要一些创意”。


  植田的讲话,基本上偏鸽派,所以日债和日元变化不大。不过他是在鸽派中寻求政策转向,哪怕语境再温和,最终也会改变现任行长黑田东彦的超宽松政策,尤其是收益率曲线管理措施。首相岸田文雄跳过所有现役央行高官,找一个外面的人来,意图就是和之前的政策作切割,没有历史包袱。相信植田在被提名前也作出了一些承诺。


  笔者看来,不是下一届日本银行会不会改变政策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和什么时候改变的问题。植田的谈话显示,他偏好温和修正。他的基调是刺激政策需要继续,直至价格和价格预期有明显改善。他认为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价格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工资的增长。这种说法,和现行的央行立场相接近。


  植田被提名后彭博社做的调查显示,七成日本经济学家认为植田会在七月之前收缩货币政策。相对于这个市场预期,植田在听证会上的言论更温和一点,估计今年未必对政策基调做大的修正。


  但是这不代表目前的收益率曲线管理措施不会被调整。由于日本和美国之间巨大的利率差,沽空日债买美债成为”稳赚不赔’的交易,日本银行变成这个交易的唯一对手盘,与整个市场对抗。仅在一月份,日银就动用了23.7万亿日元来确保收益率停留在目标区间内,干预成本极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央行越来越骑虎难下,对日本债市、日元汇率构成重大威胁,也可能危机全球金融市场。


  植田在听证会上回避收益率曲线管理话题,是给自己上任后的动作预留足够的空间。我预期他四月上任之后,就会对收益率曲线管理措施作全面评估,最快在六七月开始着手调整。


  本周重要经济数据不多,欧元区CPI值得关注。聚焦点在中国两会期间的工作报告,尤其在对今年工作的部署上。


  本周记阐述作者对经济、政策与市场的理解、认识,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分享:
返回陶冬天下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2023-03-04 11:34:03几个人天天在这儿刷屏黑中国吹美国,换名比我拉黑还快!你们不工作不休息吗?你们靠什么生存?还是说这就是你们的工作?[回 复]
  • 2023-03-04 11:09:01败登亲自去一趟乌克兰,给了5亿美元,就像带梳香蕉去探亲的一副穷酸样。美国佬无钱了,北约也耗不起了,司机,进攻莫斯科,就靠你了~~~~~~~~呵呵[回 复]
  • 2023-03-04 10:40:46华大基因是国内企业里跪得最彻底的。不但为美国人输出了很多中国的基因,而且在很多事情上拼死为美国人辩护,比如说新冠病毒不是美国人造的。这下还是上黑名单了。还有中兴也是一样的,都允许美国特工进驻了,还不是照样上黑名单。所以说生在中国就是原罪,不管你在美国人面前跪得多彻底![回 复]
  • 2023-03-03 23:44:062022年至今,A股行业(申万)走势
    [回 复]
  • 2023-03-03 23:09:08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
    7538.05 +92.24(+1.24%)
    Mar 3 10:08AM EST
    2023-03-03 11:30:14

    昨天美股主要指数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涨幅

    [回 复]
  • 2023-03-03 22:55:36社会管理所需要的吧,看看历史,一模一样的。[回 复]
  • 2023-03-03 22:49:39随着矛盾不断的扩大,还会出台更多的相关法案。
    2023-03-03 22:34:49

    总共有:《2023年台湾冲突阻遏法》,《2023年不歧视台湾法》,《保护台湾法》,《台湾保证落实法》,四个法案,不过要送去国会表决通过才有效。 反正矛盾是不断加深的。

    [回 复]
  • 2023-03-03 22:46:29本周A股主要指数涨跌
    [回 复]
  • 2023-03-03 22:41:20新冷战、新的军备竞赛?
    去年一年,夸张点说,在微博上差不多每天都有火箭发射方面的报道。
    [回 复]
  • 2023-03-03 22:34:49总共有:《2023年台湾冲突阻遏法》,《2023年不歧视台湾法》,《保护台湾法》,《台湾保证落实法》,四个法案,不过要送去国会表决通过才有效。

    反正矛盾是不断加深的。
    [回 复]
  • 2023-03-03 22:27:05近5个交易日A股行业(申万)涨跌幅
    [回 复]
  • 2023-03-03 17:37:53给大家分享一个养生小知识:早起空腹喝点水,因为半夜到上午10点这个时间段血液粘稠度最高,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脑血栓,另外夜晚睡前喝点水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喝水的目的是稀释血液的粘稠度。[回 复]
  • 2023-03-03 15:58:48上证指数创半年来新高

    两岸猿声啼不住,A股已过万重山
    [回 复]
  • 2023-03-03 15:55:09印度G20外长会议,没有关于乌克兰声明
    外长会议开始前,印度外长宣布向土耳其地震遇难者默哀。
    [回 复]
  • 2023-03-03 15:33:28近5个交易日A股涨幅前20只股票
    603042 61.60%
    002808 45.68%
    601566 30.79%
    300570 28.13%
    300075 26.65%
    603860 25.89%
    603083 25.00%
    300374 24.05%
    300624 23.40%
    300459 22.65%
    300192 21.94%
    600666 21.76%
    002649 21.09%
    002089 20.69%
    603909 20.21%
    603269 19.94%
    002740 18.81%
    601138 18.68%
    601800 18.46%
    300548 18.34%
    [回 复]
  • 2023-03-03 15:33:03随着中国芯片公司加紧囤积材料及设备,应对美国游说荷兰、日本收紧对华出口管制正式实施,科技铁幕落下,且看两会如何演绎核心科技“自力更生”……

    http://column.etnetchina.com.cn/column-list-EtnetcolB368/104208.htm
    [回 复]
  • 2023-03-03 13:48:59市场预期美元基准利率
    [回 复]
  • 2023-03-03 13:25:33中国超低轨卫星星链来啦~~~~~~~~
    2023-03-03 13:23:29

    废了星链~~~~~~比星链低,可以屏蔽它,呵呵~~~~~~

    2023-03-03 13:22:17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简称二院)院长宋晓明透露,二院正在规划超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首发星研制,预计9月具备发射条件。 据悉,首发星成功入轨后,将对超低轨道飞行技术、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星载智能处理、信息直达用户终端等关键技术进行演示验证和应用示范。 超低轨道通常指150公里至300公里高度的轨道。相较于传统轨道,超低轨飞行可有效降低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提升信息获取和传输效率,适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高密度发射。以遥感应用为例,在达到同等分辨率性能前提下,超低轨卫星可实现重量、成本大幅下降。

    [回 复]
  • 2023-03-03 13:23:29废了星链~~~~~~比星链低,可以屏蔽它,呵呵~~~~~~
    2023-03-03 13:22:17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简称二院)院长宋晓明透露,二院正在规划超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首发星研制,预计9月具备发射条件。 据悉,首发星成功入轨后,将对超低轨道飞行技术、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星载智能处理、信息直达用户终端等关键技术进行演示验证和应用示范。 超低轨道通常指150公里至300公里高度的轨道。相较于传统轨道,超低轨飞行可有效降低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提升信息获取和传输效率,适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高密度发射。以遥感应用为例,在达到同等分辨率性能前提下,超低轨卫星可实现重量、成本大幅下降。

    [回 复]
  • 2023-03-03 13:22:17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简称二院)院长宋晓明透露,二院正在规划超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首发星研制,预计9月具备发射条件。

    据悉,首发星成功入轨后,将对超低轨道飞行技术、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星载智能处理、信息直达用户终端等关键技术进行演示验证和应用示范。

    超低轨道通常指150公里至300公里高度的轨道。相较于传统轨道,超低轨飞行可有效降低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提升信息获取和传输效率,适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高密度发射。以遥感应用为例,在达到同等分辨率性能前提下,超低轨卫星可实现重量、成本大幅下降。
    [回 复]
  • 2023-03-03 12:54:06小胡子才是鸡建鼻祖
    2023-03-03 10:55:47

    不是说经济没问题,而是说不会出现美帝那样的大萧条,大萧条本质上可以说是市场的一种休克疗法。可是这里有政府的严重干涉,不会出现休克,而是以另一种“扭曲的”慢性形式出现,就如同内地房市这种畸形现象。 为什么说像阿根梃?大家提起上世纪的阿根梃,都说主要是债务危机,但没有注意到他还有相当长时间威权正拳(军政府)、其他民选时期也有严重的政治腐败(继承了西班牙的衣钵),也曾政府发力到处搞大鸡建,有时候也显得经济生机勃勃。当然,两个国家各自都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只不过也有较多的相似的。至少,比美国的大萧条更靠谱。

    2023-03-02 20:11:46

    大萧条出现的基础,是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 所以大萧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基础的存在。就像这里的房地产,按经济规律来说三十年来价格都推倒了再来好几次了,但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所以,会有大萧条吗?不会的。那么,会有什么,现成的例子,最接近的是阿根庭

    [回 复]
  • 2023-03-03 12:50:22凡是说不会发生大萧条的都是手上有某币计价的泡沫金融资产被深度高位套牢了,所以吓尿了,不乐见泡沫破灭就是假民主派。[回 复]
  • 2023-03-03 12:42:59中国老百姓跟中国卖的最好的车——五菱神车有点类似,能拉客能载货,能上山能下河、能下乡能进城,能跑高速,也敢越野,总之就是“耐操性”极强,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怕卷、接受卷、主动卷,你得相信,即便现在竞争力下降了,过不了多久,这帮人还能折腾出新东西来。
    至于当下,借用《芙蓉镇》的台词那就是:活下去,像个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2023-03-03 12:41:36

    美国一加息,很多国家本币贬值太快,只好跟着加息,更加恶化了一部分人的财务,比如房奴。 猫哥亲人在欧洲贷款买房,当时的贷款利率1.65%,一个月还1500欧觉得轻轻松松,但一看周围很多国家都推出零利率了,就想多薅点羊毛于是选择了浮动利率,结果呢,现在利率4%,每月还贷额从1500欧变成了3600欧,一个月凭空多了15000块人民币的支出,对哪国的老百姓都不轻松。 全球同此凉热。大家都在为基本生活支出更多,而收入端没有好转,需求不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自然也难点。 美国加息还出现了一些以前没见过的奇幻事件。 最近不少中国小老板在为信用证发愁,咋回事呢? 有些客户给订单,但是他开不出信用证,这交易就没法干了。 客户为啥开不出信用证呢?因为他的国家美元不足,不足以支付。 这些国家为啥没美元了呢?因为美国加息,美元都跑美国了...... 今年这种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多,很多老板都会为此烦恼,因为美国的加息周期还没结束。 那国内的制造商咋办呢? 指望短期内贸易状况恢复原状有点难,因为在这个交易里我们不是有决策权的一方,只能等待美国加息结束,等待他们抗通胀结束,恢复消费的热情和能力,这就是现实。

    2023-03-03 12:40:03

    那主因是啥呢?很简单,金主出状况了。 金主是谁呢?欧洲和美国。别急着喷,这么说是有数据证明的。 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国家的GDP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7%,除了中国、印度基本都是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GDP大部分还是靠消费拉动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国超过了80%。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能挣钱也能花钱,大多数人不仅月光而且寅吃卯粮,消费额占据了全世界50%以上。 其实可以大方的承认,中国制造以前能挣钱,就是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低成本制造然后卖给这些欧美人。 欧美人要不买单,咱们外贸自然就难了。 现在的欧美人,比以前难不少。为啥呢? 生活成本大涨,大家都忙着抗通胀。 电费是最直接的,像北京电价5毛左右,一般家庭一个月一两百,基本可以忽略的一笔开支,在欧洲,以前一度电0.2欧,现在0.5欧,想象下,如果住在北京一个月电费1500块,那很多人真用不起。 欧洲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大富翁,于是老百姓都在方设法节省用电,随手关灯自不用提,连波峰波谷电价的那点差别都要仔细计算,有的人在凌晨四点使用烤箱和洗衣机,因为这些家电功率大,这时的电价最便宜。 再比如买个电动车,虽然有里程焦虑但是充电不贵啊,在欧洲可不是这样,德国特斯拉去年调价后,车主一算,百公司的能源成本和日本的汽油车差不多了。 开油车的更惨,用车成本也上涨了50%。 能源涨价,粮食涨价,欧洲的CPI居高不下,6%就算不错了,8%是均值,个别国家10%,通常来说,3%以下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欧洲人现在也在对高物价犯愁。 会是啥结果呢? 人性告诉我们,答案都是类似的:保住必须消费品,比如基本的吃喝住行,大力缩减可选消费品,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 所以,总需求是萎缩的,那咱们的订单能多吗? 欧洲通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俄乌战争,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价格蹭蹭就上去了。 那咋控制通胀呢? 这得看看美国。美国通胀也很厉害,6%以上常态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加息。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有些日子了,现在存款利率5.5%,但通胀还是控制不住,加息还没结束,利率破6也正常。 所以现在美国普通老百姓也在抗通胀,每天算账,美联储一调查,发现35%的人为财务状况焦虑。

    2023-03-03 12:33:16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中美贸战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2023-03-03 12:30:01

    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回 复]
  • 2023-03-03 12:41:36美国一加息,很多国家本币贬值太快,只好跟着加息,更加恶化了一部分人的财务,比如房奴。
    猫哥亲人在欧洲贷款买房,当时的贷款利率1.65%,一个月还1500欧觉得轻轻松松,但一看周围很多国家都推出零利率了,就想多薅点羊毛于是选择了浮动利率,结果呢,现在利率4%,每月还贷额从1500欧变成了3600欧,一个月凭空多了15000块人民币的支出,对哪国的老百姓都不轻松。
    全球同此凉热。大家都在为基本生活支出更多,而收入端没有好转,需求不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自然也难点。
    美国加息还出现了一些以前没见过的奇幻事件。
    最近不少中国小老板在为信用证发愁,咋回事呢?
    有些客户给订单,但是他开不出信用证,这交易就没法干了。
    客户为啥开不出信用证呢?因为他的国家美元不足,不足以支付。
    这些国家为啥没美元了呢?因为美国加息,美元都跑美国了......
    今年这种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多,很多老板都会为此烦恼,因为美国的加息周期还没结束。
    那国内的制造商咋办呢?
    指望短期内贸易状况恢复原状有点难,因为在这个交易里我们不是有决策权的一方,只能等待美国加息结束,等待他们抗通胀结束,恢复消费的热情和能力,这就是现实。
    2023-03-03 12:40:03

    那主因是啥呢?很简单,金主出状况了。 金主是谁呢?欧洲和美国。别急着喷,这么说是有数据证明的。 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国家的GDP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7%,除了中国、印度基本都是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GDP大部分还是靠消费拉动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国超过了80%。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能挣钱也能花钱,大多数人不仅月光而且寅吃卯粮,消费额占据了全世界50%以上。 其实可以大方的承认,中国制造以前能挣钱,就是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低成本制造然后卖给这些欧美人。 欧美人要不买单,咱们外贸自然就难了。 现在的欧美人,比以前难不少。为啥呢? 生活成本大涨,大家都忙着抗通胀。 电费是最直接的,像北京电价5毛左右,一般家庭一个月一两百,基本可以忽略的一笔开支,在欧洲,以前一度电0.2欧,现在0.5欧,想象下,如果住在北京一个月电费1500块,那很多人真用不起。 欧洲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大富翁,于是老百姓都在方设法节省用电,随手关灯自不用提,连波峰波谷电价的那点差别都要仔细计算,有的人在凌晨四点使用烤箱和洗衣机,因为这些家电功率大,这时的电价最便宜。 再比如买个电动车,虽然有里程焦虑但是充电不贵啊,在欧洲可不是这样,德国特斯拉去年调价后,车主一算,百公司的能源成本和日本的汽油车差不多了。 开油车的更惨,用车成本也上涨了50%。 能源涨价,粮食涨价,欧洲的CPI居高不下,6%就算不错了,8%是均值,个别国家10%,通常来说,3%以下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欧洲人现在也在对高物价犯愁。 会是啥结果呢? 人性告诉我们,答案都是类似的:保住必须消费品,比如基本的吃喝住行,大力缩减可选消费品,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 所以,总需求是萎缩的,那咱们的订单能多吗? 欧洲通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俄乌战争,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价格蹭蹭就上去了。 那咋控制通胀呢? 这得看看美国。美国通胀也很厉害,6%以上常态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加息。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有些日子了,现在存款利率5.5%,但通胀还是控制不住,加息还没结束,利率破6也正常。 所以现在美国普通老百姓也在抗通胀,每天算账,美联储一调查,发现35%的人为财务状况焦虑。

    2023-03-03 12:33:16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中美贸战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2023-03-03 12:30:01

    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回 复]
  • 2023-03-03 12:40:24人员流动,拥堵挤
    道路。地铁
    [回 复]
  • 2023-03-03 12:40:03那主因是啥呢?很简单,金主出状况了。
    金主是谁呢?欧洲和美国。别急着喷,这么说是有数据证明的。
    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国家的GDP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7%,除了中国、印度基本都是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GDP大部分还是靠消费拉动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国超过了80%。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能挣钱也能花钱,大多数人不仅月光而且寅吃卯粮,消费额占据了全世界50%以上。
    其实可以大方的承认,中国制造以前能挣钱,就是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低成本制造然后卖给这些欧美人。
    欧美人要不买单,咱们外贸自然就难了。
    现在的欧美人,比以前难不少。为啥呢?
    生活成本大涨,大家都忙着抗通胀。
    电费是最直接的,像北京电价5毛左右,一般家庭一个月一两百,基本可以忽略的一笔开支,在欧洲,以前一度电0.2欧,现在0.5欧,想象下,如果住在北京一个月电费1500块,那很多人真用不起。
    欧洲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大富翁,于是老百姓都在方设法节省用电,随手关灯自不用提,连波峰波谷电价的那点差别都要仔细计算,有的人在凌晨四点使用烤箱和洗衣机,因为这些家电功率大,这时的电价最便宜。
    再比如买个电动车,虽然有里程焦虑但是充电不贵啊,在欧洲可不是这样,德国特斯拉去年调价后,车主一算,百公司的能源成本和日本的汽油车差不多了。
    开油车的更惨,用车成本也上涨了50%。
    能源涨价,粮食涨价,欧洲的CPI居高不下,6%就算不错了,8%是均值,个别国家10%,通常来说,3%以下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欧洲人现在也在对高物价犯愁。
    会是啥结果呢?
    人性告诉我们,答案都是类似的:保住必须消费品,比如基本的吃喝住行,大力缩减可选消费品,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
    所以,总需求是萎缩的,那咱们的订单能多吗?
    欧洲通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俄乌战争,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价格蹭蹭就上去了。
    那咋控制通胀呢?
    这得看看美国。美国通胀也很厉害,6%以上常态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加息。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有些日子了,现在存款利率5.5%,但通胀还是控制不住,加息还没结束,利率破6也正常。
    所以现在美国普通老百姓也在抗通胀,每天算账,美联储一调查,发现35%的人为财务状况焦虑。
    2023-03-03 12:33:16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中美贸战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2023-03-03 12:30:01

    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回 复]
  • 2023-03-03 12:33:16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中美贸战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2023-03-03 12:30:01

    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回 复]
  • 2023-03-03 12:30:01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回 复]
  • 2023-03-03 12:23:50次贷金融危机
    多读点书吧!

    北岸子
    2023-03-03 10:55:47
    不是说经济没问题,而是说不会出现美帝那样的大萧条,大萧条本质上可以说是市场的一种休克疗法。可是这里有政府的严重干涉,不会出现休克,而是以另一种“扭曲的”慢性形式出现,就如同内地房市这种畸形现象。

    为什么说像阿根梃?大家提起上世纪的阿根梃,都说主要是债务危机,但没有注意到他还有相当长时间威权正拳(军政府)、其他民选时期也有严重的政治腐败(继承了西班牙的衣钵),也曾政府发力到处搞大鸡建,有时候也显得经济生机勃勃。当然,两个国家各自都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只不过也有较多的相似的。至少,比美国的大萧条更靠谱。
    2023-03-02 22:31:22

    哦,前美联储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伯南克,直升飞机撒钱! 多读点书吧! 北岸子 2023-03-02 20:11:46 大萧条出现的基础,是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 所以大萧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基础的存在。就像这里的房地产,按经济规律来说三十年来价格都推倒了再来好几次了,但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所以,会有大萧条吗?不会的。那么,会有什么,现成的例子,最接近的是阿根庭

    [回 复]
  • 2023-03-03 12:07:45全球主要股票交易所对比
    [回 复]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