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本地设计师(MADE IN EDEN)、手作人(EDEN CRAFTS WORKSHOP)及绅士文化平台(WALKING DAPPER)的左脑,主张在细节中透现文化内容,从音乐、电影、历史、人文……多角度品尝每个时尚风貌,在现代与传统的互相激荡之下,道出你我他身上每件服装的背后故事。
求学阶段的笔者认识过很多修读时装系的外国交流生,当中不少是主修Fashion Photography,那个时代还很讲究硬桥硬马的灯光与姿态,大家总是在钻研构图及布阵之类,哪有想到十多年后的今日会如此翻天覆地?受众口味走向随性自然,时装牌子都以生活感甚至第一身记录式的拍摄手法主导。如果探讨今时今日最流行的时装摄影术,大概就是要先放弃过往的技术,卸下一切武器才可跳出框架。
Bode
不止High-fashion、Streetwear品牌钟情玩味,就连伦敦奢侈裁缝界亦讲求“贴地”趣味,这个风潮可见于Savile Row、Jermyn Street一带的裁缝店IG,Lookbook尽是绅士到街市买菜、球场打球的情境,当然地点市容是美学关键,伦敦街头不像香港充斥着临时招牌与药房,当地随便找个菜市场也能拍出假日风情,随便找个球场也营造到Ivy League味道。
Drake’s
菲林质感几乎是当下必要元素,进一步是更随性的“傻瓜机”或宝丽来效果,构图亦像旅行家庭照,或是看似翻阅老爸年轻时的旧相薄。有些品牌更直接找有专业背景的素人来做模特儿,新面孔所带来的真实感更胜一筹。即使手法看似随便,但故事性还是不可或缺,足以引起观众对品牌衣物的感觉想象。
Grey Flannel
Bryceland's & Co
提到真实风格、素人新面孔等时装拍摄潮流的起点,总是叫人联想到Ralph Lauren,它有可能是第一个重用有色人种、亚裔模特儿的高级时装品牌,到今时今日亦会用到充满生活感的主题作时装拍摄,虽然盛装打扮去看网球比赛还是有点离地,但其贯彻始终的说故事手法是从来无落伍过。
Ralph Lauren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