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7-21 11:56:15
曾任职传媒行业,不学无术,笔耕半生才悟出“识人好过识字”的大道理。患有轻度社交障碍,依靠与异性沟通来缓和不安情绪;习惯在单身主义与渴求归宿的两极中矛盾穿梭。
澳洲一位年仅21岁的网红早前上载了一段影片,详列出16项令她不愿生育的理由,当中包括怀孕对身体造成变化、生产时需冒性命危险、养育小孩所面对的财政压力、失去人生自由、世界逐渐崩坏等等,旋即惹来极大回响。
类似的话题,仿佛从我十多岁开始便没有一刻暂停过,只差形式上是一群人讨论、小撮人分享,或单对单倾诉;个中心态也随年龄增长而从憧憬、惶惑,变得不安、抗拒。当然,对另一些人来说,那段心路历程可能是我的倒序,由排斥渐转成渴求的,大家也屡见不鲜。任何想法,大概都没有对错之分,只差我们有没有对自己所作的决定负上全责。
于我而言,生育与否其实并没什么值得讨论,按常理来说,那是一件非常个人而且主观的事情,假设“我们都很了解自己”,喜欢和不喜欢本该已相当明确;会犹豫的人,大抵是未及理清生育的真实情况、怕与伴侣意见不合,或是“他们不够了解自己”。而最坏的一种,就是未经深思熟虑便已成为了父母,连讨论也失去意义。
看见许多人对澳洲网红的回复都是:“其实不用那么多理由,想或不想,根本一个理由就足够。”的确如此,母爱泛滥的人,不会被任何负面因素阻挠;无意生育的,“不-愿-意”这理由经已非常充分。也有人认为网红年纪尚轻,数年过后看法或许会有所不同。对的!人人际遇不同,只要诚实地面对当下,便不必为“打倒昨日的我”而惭愧。
曾经听过一位母亲说,她认识的一对夫妇朋友因为对生育没有共识而离婚收场,当下我们直接就问“怎么婚前没有商量过嘛?”,而这位母亲给我们的答案更有趣:“是啊!很奇怪吧……我老公跟你们的反应一模一样,我跟他说‘其实你也没问过我’,只是当时我没太大反感,那就决定生了。如果可以再选,我应该不会生孩子,至少,不会在中国香港生。”
谁想过,“生命”这个如此重要的课题,原来在许多情侣之间都是用“我以为”略过,以为传宗接代是天职、以为婚后生育是理所当然、以为孩子天生天养、以为大家有共识、以为对方没所谓、以为父母会帮忙、以为自己有能力。
为何要等到无可挽救时,才惊觉原来我们一直最缺乏的,不是时间、不是金钱,不是空间,而是沟通。
许多人都有种误解,以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伴侣的想法,又或者以为时间会令对方心态转变,例如一方恨嫁,一方抱不婚主义,爱情的引力会驱使他们先试着交往,期望过程中对方甘愿为自己作出改变,结果嘛……幸运的一群成功被同化,无奈的人选择就范,不幸的人被迫妥协,最坏的结局是一拍两散,然后互相指控对方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
放诸于生育、事业、照顾家庭等等都是同样,“一厢情愿”才是问题症结。即使勉强成全对方,亦不见得你的“牺牲”可以换来快乐,更莫说能把事情做好,身与心的不协调最终只会带来痛苦。
抗拒生育吗?产后不想放弃事业吗?无法接受与公婆同住吗?及早沟通,及早说明,哪怕只有一个理由;忠于自己的抉择,承受所带来的结果,让人生无悔就好。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