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博士、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电台节目莉英谈《深》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
大回南天,无阻我们打边炉的兴致,一于约脚,大伙儿边吃、边饮、边聊,饭聚分子又再聚首一堂。
席间,见Amy闷闷不乐,不是味儿,与平日的活泼开朗,大吃大喝性格截然不同,出于关心问道:“Amy怎么啦,有什么事发生吗?”
Amy叹口气说:“便秘,好烦恼,已经5天没有排出大便,肚子谷谷胀胀,不单影响胃口,还影响情绪,就连皮肤都开始长出暗疮,不过难得大家聚首一堂,所以都出来跟大家见见面。
其实从你中医角度如何看便秘?有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问题呢?我记得很久以前也试过便秘,不过3至4日后都能排出粒粒状粪便,今次已经5天,肚子丝毫没有反应,我也不知怎么办!”
我答:“从中医角度来看,便秘被视为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表现,尤其与脾胃、大肠、肺、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以下是中医对便秘的成因、分型及治疗方法的系统解析。
一、便秘的主要成因
1. 内因
饮食失调:嗜食辛辣、油腻,或饮水不足,导致肠燥。
情志不畅:压力大、肝气郁结,影响大肠传导功能(气机不畅)。
体质虚弱:气虚(推动无力)、血虚阴虚(肠道失润)、阳虚(寒凝肠道)。
2. 外因
寒邪侵袭(冷秘)、热病伤津(热秘)。
二、常见分型与辨证要点(证型、核心病机、典型症状)
热秘:肠道积热,津液耗伤 。
大便干硬、口臭、腹胀痛、面红身热,舌红苔黄燥。
气秘:肝郁气滞,肠道不通 。
排便不畅、腹胀连胁、情绪波动加重,舌淡红苔薄白。
气虚秘:脾肺气虚,推动无力 。
大便不硬但难排出、乏力、气短汗出,舌淡苔白。
血虚秘:血虚津少,肠道失养 。
大便干结、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舌淡苔少。
阴虚秘:阴液不足,肠燥失润。
大便如羊粪、形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
冷秘:阳虚寒凝,肠道滞涩。
大便艰涩、腹冷痛、四肢不温、畏寒,舌淡苔白润。
三、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调理(需辨证用药)
热秘:泻热通便 ➔ 麻子仁丸(大黄、麻子仁)。
气秘:行气导滞 ➔ 六磨汤(木香、枳实)。
气虚秘:补气润肠 ➔ 黄芪汤(黄芪、火麻仁)。
血虚秘:养血润燥 ➔ 润肠丸(当归、生地)。
阴虚秘:滋阴增液 ➔ 增液汤(玄参、麦冬)。
冷秘:温阳通便 ➔ 济川煎(肉苁蓉、当归)。
所有内服中药都建议先咨询注册中医。
2. 外治法
针灸:天枢、大肠俞、支沟(通便要穴),虚证加:足三里、气海,佐以艾灸;实证加:合谷、曲池。
推拿:顺时针摩腹(绕肚脐按摩5-10分钟),按压天枢、足三里。”
Amy续问:“见你们吃得那么高兴,有便秘问题的人士,平时可以多吃什么以作改善?生活上又有什么要注意呢?”
我答:“饮食与生活调摄。
热秘:多吃梨、冬瓜、蜂蜜;忌烧烤、辣椒。
气秘:饮陈皮玫瑰花茶,吃白萝卜、柑橘。
虚秘:黑芝麻糊、山药粥、红枣汤补益气血。
冷秘:生姜红糖水、羊肉汤温阳驱寒。
通用建议:晨起空腹喝温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关键注意事项:
1. 避免长期滥用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愈泻愈虚”。
2. 老年便秘:多属气虚或阴虚,宜缓补润肠,慎用寒凉泻下药。
3. 警惕器质性病变:若伴随体重下降、便血、腹痛加剧,需及时就医检查。
简易自我调理法:
1. 揉腹通便法:每日睡前平躺,以掌心绕脐顺时针揉腹100圈。
2. 茶饮方:
气秘:陈皮3克+决明子5克,沸水冲泡。
阴虚秘:麦冬10克+蜂蜜1匙,代茶饮。
建议服用前先咨询注册中医
中医治便秘不仅针对症状,更注重调整体质,恢复肠道自身功能。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盲目用方。”
Amy说:“明白了,知道有救马上心情好转,可以放心跟大家一起大擦火锅了!”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