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曾担任《香港经济日报》旗下《投资理财周刊》执行编辑。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让你富起来》,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逆市淘金》。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CFP)。
过去两星期,由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出现了微妙变化,而总的来说,正是朝着我上日品评所指的,“这场关税战应该不会拖太久”的方向迈进。当时我的看法是,因为“关税大棒”是一把双刃剑,既伤人,也伤自己,是不能长时间使用的。
在此,我想补充一点。虽然美国经济规模是全球最大。全世界好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要靠出口美国赚钱(有些甚至可能是靠出口美国而生存),但经过几十年的全球化后,每个经济体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以大棒去“袭击别人”的同时,也可能是在“袭击自己”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苹果这类科技公司,他们非常依靠内地作为生产基地,美国人买到的苹果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国生产。如果向这些出口美国的电子产品征收逾倍的关税,等于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特朗普只有无奈地豁免包括在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出口美国的对等关税。
但我认为,过去两星期最大而又最微妙的变化就是特朗普的死穴终于暴露出来了。特朗普的死穴是什么?就是不能承受美债遭投资者唾弃,令债价下跌,债息上升的场景。
事缘特朗普在财金政策方面,非常不满联储局主席鲍威尔迟迟不再减息,因为他非常担心,关税战会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需要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去缓解。
辱骂鲍威尔市场震惊
谁知鲍威尔本着联储局的独立性,不受特朗普支配,明言因为关税战的影响仍未明朗,不想贸然去改变货币政策,令特朗普非常尴尬,不惜出言辱骂鲍威尔为“太迟先生”(Mr.Too Late)和主要失败者(Major Loser),以泄他心头之愤。
在这之前,特朗普曾经说过,如果他要炒鲍威尔,鲍威尔就会很快消失。其实,在美国,总统是没有明确权限去炒联储局主席的。
这一骂真的非同小可,令到市场担心联储局的独立性会被动摇,于是抛售美股、美汇和美债。结果,一日之后,特朗普就改变口风,说他从来没想过要炒鲍威尔,只不过希望鲍威尔领导的联储局尽快配合他再次减息,金融市场才算稳定下来。看到特朗普这种尴尬情景,我即时的感觉是,作为一国的元首,特朗普的公信力何在呢?!
在此之前,美债已经出现明显跌幅,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有国家大举抛售手上的美债。但另一边厢,也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陷入衰退,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开始失去信心,所以急忙套现,估计不少是买入黄金呢!
无论如何,特朗普可以承受美股和美汇的短期滑落(他可能钟情这种游戏,因为他的“发言”,好像指挥棒一样,随时可令市场上升或下跌,从而让他的朋友从中获利),但就承受不起美债的任何急挫,因为这意味着美国靠债冚债的骨牌将会被推倒。这件事真的非同小可,因为美国要以更高的利息才能吸引投资者买他们的债券,进一步加深美国的债务危机。
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本来,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棒,是希望大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如果美债大跌,要以更高息才可以吸引到投资者购入,随时是得不偿失,也可以说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呢!
这一点也可从另一个角度引证,现时的经济体系中,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都是美债的主要买家。这其实是中国对美国的“债务逆差”,因为中国买美国的债券多于美国买中国的债券呢!?
除此之外,过去两星期,美国内部的反对声音也愈来愈激烈,令特朗普要尽快把关税战降温,以及尽快跟贸易对手进行谈判。这一点可从全国各地都有示威游行,反对特朗普的各项政策(不止关税政策)中看出来。再者,特朗普团队的矛盾也很明显。财长贝森特早前也跟特朗普唱对台,指出关税战不可能打太久,我相信,背后就是美国的自伤情况已经很严重。
这一刻,这场中美角力的最新形势是,美国想尽快跟中国谈判,甚至已经释出“善意”。有报道指,美国愿意将145%的关税大幅降至50-65%,作为一种示好的方式。至于中方也一再表示:“要打就奉陪到底,要谈的话,大门是长期敞开的”。
既然如此,正如我今日的标题所说,这一场曾经杀气腾腾的关税战已经降温,并露出曙光,所以,投资者可以部署入市了。本来,今日的品评,我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入市的选择,但由于我对特朗普今次发动的关税战,仍然有很多评论是“不吐不快”的,所以,个股的品评还是留待下次吧!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