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10-13 14:18:40
曾任职传媒行业,不学无术,笔耕半生才悟出“识人好过识字”的大道理。患有轻度社交障碍,依靠与异性沟通来缓和不安情绪;习惯在单身主义与渴求归宿的两极中矛盾穿梭。
可以的话,我其实并不希望有那么一个契机去写李怡先生的生平,无奈生死就是如此让人措手不及。
作为小辈,多年前得知有幸跟李怡在同一平台上发表文章,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悸动。2008年,家父病殁,有段日子我陪在患上抑郁症的母亲身边,即使活了那么多年,早就看透了生离死别,但失去老伴的感受,身为女儿的我还是无法以第一身去体会母亲的痛。
一种无奈的巧合,李怡的妻子梁丽仪女士也同于2008年底因病离去。而2011年出版的《念情》,正是李怡结集了从妻子病榻、身故与及他独活时所写的文章。绝少在专栏内吐露个人情感的男子,当心痛到无可救药时,也只能藉写字去抒发情感。从他的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未亡人的哀恸,正如他自己所形容:自以为理性坚强,不认为自己是弱者,到头来发现自己也是感情软弱的平凡人。
“结缘逾半世纪情人妻子终身良朋忍令天凡永隔;
牵手近一甲子说事谈心朝夕侣伴只余旧梦萦怀。”
她离去后的那些无眠晚上,李怡将心声化成挽联,既刻在亡妻灵石之上,也烙在他的心中。
李怡跟梁丽仪是中学同学,及后梁丽仪返回内地继续升学,两人靠书信往来,从好朋友变成情人。即使成婚后,两人仍然长时期分隔中港两地,但物理距离没有造成感情障碍,反而令他们更珍惜每个团聚的片刻。
受文革、政治及个人背景问题,他们婚后首二十年受尽了胁迫,李怡曾经问妻子,要不是两人共同经历过那些压力,会不会反像普通夫妻一样,不懂珍惜以至离婚收场?妻子斩钉截铁的一声“不会”,显露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也是对他的恩重情深。李怡记得她说过自己从没做过任何伤害人的事,对得起丈夫,对得起家庭,一生问心无愧,这反教自问没那么光明的他惭愧,而自责就是他所得到的惩罚。
假如没遇上梁丽仪的话,这世上便不会有“李怡”。“李怡”是笔名,是他们起初谈恋爱时,随女友名字谐音而来的,一用就是大半生了。而70年代他亦曾以“齐辛”之名发表了分析中国局势的文章,当中多半是由妻子撰写初稿,再由李怡重写,“齐辛”是齐心及齐齐辛苦之意。二人合作有成,巩固了李怡的政论家地位,他的事业,他的人生,无不与妻子有关。
有次梁丽仪轻微中风,病愈后他们不时谈及生死问题,妻子总是说着希望自己比丈夫先走,否则她独个儿留下来必然受不了,结果也只会随他而去;“好吧,就让你先走吧!”李怡哄着她。
最终妻子如愿了,她的肉身先走,但她的影子、声线却仿佛从未曾离开过李怡。
一等十多年,这一刻,你们重聚了没有?
愿一路走好。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