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10-13 15:19:07
生于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室内设计师。在香港读设计,在香港做设计,在香港教设计。 现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选物店的主理人。以设计作为桥梁,助学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设计作为语言,让人发掘隐藏于生活中的美学。
有没有印象东京银座有一幢外型古怪,像积木又像细胞堆砌而成的建筑?这幢中银胶囊塔,其实是日本当代一场影响世界的建筑运动的象征,如今决定拆卸重建,是否也代表这种建筑风格也正式落幕?
60年代,正值太空科幻热的Space Age,在日本也出现了一场破天荒的建筑运动,由一群年轻、丰有想象力的建筑师,以丹下健三、黑川纪章及菊竹清训为首,发动称之为“Metabolism 代谢派”的建筑运动。他们大胆地联想:未来的建筑能拥有生命,像细胞一般能移动、分拆、拼合及新陈代谢。正因日本传统木建构中,已有增筑及可变的特性,这个仿似新的概念,其实却是注入创意,以全新方式思考及诠释日本建筑。
这样一来既可改善城市土地问题,也能因应日本频繁的地震,将建筑随时移动到安全的位置,他们更破格地提出不少土地运用的新概念,如人工土地、海上都市等。于60年代的科幻风潮而言,来自日本的代谢派并不是唯一,还有来自英国的Archigram,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以“Capsule胶囊”等可拆卸组合的概念为建筑中心思想,旨意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中银胶囊塔正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由黑川纪章设计,由140个约为10平方米的胶囊房间构建而成,正因其“代谢”概念,每个正正方方有圆窗的胶囊都被设计成能独立更换的房间,更可上下移动可改变楼层配置,目的是让胶囊能每25年更换,新陈代谢一次,令建筑更长寿。然而,理想却追不上现实,当大楼兴建完成时,建筑商已宣告破产,新陈代谢的计划胎死腹中,正因楼龄渐长老化,大厦日久失修,座落于银座黄金地段的中银胶囊塔,最终决定于2022年3月拆卸。
为了让更多人能体验胶囊生活和见证这一段建筑运动,中银胶囊塔自2018年起推出Monthly Capsule的入住计划,包括不同的主题房间,另外也众筹并计划进行再生活动,将拆卸的房间保留,翻新成胶囊酒店,也会以筹得的款项推出纪念书册,纪录有关中银胶囊塔的一切,似乎是不能不收藏的一本经典。
读大学时第一次知道代谢运动,于是到东京时特意到中银胶囊塔朝圣一下。看着中银胶囊塔的外观,再参考室内设计,令我联想起《第五元素》电影中的舱房,其实与中银胶囊塔的胶囊房间概念相近,面积虽小,五脏俱全,发现不论建筑师前辈们、科幻电影创作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未来生活其实更应简化及回归基本,究竟人生存需要的空间要多少?
有人认为中银胶囊塔正式拆卸象征了代谢派的落幕,但其实在风潮中提出过不少对土地资源分配的破格想法虽未被完全使用及认同,但概念已被渗透到日本建筑中,并逐少实现到不同国家的城市拓展及其他开发计划中。又如中银胶囊塔这幢建筑生命周期虽已完结,但正因其代谢细胞的概念,主体即使被堆倒,每个细胞仍能独立生存,生命周期仍在继续,正如概念,遍地开花,这不就正是代谢运动所提倡的可变化及可持续性吗?
Photo:motion-gallery, archi-tec.com.tw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