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昔日本行公式计算,描绘机器图纸;如今沉迷油彩丹青,向往筑梦远方。人生、旅途常误入“歧路”,却屡遇美景。地平线上,总有我的背影……
由香港艺术馆、法国橘园美术馆及奥赛博物馆联合筹划,香港首个以法国印象派其中两位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保罗·塞尚(1839-1906)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为主题的大型展览,正在香港艺术馆热展中。两位大师的作品,主要来自位于巴黎左岸奥赛博物馆的珍藏。
一条塞纳河,将巴黎分成了左右两岸,也把一河两岸在文化上阵营分明地对垒起来:右岸创造繁华和财富,左岸寻求艺术与真理。右岸花钱,左岸用脑。当游历过了这个从世界各地涌来最多游客的城市奢侈拥挤的右岸,左岸沉静朴素的人文气质和浓厚艺术氛围,将是您感受巴黎迥然不同的另一面的绝佳去处。奥赛博物馆不仅收藏了一整代印象派大师经典作品共4700多件,其建筑物本身更有着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无疑就是左岸最令人趋之若鹜的艺术圣地。
塞纳河畔的奥赛博物馆
从法国自然主义的先锋库尔贝开始,人们感到眼前一亮:画家的笔下不再一味是宗教、神话题材和矫揉造作的唯美浪漫,画布上开始出现当代生活的写实情景,令人耳目一新。我行我素的库尔贝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没有看过他们。”他认为艺术就应该呈现出社会的真实状况。奥赛博物馆的典藏《画室》,正是他描绘社会百态的缩影。
《画室》库尔贝 1855
生长于诺曼底农场的米勒,是第一位以农村生活为画作主题的大师。在代表作《拾穗者》中,他将过去画家不屑于描绘的农妇跃升为表现的主角。她们劳动收获的美态,笼罩在金黄色的暖光中,简朴踏实的美感,让观者的目光久久停留于其上。
《拾穗者》米勒 1857
天才画家梵高以整整一个展厅的画作确立了他的崇高地位,他的生命历程在奥赛博物馆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梵高短短10年的艺术生涯,以《教堂》划上了休止符。几个星期之后,梵高在麦田举枪自尽,结束了自己37岁年轻的生命。屏息静气地凝视镇馆之宝----梵高的《自画像》,我几乎没有勇气面对画家那愤世嫉俗的忧郁眼神,更为梵高狂乱困苦,但又璀璨夺目的人生扼腕叹息。
《奥维尔教堂》梵高 1890
《自画像》梵高 1889
奥赛博物馆收藏的每一位大师的代表作都可堪称镇馆之宝,当下正在香港艺术馆热展的塞尚和雷诺阿也分别有其代表作收藏于此。作为法国印象派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这两位艺术家致力以崭新的视觉及技法描绘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为当时艺坛带来全新面貌,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声称“要用苹果震撼整个巴黎”的塞尚-事实上他做到了并超越了:《苹果与橘子》以强烈的色块对比,创造出新颖简洁的画面。100年后,这幅巨作以六千多万美元的天价拍卖成交,成为震撼了全世界的最昂贵的水果。印象派最著名的杰作之一,雷诺阿1876年的《磨坊舞会》,描绘了巴黎蒙马特地区最初的煎饼磨坊里一个典型的周日下午。在19世纪末,巴黎的工人阶级会盛装打扮,在那里跳舞、喝酒、吃国王饼(Galette),直到晚上。与雷诺阿早期成熟的其他作品一样,《磨坊舞会》是典型的印象派现实生活快照。它展现了丰富的形式、流畅的笔触以及闪烁的阳光斑驳的光芒。
《苹果与橘子》塞尚 1899
《黑堡公园》塞尚 1898-1900 (现于香港美术馆展出)
《磨坊舞会》雷诺阿 1876
《弹钢琴的少女》雷诺阿 (现于香港美术馆展出)
被视为西洋绘画进入现代艺术分水岭的马内(Edouard Manet)和印像派大师莫奈(Claude Monet),各自有相同画名《草地上的午餐》的巨作也在此比邻展出,莫奈满腔激情献给国家的巨幅画作《蓝色睡莲》更是光彩夺目……
《草地上的午餐》爱德华·马奈 1862-1863
《草地上的午餐》克洛德·莫奈 1865-1866
《蓝色睡莲》莫奈 1916
在奥赛博物馆,你何妨放慢脚步逐一细细品味,透过这些艺术家们的巨作,与大师们作心灵的对话。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