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媒体人,在职照顾者,照顾对象包括老友记、认知障碍患者及长期病患。 走过照护之路的高山低谷,凭着关怀和信心,与各位护老与照顾者同行。
近日在戏院热播的纪录片《香港四径大步走》,越野跑者的毅力与片中的香港郊野壮丽景色,同样迷人。适逢行山季节,身边不少老友记闲时抓起行山杖,登山踏青去,偶尔也会把行山杖当作拐杖,但觉走在街上也可稳妥一点。专研社区安老的职业治疗师刘志豪(David)一听,立即说“一杖二用”万万不可,提醒长者误用行山杖逛街行公园,长远甚至增加手部劳损和跌倒的风险。
老实说,之所以把行山杖充当拐杖,无非为了省钱兼方便,手杖外观又可“掩人耳目”。不少老友记觉得,手持拐杖易显老态,象征体能衰退,非常抗拒。对于自尊心较重却又开始步履不稳的长者来说,行山杖伤健皆宜,容易接受得多,也是照顾者游说老友记接受辅助步行器材的“起步工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不少登山者惯用行山杖,减轻腿部负荷。
(图:Dmitriy Ganin@Pexels)
拐杖脚垫吸震 稳定助行
“行山杖的设计,适合在泥泞与沙地环境辅助登山,抓扎地面的方式也跟拐杖不同,并非用作日常走路之用。如果在城市的行人路,行山杖压在路面石屎的冲击力,会比一般长者拐杖更大,手掌容易随之愈抓愈紧。”STEP Health注册职业治疗师刘志豪解释,原来拐杖脚垫多为塑胶材质,有轻微吸震效果,冲击力远较行山杖低,好让老友记走路时舒服又稳定。
如果继续把行山杖当拐杖,在石屎路上行走,虽然没有实时风险,然而手掌承受来自地面的冲击力日积月累,有机会令长者手部劳损。例如手指与手腕关节痛楚,手掌容易疲累,扶扙不稳,反而增加跌倒的机会。
行山杖的脚垫物料,有别于拐杖。若长期把行山杖当作拐杖,日常在街上走路时使用,有可能会造成手部劳损。
(图:PNW Production@Pexels)
那么可否改用摺合式拐杖?它具备拐杖功能,外观轻巧,方便携带又容易收藏,老友记较易接受。
刘志豪认为,摺合式拐杖较适合轻度步行不便,只需要短暂辅助步行的长者。个中关键在于拐杖的承托能力,如果长者步行能力较差,拐杖的负荷也会较大。假若摺合式拐杖物料的刚性不够,有可能令拐杖变形,险象横生。
STEP Health注册职业治疗师刘志豪。
(图:被访者提供)
留意耐力与平衡力
“最重要是因应长者能力,去选择合适的辅助步行工具。”这是专业范畴,需由职业治疗师等专业人士介入,作出评估和建议。除了一般拐杖,三脚叉与助行器,也是考虑之列。
长者何时需要辅助步行工具,有迹可寻。如果老友记耐力差了,平日一口气走完的路,现在走到一半就要休息,又或者曾经跌倒,平衡能力弱,照顾者不妨由此切入,建议长者接受评估。小至拍摄一段老友记走路姿态的片段,也有助治疗师判断其行动能力。
辅助步行的拐杖,长者适用。
(图:被访者提供)
想维持身体壮健,尽量延长能够自由走动的自主岁月,就要未雨绸缪。在《香港四径大步走》内,跑手参与的“香港四径超级挑战”,严苛至行山杖也不准使用,全靠一己体力与意志向前冲。笔者没有这种能耐,惟有鞭策自己多做运动锻炼体能,做个有耐力的照顾者。稳定心志的手杖,就在心中。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