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理财/管理智城物语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绿色氢能”排水不排碳,成未来零碳排关键 !
方展策
作者:方展策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03-18 19:07:46

作者介绍

少年时,曾研习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学无所成,侥幸毕业。成年后,误打误撞进入传媒圈子,先后在印刷、电子、网络媒体打滚,略有小成。中年后,修毕信息科技硕士,眼界渐扩,决意投身初创企业,窥探不同科技领域。近年,积极钻研数据分析与数码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开发项目;有时还会抽空执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学,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终身学习。

   俄乌战争刺激油价狂飙,引发新一轮能源危机。但国际能源署(IEA)却认为,当前危机也带来能源转型的机遇:在能源安全与经济因素的考量下,全球各国可能会加快摆脱石油的过度进程。除笔者上期提及的潮汐能外,氢能(Hydrogen Energy)也被视为可替代石化能源的明日之星,尤其在空运、钢铁等“难以减碳”的产业,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高盛更预估,氢能发电有机会发展成为每年价值逾1兆美元的新兴市场。


4类氢能:灰、蓝、绿、青绿


   能源转型,意指用绿色能源来取代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是,对长程空海运输、钢铁、化工等产业而言,单靠太阳能或风能未必可以有效支撑正常运转;氢能的出现,就为这些产业提供另一个绿能选择。


   氢的导热系数比大部分气体都要高,拥有低沸点、易燃烧的特性,不但能量比汽柴油和天然气高,而且来源广而不受地域限制。因应氢气制造过程的差异,氢能可分为4个类别:灰色氢能(Gray Hydrogen)、蓝色氢能(Blue Hydrogen)、绿色氢能(Green Hydrogen)、以及青绿色氢能(Turquoise Hydrogen)。


   透过燃烧化石燃料(煤炭或甲烷),进行蒸气重整(Steam Reforming)或气化(Gasification)所产生的的氢能,被称为“灰色氢能”,其生产成本最便宜,但过程中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不算是理想的绿能方案。


   如把“灰色氢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以碳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回收,就会升格为“蓝色氢能”。目前全球四分之三的氢能都以这种方式生产,惟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只有85%至95%的碳排放量可以被成功回收,所以这不算是完全洁净的能源。


绿氢被视作净零碳排关键技术


   透过太阳能或风力发电,用电解方式把水还原成氢与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唤作“绿色氢能”,被视为真正零碳排的绿色能源。至于“青绿色氢能”,则是结合天然气与甲烷来实现热裂解技术(Pyrolysis),藉此产生氢能,惟迄今技术尚未成熟。


   国际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资料显示,全球氢能生产仍是以灰色氢能为主,占比高达95%,绿色氢能仅占5%。但IRENA认为,绿氢才是2050年达成净零碳排的关键技术。目前绿氢的技术尚在发展阶段,未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达到量产的阶段。


在4类氢能中,IRENA认为,“绿色氢能”才是2050年达成净零碳排的关键技术。(图片来源:国际再生能源机构)


   尽管如此,不少国家已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色氢能研究。根据IEA发表的《2021年全球氢能评估报告》,全球已有17国对氢能发展提出完整策略,到2030年全球相关投资可望达1.2兆美元(约9.36兆港元)。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WEC)的资料,大部分国家计划将绿色氢能应用在运输(长程飞行、航运)、工业(钢铁、化工等)、以及能源(储能)等领域。


   欧盟执委会于2020年7月制定“绿色氢能发展策略”,目标是2024年可以生产6GW(吉瓦,即100万千瓦)的绿色氢能,到2030年提高至40GW,预计届时绿色氢能可以被大量引进到“难以减碳”(Hard-To-Decarbonize)的产业,如钢铁、化工、航运等。


氢能车与的士车队陆续上路


   继欧盟之后,法国于2021年9月发表国家氢能计划,在2030年前投资72亿欧元(约620亿港元)推动氢能发展;同时,法国企业亦开始进军氢能领域。全球第2大工业气体制造商法国液空集团(Air Liquide)于2021年3月宣布,在2035年前要投入80亿欧元(约690亿港元)部署低碳氢能供应链,目标是到2035年集团总碳排放量要降低33%,及至2050年达到碳中和。


   为求大幅减排,液空集团将会逐步改变氢气的生产模式:从分解甲醇产生的“灰氢”,转换为绿能发电,再以水电解方式生产的“绿氢”。该集团现正积极兴建水电解制氢厂,之后只要买到足够的绿电,即可大量生产绿氢。


液空集团旗下的水电解制氢厂,可以供应超高纯度绿色氢气给半导体厂商,满足极紫外光微影技术(EUV)对超高纯度氢气的需求。(图片来源:Air Liquide官网)


   除单打独斗外,液空集团又跟外国企业联手推动氢能事业。2018年,该集团与韩国现代汽车合作生产氢燃料电池车Nexo,两年后在全球氢能车市占率接近7成。2020年,该集团与丰田汽车的合资公司HysetCo在巴黎建立氢能的士车队,初期规模有600辆,预计到2024年将扩增至10,000辆。


Hyundai NEXO 氢能车搭载最高出力163PS、最大扭力395Nm的电动马达,极速为179km/h;车内马达是由氢燃料电池所驱动,只要加入氢气便能够充饱电池。(图片来源:Hyundai官网)


法国氢能列车替换柴油火车


   2021年,液空集团与韩国仁川机场合作,在机场内建设2个高容量的加氢站;2022年2月,该集团又跟仁川机场、大韩航空、以及空中巴士签订备忘录,合作研究如何在仁川机场建立氢燃料基础架构,为第一代氢动力飞机做准备。


液空集团将与空中巴士、大韩航空和仁川机场携手建构一份蓝图,研究如何在仁川机场使用氢燃料,又会建立各种情境,支援氢燃料生态的部署,并连结至韩国其他机场。(图片来源:Air Liquide官网)


   另一家法国企业阿尔斯通(Alstom)则聚焦于研制氢能列车。该公司于2018年在德国测试全球首辆氢能列车,现已进入量产阶段,迄今已接获41个订单。2021年,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向阿尔斯通订购12列氢能列车,将会派驻东南部的奥弗涅-罗纳-阿尔卑斯、中部的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东部地区、以及南部的奥西塔尼,预计于2023年底进行首次轨道测试,目标是2025年投入服务。


   氢能列车是透过安装在车顶的氢燃料电池,将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在一起,产生驱动列车的所需电能,运作过程中只会排放水蒸气。阿尔斯通在德国试行的车型属单能源模式,只靠氢能运行;在法国的车型则是双能源模式,既可由氢能驱动,又可在电力牵引下运行,在非电气化路轨上的续航里程能达到600公里。法国当下有1,200列柴油火车,政府预计用这种氢电列车陆续替换。


阿尔斯通的氢能列车是全球首款用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列车,行驶时零碳排,只排放水蒸气,噪音也减少许多。惟美中不足的是,它仍使用由化石燃料制造的灰色氢能,而非再生能源产生的绿色氢能。(图片来源:Alstom官网)


钢铁业转用氢还原冶炼金属


   在全球工业领域中,钢铁业的碳排放量最高,占比达到3成左右。炼钢时要把铁矿石放入高炉或电炉中,在高温下用碳将铁氧化物还原,以提取金属进行冶炼,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为降低碳排放,有业者提出采用氢还原法来取代碳还原法,因为使用氢气,过程中会排放的只有水,同时氢气也可以为电炉提供电力,变成一站式的“绿氢炼钢”。


钢铁炼制过程中,高炉中的焦炭还原剂可以用氢取代,运作期间只会排放水,不会有任何释出有害污染物。(图片来源:Steel.org)


   但问题是,现时氢供应量有限,不能满足钢铁业的需求。例如日本每年从铁矿石生产的粗钢大概7,500万吨,假如全面使用氢还原法来冶炼,就需要700万吨氢气,惟2017年日本以能源方式流通的氢气量仅有200吨而已。此外,目前氢气价格仍然偏高,起码要降价一成,才符合成本效益。


   面对降低碳排放的压力,日本制铁、宝武集团、阿赛洛米塔尔(Arcelor Mittal)等钢铁业大厂,现正争相开发氢还原技术,惟研发本身已相当烧钱。日本制铁评估,氢制铁技术要实现商业化,所需的研发费用可能高达4兆至5兆日圆(约26亿至33亿港元)。


氢电池满足长时间后备供电


   氢气广泛存在于水中,看似唾手可得,但却不像天然气、太阳能等一次能源可以直接开采,必须经过转换始能使用,而在转换过程中就会有能量耗损,故此用氢发电并不划算。可是,把氢气用在后备供电却无可厚非,因为一旦遇上断电,就算再贵都要使用。现时以甲醇水产氢发电,每度电成本约5.5港元,跟柴油发电相若。


氢能储能系统已开始走入平常百姓家。澳洲初创Lavo推出的家用氢能储能系统,能够储存屋顶太阳能板产生的盛余电力,以电解水制氢方式产生氢能与氧气。(图片来源:Lavo官网)


   近年,气候异常情况时有发生,迫使全球政府与企业积极面对防灾、加强韧性的问题。2011年311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开始意识为通讯设备提供长时间后备电力的重要性;2019年,日本遭遇两次台风侵袭,引致大规模停电,令部分地区断绝通讯,终于让政府下定决心改革。


   日本总务省拟修改通讯设备后备电力的制度,涵盖范围扩展至地方政府的通讯设备,要求后备电源至少要支撑24小时;偏远山区或离岛的政府机关,更要达到72小时或以上,而氢燃料电池正可满足这种长时间后备供电的需求。目前横滨水道局无线设备、京急电铁无线设备的后备供电,都是来自氢能储能系统。


氢能普及关键在于成本问题


   全球对氢能的需求,主要是由再生能源制造的绿氢。最理想的做法是,当再生能源全面普及后,把盛余电力用作水电解产氢。欧盟正是看到风能、太阳能的成本已开始下降,所以在2021年夏季决定扩大氢能部署。


   现时全球差不多有400项绿氢计划正在进行,预计到2030年氢能年产量可达到800万公吨,但依然远远低于减碳目标的8,000万公吨。高盛(Goldman Sachs)于2022年2月发表的报告指出,目前氢能发电的市场规模约为1,250亿美元(约9,750亿港元),到2050年总潜在市场可望攀升到1兆美元(约7.8兆港元)以上。


   氢能产业能否成长至如此规模,关键在于成本问题:当下氢气的运输与储存成本均太高,不能降低成本的话,氢能就无法普及。惟业界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几年前锂电池成本还是居高不下,大部分人都觉得电动车难以普及起来,但随着电池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成本也随之下滑,现在电动车已变得愈来愈便宜,逐步迈向市场主流的位置。由是观之,氢能普及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喔!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智城物语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