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3-01 14:34:58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及荣休教授。
香港土地资源紧绌,特区政府多年积极开山辟地,其中北部都会区为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最新公布的方案推动发展流浮山、白泥、尖鼻咀“尖白流”。看该处的发展潜力,不应以内视香港的角度分析,而必须了解仅一水之隔的深圳南山区的状况。
南山为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等教育基地、旅游基地及西部物流基地,集机器人、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于一区。南山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将加快建设新时代“3+3”战略示范工程,即三大战略工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湾CBD、西丽高铁新城及三大示范工程:深圳湾文化走廊、蛇口国际海洋城及南山创新大道。
发展数码科技 打破一水之隔
前海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合作区,已吸引不少大公司落户。(Shutterstock)
更重要的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正正隶属于南山,招商局国际、恒生、汇控、港交所等已纷纷落户前海,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单是2023年上半年,南山的GDP已达4222.91亿元人民币,占全深圳市比重逾四分之一。透过引进人才落户生活补贴及实习补贴项目等,南山区成功凝聚大量创科人才,甚至被称为“中国硅谷”,截至2020年已录得常住人口179万,吸引力之大可见一斑。
特区政府计划于“尖白流”一带发展数码科技建设产业,将流浮山打造成数码新海岸,预留“港深西部铁路”流浮山站15公顷用地兴建规模跟数码港相若的商业创科园区,加上住屋、休憩配套,以及于前海站加设新口岸,实行一地两检,便利两地互通往来,打破“尖白流”与深圳南山的隔膜。
流浮山与深圳南山仅一水之隔,未来拟发展成数码新海岸。(Shutterstock)
南山较人工化 尖白流美景佳肴
又一个数码建设难免让社会产生疑问,事实上数字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科学园、数码港、新田科技城各有定位。只要建设达到合理规模,数码经济产业不需聚集亦可产生协同效应,即使布点分散于香港各处,亦可有效创造机遇,带来一定成果。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尖白流”的发展规划,必须一并考虑南山、前海的需要,善用地利之便,合双方之长。香港固然有国际金融中心的金漆招牌,自带光环,对人才而言有吸引力,高端人才大可居于对岸,在港办公、生活及消费,但如何善用两地互通正补的优势,真正吸引人才到“尖白流”工作发展,便要务必走得更前。
南山虽为极具吸引力的落脚点,但发展较人工化,缺乏人与大自然的连结,世界之窗、欢乐谷、海上世界全为人工设施。高端人才,尤其是创科行业,对工作与生活空间的要求,总要点闲适气氛。香港亦有不少人,虽在市区上班,却宁愿花长一点的出行时间,居于愉景湾、赤柱;无他,全因想远离都市烦嚣,在讲求效率的大城市感受慢活。
泥滩与红树林等自然生态,是下白泥的标志景点。(Shutterstock)
“尖白流”从来不缺美景和佳肴。下白泥的泥滩与红树林自然生态极为丰富,到处均是招潮蟹及弹涂鱼,蚝场更是独特的文化地标,日落时更有天空之镜的美誉,加上沿岸的单车漫游,一直吸引不少人“打卡”。靠海吃海的流浮山,海鲜市场与餐馆都名闻遐迩;窄窄的流浮山大街,两旁遍布海味店,入夜后更可远眺深圳湾大桥及对岸夜景,别有一番景致。只要适当改造优化,加上前流浮山警署及屏山一带的历史文化景点,并策略性地在沿岸线地带配置休闲及餐饮设施,地中海的北岸城镇,也不过如是。
“一小时生活圈” 吸人才扩合作
政府应锐意将“尖白流”打造成环深圳湾数码科技人才的汇聚点,促进港深两地互通互融,强化合作,彰显“一小时生活圈”的大格局,加大辐射全国的人才磁力效应,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为香港、为大湾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文原载于3月1日《香港经济日报》)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