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时尚艺术慧眼识车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你是有多自卑,才会去信汽车测评?
傅雪峰
作者:傅雪峰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1-12-15 13:20:48

作者介绍

汽车博主,特约汽车评论员。用平静而幽默的笔触解读汽车变革。

  据目测,现在全球约99%的车评人活跃在中国。

  他们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争奇斗艳,以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各种车型品头论足,并且对自己的话负责;一些杰出的车评人甚至已经掌握了汽修师傅的某些技能,能自行拆下汽车上的某些零部件,动手能力之强、专业度之高令人震惊。

  要是丰田前首席试车手成濑弘(2010年在一次试车事故中不幸离世)能活到今天,有幸目睹车评界百花齐放之空前盛况,当惊世界殊。

  当年成濑弘人称厂商试车界“纽博格林Meister(大师)”,但他对汽车的理解止步于“味道”,最大的人生目标不过是做一个造汽车的“好厨师”。如果让成濑君来当一个车评人,他一定不敢说自己对某车的评价客观、公正,也没有胆气判定一款车是好是坏。

  因为一个厨子深知,“味道”是很私人化的东西,厨子的眼里只有客官,没有客观。



▲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左)是成濑弘(中)的弟子,经常在试车方面接受耳提面命


  就好比一个人振臂高呼:“酸菜牛蛙馅月饼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月饼”,谁也无从反驳。你或许觉得五仁味道更佳,但各有各的嘴巴,你不能说自己舌尖上感受的味道比别人的更正确。

  成濑弘被尊为“大师级工匠”,丰田历史上几款传奇性的运动车型MR-2、Supra之类都出自这位“匠师”之手,当然,还有“天使的咆哮”雷克萨斯超跑LFA。成濑老师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汽车的“味道”,和做菜的味道一样重要。

  配置表上的发动机参数、悬架规格之类只是食材,造车的关键如同厨师的“调味儿”,悬架上一个橡胶衬套的软硬就能改变一辆车的味道,这如同做菜时多放或少放一点盐。

  饭店各有风味儿,每个饭店的菜单上又有五花八门的菜品。在丰田这个大饭店里,成濑弘曾经是个厨师长,指点着300多个工程师调试出各种味道的汽车,比如治愈系的雷克萨斯ES、轻快的雅力士、舒适的凯美瑞——如果食客的口味儿略重,可以尝尝成濑师傅亲手参与调制的AE86。



▲借了动漫影视的光,丰田AE86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一个好厨子,必须有一个味觉灵敏的好舌头;成濑老师傅强调,一个好的汽车测试工程师必须有一个足够敏感的好臀部。底盘悬架减振器里调整一个2毫米的垫片,老师傅都能感觉出来,而一个小小垫片的调整,会神奇地改变车子的舒适性——什么叫专业,这才是专业。

  然而,一个车主才不关心减振器里多了还是少了一个垫片,他只关心车子开起来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种感觉。所谓专业,不过是揣摩芸芸众生的口味儿,用高明的手艺调试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车子。

  成濑弘也是个顶尖的赛车手,而且信奉在赛道上才能调试出好车,但他心里非常通透,所谓的“好车”并不是按自己的口味儿去调试车子,而是通过赛道的磨练,调试出让客户在普通道路上开起来更“安心”的车子。

  所以,成濑老师傅调校车子时,总是先坐进后座,然后是副驾驶座,最后才是驾驶座。这个“由远而近”的奇特调校顺序,是因为他从来没忘自己是给谁造车。

  我不知道有没有“专业”的车评,但我知道有高明的美食专栏和节目。

  写美食专栏,国内没有人写得过沈宏非;做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无出其右。而沈宏非正是《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舌尖体”的开山鼻祖。

  无论是沈老师的《写食主义》还是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重点都不在评价食物的优劣。《舌尖上的中国》活色生香的镜头和绮丽曼妙的舌尖体解说,想表达的不仅是美食本身,而是人间风物,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同地方的人对这个世界的各自理解。

  深沉点说,那不光是讲吃,而是在讲吃的文化。

  沈宏非是一个顶级吃货,但他从来不以美食家自居,也从来不会向读者推荐什么菜品。沈老师说,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都是极其私人化的、情绪化的,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沈宏非老师坦白地说:我的舌尖不是你的舌尖


  可惜很多人并不明白“适口者珍”的浅显道理,自己喜欢什么味道不靠自己去尝,反倒想求助于别人的舌头;更有虚妄之辈,宣称自己的舌头才是专业舌头,总忍不住想教别人怎么吃饭。

  汽车测试,当然是个专业问题,且不说成濑弘这样的大师级试车手,各大汽车厂商的研发测试人员想必都不是混饭吃的。专业的人,应该去干专业的事儿,那些“专业”的车评人,真正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汽车厂商的工程师……比如车子低速转向不够灵活,成濑老师傅就会指出,前悬挂衬套可以调软一点。

  汽车开发过程中的测试调校,就是一个“调味儿”的过程,车身、发动机、变速箱、悬挂规格、转向机构等等“食材”都基本定下来了,就看大厨往什么口味儿去调,偏舒适、偏运动、偏中庸……

  高明的大厨,都很注重自家独特的风味儿。奔驰就是奔驰、宝马就是宝马、丰田就是丰田、大众就是大众,你要非把丰田和大众口味儿混到一起,只会调出一种怪怪的味道。

  某些著名车评人不时奚落某些车型的底盘是垃圾,包括那些几十年上百年大厂出品的主力车型;某些著名车评人表示,自己的水平完全可以指导厂商开发调校底盘——只是汽车厂商们都不开眼,没有哪家肯请大师出山。



▲车辆开发过程中,厂商要进行长期的测试调校


  所以,车评大师们就只好去为芸芸众生指点迷津了。

  在人人向手机低头的年代,偏偏无聊的人迅速地多了起来,不管哪个路数的大师,在网络平台上撂个摊就能吸引路人围观。如果说一般测评是说相声的,那拆车、对撞之流就是打把势卖艺,路人甲乙丙丁见了不由得要喝声彩叫个好。

  “把势把势,全凭架势,没有架势,不算把势;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势;光练不说,那是傻把势……”

  评测大师们的表演看多了,不少人的脑子就有点迷糊,觉得一款车如果大师不说好,那就是不好;大师不夸夸,那就很拉垮。



▲把势把势,全靠架势


  问题是,不论是哪路大师,不管是什么把势,往往各说各话,把同一款车说得鸡一嘴鸭一嘴,你到底是听谁的?

  相比这些自媒体江湖上的大师们,汽车厂商的研发调校工程师们说的话应该更靠谱点,只可惜他们没多少机会说,即便说出来也没多少人认真听。毕竟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年代,而流量是属于江湖大师们的。

  我知道有一位汽车底盘调校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赛车手,路数跟成濑弘老师傅差不多。此君开过一款新车后,偶尔会从工程师的角度说一些“开后感”。在某一篇“开后感”中,他感叹道:

  “懂得越多的人,越觉得自己懂得少,发声越少,也越谨慎;越是不懂的人,越觉得自己懂得多,越爱发声。再加上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越说越有流量,有流量后尝到甜头,就越能说。如此循环。所以懂得多的人,逐渐就会越被边缘化。”

  醒醒吧,菜可不可口,只有自己尝尝才知道,大师的舌头再高级,你终究还要用自己的嘴吃饭。你花钱买车,也不是让大师替你开;你就算再外行,一款车是不是适合自己,开起来感觉怎样,总能拎得清吧。

  回过头来想想,一款车好看不好看、空间大不大、配置高不高,不用大师说,随便一个想买车的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至于开起来如何,坐着舒服不舒服,只要买车时把感兴趣的车都试试,感觉哪个更合自己的心意,哪个就是你的菜。


▲自己喜欢的车就是好车


  而大家买车时特别关注的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车内空气质量,大师也帮不了你,因为这毕竟不是动动扳手拆下几个零件就能搞明白的事儿。

  好的汽车测评,貌似应该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说说车的传承、聊聊车的风味儿,解读解读设计师、工程师们的私家“配方”。要么,干脆就老老实实地测好各种数据,驾乘空间、行李空间、加速能力、刹车能力、噪音水平、车内空气质量……当好一个购车参考手册至少是有用的。

  中国虽然是个新兴汽车市场,但经过20来年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能存活到现在的品牌和车型都不是泛泛之辈。你要说同一个档次的车,“产品力”有明显高下之分,似乎也不合逻辑。所以,测评的重点,不应该是“好与坏”,而是“适合什么人”;买车时也不用想着买到“最好”的那款,而应该是“最合适”的那款。

  最后再说说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去围观大师。我们还是引用大师的话,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写道:

  “现代人生活在幻觉中,他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但实际上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

  我们买车,选哪款车看上去是你的自由,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想要这种自由。

  因为他买什么车,内心深处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一款车“好不好”,不是取决于自己的感受,而是要看别人的看法;而“别人”是个模糊的概念,“别人”的看法你很难知道,这种时候,你就不由自主地去看各路大师们怎么说,仿佛大师就是芸芸众生的代表。


  转载自傅雪峰微信公众号。

分享:
返回慧眼识车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