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1-05 13:04:08
汽车博主,特约汽车评论员。用平静而幽默的笔触解读汽车变革。
我的丰田雅力士11年半了,一听就是“老车”;但我知道它其实很年轻,如果拿人来比方的话,顶多30来岁的样子。
今年我花了三四千块,把底盘上几乎所有带橡胶的部件全换了,包括发动机的“机脚”、悬架摆臂、转向拉杆之类,除此之外,实在没什么好换的了。换这几样东西,也是没事儿找事儿干,它们都没有闹毛病,连异响都没有——换掉只是因为这些部件上有橡胶材质的胶套,橡胶总会比钢铁老化快不是?
▲趁着换发动机“机脚”,顺便清洁了一下机舱
雅力士再战10年妥妥的。我有信心,按我的保养法,再战几个10年也妥妥的——如果将来不会在某一天“政策性死亡”,它可以比我活得长。
写到这里,我有些怀念高登老师了。
一辆跑了520万公里的车
高登(Irv Gordon)3年前告别了心爱的沃尔沃P1800,也顺便告别了这个世界。那年他77岁,他的那辆沃尔沃52岁,共跑了326万英里——差不多520万公里。
高登退休前是个美国中学老师,教科学课的,最大的爱好就是开车跑着玩儿。1966年,这辆P1800买到手的那个周末,他开车一气儿跑了2000多公里。高老师生前屡次说起,这辆P1800活的时间肯定会比自己长,果不其然,高老师2018年底离世了,这辆跑了520万公里的车如今回到了沃尔沃手里,时不时地还出来跑跑。
▲高登老师和他的沃尔沃P1800
一辆车跑50多年、500多万公里,很难吗?
高老师一点都不觉得,他曝出的养车秘籍谁看了都会失望,不过是平淡无奇的4点:
1、按厂家手册定期保养;2、零部件出故障及时更换;3、不让别人开自己的车;4、变道记着打转向灯。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难的大概是第4点。高登老师开车讲规矩,他和他的P1800从来没出过事故,一直到他离世。
▲高老师的养车秘诀平淡无奇
这辆1966年的沃尔沃P1800绝对算不上老,在美国或者欧洲,时不时能看到二战以前的车还在路上跑。高老师的强项是特别能跑,把一辆车开到了520万公里,创造了汽车百年来的私人用车世界纪录。
对,是私人用车纪录。要是算上非私人用车,这事儿就不好说了。光是古巴,现在还活跃着六七万辆美国老爷车,在出租车、旅游观光等行业充当主力军。这个神奇的加勒比海岛国,被称为“美国老爷车博物馆”,据专家估算,这些老爷车有一半是1950年代出品,1940年代和1930年代的各占四分之一。
那些活过半个世纪的老车
这些老爷车原本没打算这么长寿,但世事难料,它们活这么久,完全是被逼的。
1959年革命以前的半个世纪中,古巴在美国人的控制之下,用的车几乎都是从美国进口的。革命胜利后时间不长,美国和古巴翻脸断交,开始对古巴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古巴就断了汽车来源。
虽然后来又从前苏联等国进口过拉达等品牌的汽车,但毕竟数量太少,这些美国老车就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公路交通一线,地球不爆炸,它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它们不休息。
▲古巴街头堪称美国老爷车博物馆
沃尔沃P1800的零件坏了,高登老师随时能换到原厂零件——他坚持只用原厂零件。但古巴这些老爷车的零件是坏一个就少一个,根本没地方找去,因为美国人禁运的不光是汽车,零件也一块儿禁了。还不光是汽车零件,在古巴,就连合适的修车工具都不好找。
古巴的司机们深知,这些年代久远的老式汽车是时代的馈赠,不期然坏在路上的苦涩,会让他们品尝到生活的真谛。当趴窝来临时,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奇迹。
古巴司机们练就了全球顶尖的修车手艺,每天处理着千奇百怪的汽车故障。他们知道可乐能当松动剂,帮助拧下生锈的螺栓;他们懂得油箱可以用塑料桶代替,甚至能福至心灵地用洗发水充当刹车油。他们更是机智地扩大了零件的来源,地上跑的拖拉机、水里游的船只,都成为猎取零件的目标。
贵为蓝翔毕业的精英,见到他们都不由自主地甘拜下风。
▲汽修哪家强?不用找蓝翔
如世人所见,几万辆老爷车依旧光鲜亮丽地在古巴公路上飞奔,别管已经喷了多少遍油漆,也别管车上的零件是怎样七拼八凑。高登老师的车跑了520万公里,天知道古巴的老爷车们已经跑了多少,尤其是充当出租车的那些老家伙。
看着自己这辆养尊处优的丰田雅力士,区区十来年的岁数,不到10万公里的里程,哪有什么脸叫老车!
汽车只能用10到15年?
但世人都觉得它老了。
如果一辆车超过5年,就感觉到了中年;超过10年,就算夕阳红;超过15年,就该送进报废场压成一坨废铁。
值得安慰的是,雅力士的保值率出人意料,10万的车,10年后还能卖到3万或者更多。其它品牌的同价位车,过了10年大多只能卖个一两万的“练手价”,仿佛车子已经到了淘汰期,只配给新手拿来练练手,练完即弃。
雅力士的保值率稍高,是因为它是“开不坏的丰田”,还因为有一帮粉丝靠情怀在支撑。这车当年本来就没卖出去多少,今天在二手车市场上反倒成了抢手货。
对于汽车来说,那个孤悬于加勒比海的岛国如同世外桃源,时光停留在了半个世纪前。那些老车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顽强地活到了60年、70年甚至80年,而且从来没有停止劳作。
几十年过去了,材料、加工、防锈、润滑等汽车技术有了大幅提升,现在造的汽车能活多久呢?
这个行业现在通常认为,一辆汽车正常的生存周期是10到15年,不管是二手车市场还是汽车融资租赁的残值,都按这个周期计算。
在欧美国家,大部分新车到手后3年就能贬值一半,超过5年,就只能卖到原价的三分之一。我国二手车市场还不太成熟,贬值速度慢一些,但5年的车,车价很少能超过原价的一半了。
这是一个奇怪的逻辑。
奇怪之处在于,它完全漠视汽车的真实寿命,而是规定好它只能用10年到15年,并且用定好的贬值节奏,随时提醒人们什么时候淘汰汽车。
实际上,现在生产的大多数汽车,随随便便跑个30万公里不用考虑大修,对于家用来说,相当于能“经济使用”20年。
▲良好的维护保养可以大大延长汽车的“经济使用期”
假如一辆车“经济使用期”为20年,它每年的贬值率最多是二十分之一,或者说是5%。照此算法,5年后价值应该剩75%,10年后剩一半——但实际上,就算国内汽车保值率高,大部分车5年时间就贬值过半。
为什么汽车活不长?
在现代社会中,汽车的死亡是典型的“社会性死亡”,杀死它们的是人们的“看法”,或者说,观念。
汽车必须“快速社死”的观念,是谁赋予我们的?
现代社会是个消费社会,“消费”成为人类重要的存在价值。人们经过一轮轮的驯化,已经成为合格的消费动物,驯服的表现之一就是:快速消费。
政府需要人们不停地买新车,因为要靠汽车消费去“拉动经济”;汽车厂商需要人们不停地买新车,因为新车如同流水一样从生产线上开下来;人们也需要不断放弃旧车购买新车,因为他们要靠买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说:
“选择是消费社会的‘元价值’”;
“正确的消费者类型,应该是珍视选择的权利,胜过被选择的对象”。
人们购买一次汽车,就是做一次“选择”,而这个社会是靠“选择能力”来划分阶层的。如果你像高登老师那样,买辆车一直开到自己离世,那就等于是放弃了很多次“选择的权利”——换句话说,是放弃了很多次向世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汽车厂商每三五年就推出换代新车,每换一次代,都是为了提醒你:手里的车过时了。为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选择能力”,我们默默参与了汽车谋杀案,并且众口一辞地说:这是一种天生短命的快速消费品。
所以,整个社会,没人希望汽车活得太长——除了高登老师那样不肯接受驯化的人。古巴人也是例外,因为他们尚未踏入消费社会,实在是缺少选择的能力。
▲是谁杀死了汽车?
高登老师喜欢开车,买了一辆自己特别喜欢的车,并且特别爱惜,结果在无意间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我们佩服高登老师,不是因为他把一辆车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而是佩服他不随波逐流,不随随便便把“社会的看法”当成“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个有自己头脑的人。
老傅是个俗人,只会算小账。这辆10万块钱的雅力士,花点小钱换几个新零件,开着就跟新车没啥区别——咱就当它还是10万块钱的车,一点都没贬值。
转载自傅雪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