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理财/管理沪深港通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回顾展望】政策市激发IPO 惟六成新股破发损行情
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4-12-31 10:00:14

  港股新股市场沉寂多时,直到今年9月走出政策市行情,重磅电器新股美的(00300)录得好表现,一举逆转IPO市场,内地企业排队来港上市,昨日(30日)甚至出现三只新股同日挂牌的热闹场面,不过总体而言新股依然未见赚钱效应,39只半新股仍然破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顾今年新股市场表现。



  港股今年迎来了68只新股上市,数量上少于去年的73家,不过据统计集资额合共为872.42亿元,比去年全年的463亿元高出88.4%,主要受多只大市值新股上市推动。今年港股IPO市场仍呈现传统“头轻脚重”局面,9月成为显著的分水岭。在9月之前,月平均集资额仅为28.11亿元;而自9月及之后,月平均集资额大幅跃升至163.46亿元,增幅高达5.8倍。



  在9月美的(00300)上市发行H股,恰逢内地政府重拳提振经济、港股大升,美的尽管公开发售认购额低空滑过,但挂牌表现仍然理想,在9月美的录得近五成涨幅,赚钱效应令人喜出望外,并引发一波新股集资潮,10月、11月多只募资规模超过50亿元的IPO案相继登场,例如地平线(09660)、顺丰控股(06936)、华润饮料(02460),到12月初则有国产美妆品牌毛戈平化妆品(01318)登场,凭孖展1738.14亿元登上“冻资王”宝座。

9月启动政策市行情,成新股市场分水岭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香港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澳洲会计师公会理事吕志宏接受经济通通讯社访问时表示,9、10月期间,港股市场成交额接连创历史新高,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为企业上市营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他进一步表示,中央政府的有力推动是新股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积极引导国内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美的集团便是其中的成功范例。随着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落地见效,相信将促使吸引更多A股企业青睐香港作为上市目的地。今年上市新股不乏明星企业,包括内地家电龙头美的集团,零售饮用水“二哥”华润饮料、快递龙头顺丰快递,至于内地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沪:603288)、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深:300750)亦已启动了来港发行H股的计划。

  近年来,内地不断推出多项利好政策惠及港股市场,例如中证监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和5项配套指引,以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显示中央政府对本港资本市场的扶持;不过亦有声音指,当局为提振内地股市拖慢A股新股上市节奏,故支持本港新股市场为风投机构提供变现渠道。

  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补充道,9月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9月24日,中央政府发布重磅政策,政策市效应迅速显现,推动恒指上23000点,成交量亦有所提升,美国方面时隔四年也在9月份宣布降息50个基点,市况改善为企业提供上市融资良机。

天津建发登蚀钱王,市值蒸发近九成

  然而,从新股上市后的表现来看,情况则喜忧参半。65只新股中已有39只破发,破发率为60%。截至12月30日早盘收盘,累计表现最差的新股前两名为天津建发(02515)、出门问问(02438),分别累计跌86.20%、82.10%,特别一提的是多点数智(02586)上市至今不足一个月,从招股价30.21元暴跌至今早半日收盘时的6.4元,跌幅高达78.8%,蚀钱榜上排第三。

  胤源世创家族办公室(香港)第一副总裁黄伟豪认为,新股破发率高主要是由市场氛围所导致的。9月中央政府出台多项重磅举措刺激股市,然而A股表现优于港股,其波动性小、走势更平稳,而港股市场情绪起伏大,股价炒作时大幅攀升后又急剧回落,这种大起大落对新股表现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新股上市若恰逢股价下跌浪潮,其表现往往不尽人意,故而破发概率相对较高。

  张智威则认为,新股市场的股票质量本就良莠不齐,并非所有股票都前景乐观或估值合理,致使上市表现有涨有跌。再者,9月和10月期间,港股从23000点一路下滑,也拖累了新股上市表现。

  不过,黄伟豪并不认同企业招股定价偏高导致破发的观点。他表示,港股自身的估值特性就是估值偏低,决定了企业上市定价难以过高,就目前上市的新股定价来看,港股整体处于相对谨慎的状态。

  另一边厢,新股中不乏令人欣喜的情况,部分新股股价涨幅高达数倍,截至12月30日早盘收盘,累计表现最好的新股前三分别为广联科技控股(02531)、经纬天地(02477)和老铺黄金(06181),其股价累计涨幅分别高达578.72%,544.00%,493.08%。




首日破发率与公司基本面无关,视乎短炒空间

  今年港股上市首日破发率为40%,远高于A股市场新股1.1%左右的首日破发率,最经典当数茶百道,开盘即破发,首日盘中一度较招股价下跌32%。

  新股首日表现低迷,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流动性欠理想。抽新散户以短炒居多,他们不在乎公司长线价值,相比之下更重视公司知名度,不少人甚至会在上市首日睇价即放,在流动性不足的因素下,容易产生大幅度干跌的情况。本月上市的草姬集团(02593),因知名艺人郭晋安为集团创办人胞弟,以及产品在香港具一定知名度,公售超购6083倍为港股历史上第二高,但上市不足三星期,单日交易已回落至不足1000宗,截至12月30日,盘中低见2.61元,股价已较招股价蒸发30.4%,抽新股者如果未及时抛售止损,一手帐面已蚀912元。

  黄伟豪表示,衡量新股优质与否的标准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者的角度。从传统的角度出发,公司的基本面绝对是首要考量因素,以华润饮料为例,从传统角度看,它既是饮用水领军企业又具有国企背景,无疑是一只优质的股票。然而投资者在评判新股时,往往更关注股票是否具有炒作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常规的基本面指标反而不那么至关重要。

  黄伟豪进一步指出,就短线而言,新股股价是否能上扬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即公司发行股数以及市场认购反应。他指出,由于近年来港股市场表现欠佳,致使投资者倾向于短炒,因此出现一种诡异的市场现象:一些基本面不错的股票,股价却下跌;而一些基本面一般甚至完全不知名的股票,却因为短期内存在炒作机会,股价反而上涨。但他强调,一旦短炒结束后,投资者想长期持有该股票,那么最终的评判标准还是要回归到基本面的考量上。

投资门槛过高,SPAC在港发展极缓慢

  值得关注的是,10月末港股诞生首宗成功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并购交易(De-SPAC)的方式挂牌上市的公司,即狮腾控股(02562)。然而,自2022年1月港交所推出SPAC上市机制后,港股合共只有五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但最终只有1宗成功案例,分析认为狮腾控股为阿里(09988)旗下东南亚电商服务平台,上市监管压力较其他中资企业为低,至于有意并购趣丸集团的VISION DEAL(07827)因交易告吹而面临退市风险。


(资料图片)


  反观SPAC上市发源地美国,单计今年上半年,美国便有44家SPAC完成并购交易,交易总价值290亿美元,对比可谓惨烈。黄伟豪表示,SPAC在美国推行已久且颇为普遍,前几年炒作比较强烈,近年来已经静下来许多。黄伟豪强调,美国对SPAC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目标公司最终可能无法按照预期完成资产注入;而香港SPAC市场不发达的原因主要在于香港设定了门槛限制,初期一般散户被拒之门外,只有在上市后才获得参与机会,如此一来,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他进一步指出,未来或许会进一步放宽相关门槛要求。但此举亦伴随着风险,由于部分散户对SPAC的认知程度有限,极有可能引发其他潜在隐患,因此有待监管部门进行审慎权衡。

恒指若再度走弱,不利企业上市部署

  当前,中经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告一段落,港股政策市效应消退,恒指回归至19000至20000区间上落。市况欠佳打击企业上市信心,例如今年3月阿里巴巴(09988)因市场环境不理想,担忧估值无法真实反映业务的内在价值,撤回菜鸟的上市申请。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菜鸟的IPO集资额难以达到招股书预期的10亿美元。

  吕志宏表示,市场估值和集资额固然是影响企业考虑上市的因素之一,但最为核心的因素是恒指等大盘指数的波动性以及市场中是否拥有健康的投资者群体。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则认为,市场表现对企业考虑上市时间及新股上市后的表现都具有明显影响,他举例称,华润饮料于10月23日上市,恰逢港股长期窄幅上落局面,首日开盘全日飙15%,惟次日就急泻逾一成,低见约14.86元,上市第九个交易日更是破发。他直言,像这样一只规模庞大且具国企背景的个股,市场原本对其上市后的表现寄予厚望,然而实际股价走势却差强人意,充分反映出当前新股市场的氛围已大不如前。此外,11月顺丰集资额被一削再削,上市后股价跌穿发行价,这也是市况不佳的典型体现。

抽新股贴士:巨无霸登陆港股难期望市值大增

  对于未来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张智威表示,投资者在新股认购时需多方面关注。首先要考察公司的业务前景,即使当前公司表现不佳,但倘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样值得考虑。其次,对于偏好短炒的散户来说,国际配售与公开发售的超额认购倍数尤为值得留意,因为这直接影响股价短期内的走势。如果某只新股超额认购倍数偏低,甚至市场认购不足,投资者务必保持警惕。此外,还需考虑公司的市值规模,对于市值已达数千亿的公司,因其基数庞大,很难期望其股价实现翻倍增长,毕竟这意味着需再增添上千亿市值,难度可想而知。

占尽天时地利,明星新股精准上市依然破发

  内地茶饮企业古茗获得中证监批准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可能是港股市场上第三只茶饮股。茶百道(02555)今年4月登陆港股市场,表现未能让股民满意,甚至有传中证监担心拖累其他内地企业的IPO表现,搁置所有茶饮股的海外上市计划,而如今古茗获当局放行IPO,代表有关禁令已经“寿终正寝”。

  内地当局态度转变,相信和港股于9月下旬后行情转佳有关,当时人民银行推出一连串重磅提振经济措施,为市场树立宽松预期,正巧于股市升浪起点H股上市的内地家电龙头美的集团(00300)从招股价54.8元,在第14个交易日升到104元的高位,升幅高达47%。在内地鼓励企业加快在港上市、以及市况造好的双重刺激下,内地企业排队登陆港股,今日甚至出现三只新股同时挂牌的墟冚场面。

  中证监手握内地企业上市的“生杀大权”,既要支持企业融资做大做强,又要避免“垃圾股”打击整体上市公司质素,还要为“大局”着想调节企业上市节奏,但即使“既要又要还要”,也可能只是“勉强无幸福”。内地饮用水品牌二哥、贵为国资的华润饮料(02460),即使跟随美的脚步“精准”上市,公开发售部分更获超额认购233倍,结果挂牌不久即破发;接下来上市的智驾“明星”地平线机器人(09660),公售超购近33倍还是招股价上限定价,首日挂牌一度炒高,但还是逃不过破发的下场。


(资料图片)


  中证监积极推动内地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尤其是香港市场。今年4月,中证监出台了5项针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的专项措施,大力扶持内地行业领军企业赴港上市,称为香港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的协同共进与繁荣发展。及后11月,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态,将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效率,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互补。此前不久,据《路透》报道,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机构已要求大型投行帮助加快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以促进海外融资。 

中证监审批顾虑多,企业或基自身延上市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频频出现暂停企业赴港上市的情况。除了上文提到的茶饮股以外,三年累计亏损11.1亿元的找钢网寻求在港通过SPAC公司上市,早于去年9月便向中证监提交备案文件,直到上月仍处于“补充材料”阶段,导致公司此前两次申请失效。

  吕志宏表示,中证监在审批企业境外上市过程中确实需要时间,审批速度会因公司架构及业务模式的不同致使有所差异,但审批延迟的情形多数是源于企业自身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强调,上市的意义不仅在于助力企业筹措资金、拓展业务,更在于推动整个金融市场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只要企业切实符合监管规范,中证监不存在任何理由刻意阻挠企业的上市进程。

  中证监从未明确表示曾因某些原因限制企业上市,但市场上对此有多种猜测:可能是为了提升资本市场的表现;或许是为了避免企业仓促上市而影响其他企业融资;又或者是涉及国家安全等更高层次的考量。不论原因如何,监管机构阻碍企业抓住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导致企业未能及时融资,私募机构也无法迅速变现,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的金融信心。

  值得留意的是,内地监管风向反复无常,之前提到的中证监严控企业海外上市,可能已经是“上一个版本”,新版本的监管思路则是为了救市而严控A股IPO。2024年至今A股市场录得99宗上市项目,集资总额为638.58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相比,集资额下降82.02%,上市宗数下降68.06%。有市场人士分析,中证监在今年下半年支持企业加快来港上市,可能也是出于为国际私募机构提供变现渠道的考虑,以免打击外资投资热情。

  黄伟豪则认为,即使监管部门不干预,公司也会选择在市场不景气时推迟上市计划。就茶饮板块来说,他指出,考虑到奈雪(02150)以及茶百道等同业公司的上市后表现比较差,不排除有茶饮公司基于自身融资需求和估值目标,选择延迟上市。他解释说,企业寻求上市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好的市场估值和通过上市后的良好表现来募集资金,如果港股市况冷淡,企业亦很难实现这些目标。

特朗普政策添变数,来港上市较美国有优势

  还记得美国数年前要求在美上市企业提供审计底稿,而中方以加强监管数据出境作为还击,令一众中概互联网平台公司急于赴港二次上市,而这一热潮在蚂蚁集团在港临时煞停上市计划和滴滴极速在美退市后快速降温。其后新晋大厂字节跳动和小红书曾多次传出要上市,但始终未见实际行动。

  候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上任,未来美国市场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加大监管压力的预测,给赴美上市路径带来诸多变数,未来会否有更多内地优质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而非美股?吕志宏指出,地缘政治或者各国政策势必会对企业在上市地点选择产生影响。而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在美国上市后转至香港二次上市,亦或是借助多种途径为企业搭建上市平台,均具备积极意义。多元化的上市渠道能够有效提升股票流通量,拓宽投资者覆盖面,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并且在筹集资金、助力业务拓展等维度给予企业有力支撑。

  吕志宏强调,就大型企业而言,其基于自身战略规划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往往会倾向于回归香港这样的优质平台上市,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至于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亦认同,他表示,2025年中美摩擦很大几率将再度升级,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考虑到美方打压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到到香港二度上市以分担风险。

德勤吕志宏:明年港股IPO剑指全球前三

  港股新股市场沉寂多时,直到今年9月走出政策市行情,重磅电器新股美的(00300)录得好表现,一举逆转IPO市场,内地企业排队来港上市,展望2025年,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香港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吕志宏预计,2025年港股IPO集资规模将达800亿元,有望冲击全球前三名。

  展望2025年,吕志宏指出,中央政府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提振资本市场,未来亦有望推出更多的政策利好,市场对2025年的整体表现持乐观态度。此外,近期外围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亦逐步趋于平稳。美国候任总统人选尘埃落定,同时,联储局理事华勒表态支持减息,政治经济格局的明朗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部分隐忧。吕志宏表示,市场参与者在充分考量这些利好消息后,将提前筹划布局新股市场,预期未来新股发行有望迎来更为活跃的局面。

  他预测,2025年新股集资规模将达800亿元。至于今年,他指在2024年前三季度中,香港新股市场以总集资额696亿元在全球市场中位居前五,虽然与第三名印度市场有一定差距,但整体差距在预期范围之内。目前仍有过百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申请表。倘若利率水准符合市场预期,在集资金额和IPO数量方面,港股有望冲击全球前三名。吕志宏强调,港股尤其在科技、传媒和电信(TMT)行业的IPO上展现出显著优势,目前有约60间消费行业以及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等新经济类股份等待上市。

  依据德勤数据,在2024年前三季度,TMT行业的新股数量占比位居第一,相较位列第二的消费行业高出达20个百分点。

  (撰文:经济通通讯社记者汪泽妍)

分享:
返回沪深港通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