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健康解“迷”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通波仔|选择合适支架 减低术后复发风险
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04-03 12:34:00

   通波仔手术最初是“零支撑”,即是没有植入任何支架,故此手术效果并不持久。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如今已演化至药物涂层可溶性支架,患者术后一年的复发率已由“零支撑”时期大幅降低,支架并会在身体自然降解。


   香港港安医院心脏科顾问医生卢家业医生曾指出,通波仔手术主要适用于血管栓塞程度超过七成或主干动脉栓塞超过五成的冠心病患者。医生亦会建议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通波仔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经大腿或手腕做一个小切口,将装有球囊的心导管伸延到血管收窄处,将球囊充气,令血管扩张。最后,医生会在同样位置植入支架,以畅通血管。


“零支撑”到“撑住血管”


   不过,在通波仔手术发展初期,医生仅使用球囊扩张血管,没有植入任何支架。手术效果并不持久,因为血管可能会重新收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学界开始使用金属裸支架来支撑血管,减少术后血管收窄风险。然而,卢医生指金属裸支架仍有一定的缺陷,例如置入支架后会出现发炎现象,可能导致血管内膜细胞增生,同样会引致血管收窄。不过,在通波仔手术植入金属裸支架的年代,术后复发率已有所减低。


   卢医生续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渗药性支架已成为现代通波仔手术的标准配置。药物涂层技术可抑制细胞增生,减少血管收窄,相关物料亦有所改良,为血管提供更好的承托力,厚度更比金属裸支架减少了超过一半,术后血管收窄的机率亦大幅降低。


可溶性支架可自行分解


   除了标准的渗药性支架,部分患者还可以选择使用镁合金可溶性支架。卢医生称,可溶性支架同样有药物涂层,而且在通波仔手术约一年后会在患者体内自然降解。


   卢医生分享了一位年轻患者的案例。该名患者只有40多岁,左前降支动脉出现了九成的栓塞。由于他年轻,并不希望有金属支架长期留在体内,医生便在通波仔手术中,为他植入可溶性支架,术后效果亦十分理想。但卢医生提醒,可溶性支架还在发展阶段,有一些局限,并非适合所有心脏血管病变(例如不适合钙化血管),只适用于身体状况合适的患者,想要选用可溶性支架的患者需咨询医生意见,了解自己是否适用可溶性支架。


   除了手术本身,患者亦不可忽视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卢医生提到,术后患者需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复发。


   卢家业医生提醒:通波仔手术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应与主诊医生商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转载自晴报

分享:
返回健康解“迷”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