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5-04-16 12:31:07
受内地沙尘暴影响,香港空气中的悬浮粒子由周未晚(12日)起显著升高,多区空气中的粒子浓度暴升10多倍到30倍不等,当中以屯门监测站最严重。化学博士KKwong 14日于社交平台亦发文指自己同受空气污染影响,又警告大众切勿掉以轻心,指少于PM2.5的悬浮粒子,不但可“真正直接入肺”,亦“可以入血”,1类人士尤其要小心。
根据环保署资料,本港多个地方的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由上周(12日)晚接近午夜时显著上升,如中西区一般监测站,而且日前凌晨0时由7.5微克/立方米暴升至275.7,即在3小时内暴升35倍以上;屯门一般监测站由前晚9时每立方米11.8微克,升至昨早11时401.7微克,升幅33倍。截至今午4时许空气质素健康风险级别为“甚高”,预计在下午近黄昏时间,部分空气质素监测站风险级别可能会达至“严重”水平。署方又指沙尘的粒子主要是体积较大的粒子,所以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的升幅较大,而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细悬浮粒子(PM2.5)升幅较少。
环保署空气质素健康指数网页显示,各区PM10浓度目前仍然相当高,截至今午5时许,以屯门一般监测站情况最严重,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升至10+,PM10浓度达334.8。
受到空气污染影响,化学博士K Kwong今日于Facebook发文指自己早上起身时,已经感到不适:
今朝起身,一脸灰!……我今朝已经咳(昨日无咳)
K Kwong又提醒大众切勿对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污染掉以轻心,尤其老人家更要注意,勿做剧烈运动:
PM2.5:真正直接入肺!小的更可以入血!
另外,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天文台前助理台长梁荣武今早亦于电台节目指沙尘暴袭港,情况并不常见,对上一次受如此严重的沙尘暴影响已是2010年。他又估计这类沙尘暴源头有可能是戈壁沙漠、内外蒙古等,要影响到香港有几个先决条件,其一是风力要够大,加上北风路径要吹向香港。
至于应付沙尘暴的方法,梁荣武指戴口罩是其中一方法,不过仍然有限制:
戴上口罩,最多都是隔走部分悬浮粒子,无法隔开臭氧和二氧化氮。
因此梁荣武建议市民外出最好佩戴口罩,但“不出街就最好”。除此之外,被问到空气污染严重时,市民在家是否不应开窗?梁荣武则指不开窗确实可以减少部分污染物飘入家中,可是总不可能长时间不开窗,“家里不够氧气都好难搞”,所以市民要做好平衡。
PM2.5对身体影响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过去接受TOPick访问时表示,PM2.5是空气污染物,特别是在较干燥的天气,身体水份流失较多,变相令身体防御力减低,从而刺激黏膜,导致鼻子及喉咙痕痒、发炎、眼干。至于会否导致红眼症等问题,他就指这类疾病多与病毒感染有关,未必直接相关,但由于身体免疫力减弱,会增加细菌感染风险。
然而,对于本身患有心肺或呼吸疾病如哮喘的人,可能会令病情复发,长期摄入细悬浮粒子则增加患肺癌、心脏病以至死亡风险。根据多项研究显示,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入院及过早死亡的人数与悬浮粒子的浓度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连,而悬浮粒子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介定为人类致癌物(第1类)。
空气污染严重,即看哪种口罩最抗PM2.5?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宗存解释,所谓雾霾、即高浓度的空气污染物积聚在空气中,特别是悬浮粒子,形成一层尘雾,悬浮粒子可按其直径大小分为PM2.5及PM10,PM2.5即悬浮粒子的直径只有2.5微米,粒子若小就越难隔绝,而PM2.5悬浮粒子可经鼻直入气管。但并非所有口罩可阻隔PM2.5悬浮粒子。
哪种口罩最挡PM2.5:
活性碳口罩
台湾大学公共衞生学院曾进行的测试发现,活性碳口罩只可阻隔空气中30%的PM2.5,是一众口罩中最低。
普通外科口罩阻隔
台湾大学公共衞生学院测试发现普通外科口罩PM2.5的能力由30%至70%不等,与口罩的不同质量有关。
N95/N100口罩
台大公共衞生学院测试结果显示N95防PM2.5的能力最强可达95%。
防毒面具
专家指理论上防毒面具,是在众多口罩中最强防雾霾,但问题在于面具,采取高度密封的配戴方式,不适宜随街配戴。
呼吸阀口罩
专家指由于“呼吁阀”采取单向式设计,长时间使用后,呼吸阀容易遭呼出的水分堵塞未必耐用。
转载自晴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