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5-08 11:15:45
本地设计师(MADE IN EDEN)、手作人(EDEN CRAFTS WORKSHOP)及绅士文化平台(WALKING DAPPER)的左脑,主张在细节中透现文化内容,从音乐、电影、历史、人文……多角度品尝每个时尚风貌,在现代与传统的互相激荡之下,道出你我他身上每件服装的背后故事。
迷恋一个时装牌子,很大程度建基于对设计师的幻想,加一点风格氛围与故事塑造,便成了很卖钱的品牌魅力,即使他/她设计一件普通白Tee也叫人拍烂手掌。对于上述营销模式,笔者认为完全无问题,反正属于时尚生态一部份。真正说不过去的,是设计师品牌并非出自该设计师之手,再强的Story telling亦只是美丽谎言。
在香港的时装行头打滚有个特色,就是一路会遇上很多磨蚀的软骨,由读设计的时候已经会遇到不少前辈尝试打沉你,到做Intern时又会见识到创意如何不被重视,学习生产多过学习设计。始终时装企业的设计总部都是在外国为主,香港办公室的角色比较像“跟单”,多数由外国设计师创作再交给香港同事出图并跟进生产,担起联系供厂商及“跑厂”的重任,再有热情亦难有空间展现设计才华,久而久之自然令时装梦碎了。
另一种情况是跟随名师出身,远赴海外应征自己喜欢的品牌,或者直接跟随自己仰慕的设计师,想象每天跟时尚偶像一起打拼的热血画面?可是最终会发现大部份设计原来出自背后的团队,他们呕心沥血构思研发一系列款式,最后呈上给那位著名设计师挑选及采用,如此一位英雄人物主要担当概念总监的角色,背后默默耕耘的团队也不保证有出头天。
笔者最近听到最夸张的一个分享,是有朋友加入了某美国设计师品牌的团队,一班设计助理努力筹备一整季系列直到展示会当日,该著名设计师才第一次踏进Showroom看见自己名下的作品,拿起来好奇地细看……似是全无印象曾经审阅过,这“挂名”设计师的参与程度之低,实在连精神领袖亦谈不上,他只会每天准时在自己奢华的办公室里开香槟享受,大概只有交际应酬的工作,钓到金主财团收购又有天文数字的收入。设计工作上,他最多只说两句来季想要什么风格,之后就交由设计团队付上一切劳力,这班功臣才是厉害的人物,出色的Made in Italy裇衫及皮鞋系列亦是靠他们跑出来的。最黑暗是他们竟然一直拿着不合理地低的工资,简直是奢侈牌子背后的血汗工厂,难怪此团队总是留不住人,不过之后又会有热血新人慕名加入,准备迎接设计名师的泡影幻灭。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