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曾任职传媒行业,不学无术,笔耕半生才悟出“识人好过识字”的大道理。患有轻度社交障碍,依靠与异性沟通来缓和不安情绪;习惯在单身主义与渴求归宿的两极中矛盾穿梭。
独身多年的R,是一所公关公司的老板,人前开朗健谈,人后嘛?她说自己下班后只想立即躲回家,社交应酬可免则免,谈恋爱更不是她的专长。
事实上,R曾经结过婚,还诞下了一个女儿,当了数年全职妈妈,最后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传统家庭生活,在心理近乎窒息的情况下,她决定抛开一切。
签字离婚的同时,也将女儿的抚养权双手奉上,一个人重新出发。
“跟前夫交往时,我真的很想结婚,还把家庭生活想象得很美好。以前每朝起床赶上班,跟老板和同事明枪暗箭,下班后回家吃过晚饭,休息一会,便要赶快洗漱准时睡觉。偶尔约朋友聚聚,晚了回家,翌日上班累得像行尸走肉,这都是香港人的写照吧!我当时的男友(即现时的前夫)家境不俗,让我以为婚后可以逐渐摆脱这种生活,做个相夫教子的家庭煮妇。上天亦很厚待我,婚后不足一年便怀上女儿,后来索性辞掉工作安心待产。”
满以为是幸福的开始,后来才发现一切不似预期,“从生下女儿那刻开始,我便没有一天好睡,每朝早起顾小孩、做家务、买菜煮饭,听见女儿不停哭喊,连带我也开始抓狂,后来才知道,原来我已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以为婚姻可以让你摆脱现状?然后呢……谁应允过新生活必然更好?
“当时丈夫也像是怕了面对我,常说独个赚钱养家压力很大,下班要跟朋友喝酒纾压,而我就像疯子一样,终日胡思乱想,怕他出轨、怕他抛弃我们。就这样诚惶诚恐熬了三数年,我决定离婚,大概只有靠自己重新开始,才不用怕被击倒。”
对于女儿,R深知自己对她有所亏欠,但权衡了多方利益,还是觉得让前夫一家顾小孩会比较好,起码物质、教育等各方面都有较多资源。更重要的是,R自觉不是一个当好妈妈的材料;她最想要的,始终是自由。
“其实母爱并非必然,但这样直说出来必定会被骂疯。产后抑郁治愈了,我明白到自己是因为当初未曾经历过,才会把相夫教子的生活幻想得过于美好。到亲身体会过,发现一切不似预期,甚至不见尽头,我当时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最终不得不接受,我面前只剩下这条离婚出路。”
岔子在哪?是爱得不够、沟通不足?那个谁都没法说准的答案,背后症结可能是R终于认识内在的自己。
成长路上,我们经常都被灌输相似的生涯规划,赶及30岁前买楼、成家、生育,就是人生大赢家。真的如此吗?要是你抱有怀疑,也会被长辈、友侪说你离经叛道,仿佛追随前人,跟着大队走便万无一失。
我们都忘了,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各有性格特质,怎么可能模仿着同一种人生。假设R跟丈夫能够好好沟通,就可以挽救婚姻,但事实上,故事的结局或许早就拟定好了,只等两个人按其性格、处境而作出抉择。
经历过婚姻失败,有人会毫不畏惧希望再次挑战,也有人像R一样,与事业作伴就心满意足;而前提是,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想怎样过活。
无论如何,好好面对现实,接受婚姻不会是个完美的存在,我们的人生也许会顺遂一些。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