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3-21 16:05:31
张翠容,资深新闻工作者,亦是著名的女战地记者,专注国际新闻采访及评论;曾服务于中西媒体,只身跑遍中东地区、欧亚及拉丁美洲等地。著作计有《行过烽火大地》、《中东现场》、《拉丁美洲真相之路》、《地中海的春天》和《欧亚现场》等 ;分别获人权新闻奖及多个好书奖。
2003年3月20日是一个什么的日子?伊拉克人特别刻骨铭心,不会忘记,他们的命运从此不一样了。其实当天伊拉克正受到全球媒体的关注,大家屏息以待美国向巴格达发出第一枚导弹,拉开战争的序幕。20年过后的今天,就在廿周年之际,媒体还在关注伊拉克吗?那就让我为伊战作出一些盘点吧。
2003年美军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AP)
事实上,在过去20年间已有不少证据显示这场战争的非法性,并引发出牵连甚广的灾难。首先,一场战争,炸开了派系仇恨。战前什叶派和逊尼派老百姓相处没问题,有不少两派背景男女甚至通婚。可是,战争时美国拉拢什叶派打逊尼派,答应可让前者掌权以作报酬。战后美国在伊拉克安插西式民主普选制度,一人一票下人口占优的什叶派上台执政,遂向变成弱势的逊尼派大加报复。
数年前我在约旦首都安曼聆听了一位伊拉克女士的故事,我只是名听众,但已感到无比的伤痛。她本身是一名英语系教师,丈夫是工程师,有两个儿子。战前,他们就像其他家庭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假期节日一家人出外玩乐。她还记得哪家咖啡店的咖啡最香,哪家烤肉店的烤肉最好。
可是自2003年的一场战争后,从此伊国陷入另一场更残酷的教派之战,令人民陷入人间地狱。前述那位女士的丈夫被绑架至死,儿子受凌辱,她本人险遭强暴,就只是因为他们有个逊尼派名字。其后她和儿子唯有逃到叙利亚,那是2006年的事。他们原本在叙利亚6年间慢慢喘息下来,怎知2011年该国却爆发内战,一切化为乌有,她和儿子不得不再踏上逃难之路。
类似的故事,我听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比一个更令人揪心。可怜的是,由于过去实在太多难民,国际组织如联合国难民署和儿童基金会等也应付不了,处理难民得要有优先次序,例如伊拉克难民已遭让位给叙利亚和也门。换言之,优先次序乃按战争新旧而定。
其后联合国更定性伊拉克不是战区,逃出来的人不是难民,只不过是寻找政治庇护的人士,那联合国等便少了一份责任,把这责任交给私人救援组织。但私人组织近年已出现救援疲劳,结果伊拉克人求救无门,给了极端组织招募的大好机会。
事实上,伊拉克有不少地方仍然处于严峻的战斗状态,老百姓被迫逃亡,多个省份上演一幕又一幕浩大的“出埃及记”,加上其他地方共300万人境内流亡(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IDP),眼前景象恐怖极了,即使现在重述也感到一种创伤。
最糟糕的是,国际传媒对伊拉克亦早失去关注。就以战争时期打得最激烈的逊尼派重地弗卢杰(Fallujah)为例,美国在伊拉克结束主要战事后,内战旋即开始。当弗卢杰居民在瓦砾中有望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大家本来以为看到出路,怎知一个导弹又把费卢杰炸回原形,不然便是什叶派民兵来偷袭。
最要命的是,其后一批自称“阿盖达”的武装分子偷进弗卢杰,插下黑旗,后来又改称“伊斯兰国”(ISIS),宣称要保护弗卢杰,这是2013年之事,“伊斯兰国”萌芽的时候,但由于国际传媒缺席,令大家对这个极端恐怖组织失去警觉。
“你们国际传媒到哪里去了?”弗卢杰到处都有这样的求救横额。一位曾受美军虐待、反对美军占领的弗卢杰居民,面对绝望及无助,竟然向记者说:“我们需要美军来拯救!”多么讽刺啊!伊拉克人不需要美军时,他们来破坏;需要他们来建设拯救,他们却一走了之。
民主大选,听起来冠冕堂皇,但伊拉克有能力走上健康的民主之路,而西方大国有为这等中东国家创造民主的条件吗?美国只是在拉一派打一派来服务西方利益,根本没有让真正的民主植根在伊拉克。可悲的是,现在这等被改造的国家,只有在重建与摧毁之间不断巡回上演。
一场伊战,可谓是改变了世界。除惨重的人命代价外,恐怖主义亦随着伊战逐渐向全球散播,至今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仇恨上脑”实在是全球现象,这是否伊战后遗症我不清楚,愈趋激烈的仇恨言论不仅存在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人和人之中。
就在伊战20周年之际,人类社会似乎没有从中汲取教训,俄乌冲突成为继伊拉克和叙利亚后,廿一世纪另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会面,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中国有心有力成为俄乌之间的和平使者吗?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