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10-16 16:52:28
资深传媒人,为香港免费报章《晴报》创刊总编辑;曾担任美国《读者文摘》亚洲区中文版总编辑,负责香港、内地、台湾和东南亚出版工作。此前,在职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时为《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兼任经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并主编《ezone》和《置业家居》等杂志。他又是多本畅销书,如《九七日志之当年今日》、《驾车郊游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经典》、《一分钟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资、华资、欧资和美资公司工作,闲时外游,喜欢读书。
手脚麻利,本是优点;但原来未必受某一些上司喜欢。
一个人的“快”,不但折射出部门内其他人的“慢”,更有可能“暴露”了这个部门主管的“表现”,就是不够快。
类似情况也曾出现在我身上。
即是曾经以为在自己岗位做好本份,跟其他人其他部门毫无关系,但原来不是,你做好本份,折射出其他人做不好本份;做得快靓正就更加不对,“暴露”了其他人做得又慢又丑又不济。
这不是讲笑!
早年做副刊时,向查良镛先生请教,因为明报副刊在查先生管理时,曾经独领风骚。自此我会特别留意邀请什么人写专栏,有些是写开专栏;有些不是,却是名人;有些两者不是。
幸运地,找的人都写出云彩,算是对公司有所交代。
我不会像其他人般几年改一次版,改版时才作改动。我会不断寻找新血,可以为报纸注入新鲜感,吸引读者,建立他们对报纸的忠诚度。于是没有所谓改不改版,总之找到新作者便邀请加入。
一年,约了一位名人写专栏,当时也没有什么考虑,只是认为会吸引读者,帮到报纸发展。
怎知,过了一段日子,老板跟我说“你找到某某写专栏,有好多人眼红的。”
为什么眼红?为什么有问题?
归根究底,就是其他人找不到某某,又或者找不到和某某这样级数的人写专栏,所以眼红。
那也不应该眼红啊!我只不过做了份内事,不当是一回事,反正我总是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人做作者。
不用老板再解释,其实已经说明背后理由:你做得好,自然有人眼红。但奇怪的是老板没有赞我也便算了,他不但不怪责那些眼红我的人,没有尽力去寻找优秀的专栏作者,反而继续重用他们。
这又是什么原因?
因为你破坏了办公室内大部分人都习惯了的潜规则,大家一直得过且过,突然你走进来反转了party,连老板也怕了你,而不是最疼你。
这正正是大部分已上轨道的机构,在人才储备上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