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1-09 13:58:24
资深传媒人,为香港免费报章《晴报》创刊总编辑;曾担任美国《读者文摘》亚洲区中文版总编辑,负责香港、内地、台湾和东南亚出版工作。此前,在职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时为《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兼任经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并主编《ezone》和《置业家居》等杂志。他又是多本畅销书,如《九七日志之当年今日》、《驾车郊游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经典》、《一分钟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资、华资、欧资和美资公司工作,闲时外游,喜欢读书。
我们总有一个错觉,就是一个在办公室争权夺利的人,他的职级不会很高;就是为了争取更高的权力和名位,才不断玩政治,以达到个人目的。
现实却不是如此。
多年前,刚入行不久做周刊,下属记者约到一个城中名人做访问。这个人出名难约,亦从不接受专访,而访问还在他的家进行。
记者很开心,大家亦很雀跃。周刊高层(总编辑)决定把访问放在下期封面。之前他并没有太大介入,只是问了我们什么时间去做访问。
我虽是记者上司,被访者又是猛人,但我并没有去,因为这个光环应该留给记者。如果我去了,访问便有了我的名字。我想就让记者有一个个人专访机会更好,对她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更重要。
做完访问回来,记者轻声跟我说,总编辑也去了,又问了一点问题。好生奇怪,他为什么会去?而且他没有预早通知我们。当然他是总编辑,他去不去,我亦没权过问。
人生就是这样,当时年纪不算大,对办公室政治没看得那么透彻。
记者写完稿给了我,我把稿修正审阅之后便给美术做设计和处理封面。期间跟总编辑和美术总监倾过封面和标题,并看过了样版。
当封面和封面故事完成以后,再交给总编辑作最后审阅。临走前还问了有没有问题,他说没有。
第二天上午,记者打电话来说“出事”了,被访者非常震怒,说我们欺骗了他。我问什么事,记者说她也没看到刚出街的杂志,只是说被访者要和我通电话。
我说没有问题,但给我一点时间去买本杂志先看。
不看犹自可,一看便知出事了。
第一、封面主题变成名人十几年之前做错的一件事,而不是原先说的关于他最近的个人发展;而且刻意换了一幅落寞不堪而不是朝气勃勃的相片;
第二、内文极尽刻薄尖酸,诋毁名人,跟记者原文是180度落差;
第三、撰文有3个人,记者、我和总编辑。
被访者打电话来,不住地骂我,我怎样解释和道歉也是无补于事。正因为我是记者上司,文章很自然由我修改负责,他骂了我半个多小时,我除了不好意思,就是后悔,怎么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总编辑跟过去访问时,表示他早有准备;期间问了问题,亦反映他已经作了决定,以他的角度撰写文章。他不跟我商量是知道我和记者都不会认同他的角度,于是他秘而不宣。
亦因此他在和我谈封面设计和标题时,完全按照我的想法,这是因为他早有另一个设计和另一条标题,不想节外生枝;让我以为没问题,其实他是要我尽快离开,好让他可以自把自为。
很明显,这样负面的封面和标题,确是令读者有购买的冲动;杂志卖多了,是他总编辑的功绩。更何况,他有份参与封面故事,他总编辑也有功劳。
至于背上黑锅,就是我和记者了。
总编辑已是一人之下了,为什么还要抢锋头,把记者的光环分一杯羹呢?
我们不求名不求利,以做完做对做好一件事为目标,所以我们不会计较自己有没有人工加、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等。
这是我们的底蕴。
但那些人便不同了,他们追名逐利,以名位职级人工为目标,以讨好老板得到赞赏为目的。于是他们做什么事也会讲求背后自身的最大利益,其他人和事都只是争取名位的工具而已。
这是他们的底细。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