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5-23 14:55:52
资深传媒人,为香港免费报章《晴报》创刊总编辑;曾担任美国《读者文摘》亚洲区中文版总编辑,负责香港、内地、台湾和东南亚出版工作。此前,在职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时为《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兼任经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并主编《ezone》和《置业家居》等杂志。他又是多本畅销书,如《九七日志之当年今日》、《驾车郊游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经典》、《一分钟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资、华资、欧资和美资公司工作,闲时外游,喜欢读书。
(欲知前事,请看如何留住不甘做普通员工的新人?升职?加薪?)
“真怀念当年和你们工作的日子。”
多年后,那位咄咄逼人的同事再请我吃饭时有感而发地说。
她在升职不到三个月便辞职了,当时她直属上司还感到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做错了决定。
我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公司有制度,员工有想法,若能互相适应,双方便能处于一个平衡点上。她有野心,而且蓄势待发,我们做了本份之余,还兼顾到她感受,已是情至义尽了。
她离开公司是迟早之事,问题只是太快太直接,又没有任何回转余地,这反映了她的性格。
我说:“她要找一个她认为是‘好’的机构。”
她直属上司问:“我们不‘好’吗?”
我笑着说:“我们不是‘不好’,而是‘不够好’。”
有些人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价”,他不会说出来,但会以此来判断他工作的公司,对他价值的“尊重”和“诚意”。
我们给他“尊重”和“诚意”的不及别人高和多,他便蝉过别枝。他不会考虑其他因素,“价”是唯一的原因。
她离开后加入了一家大企业,人工比我们高出20%左右,上班后不久,她请我吃饭,还刻意选了我经常去的餐厅。她多谢我给她机会,表现客气。当时她踌躇满志,却没有忘形之态,算是难得。
之后我们没有联络。过了几年,她来电说希望继续读书,问我可否作她的咨询人,我应承了。于是我们再一次在饭桌上见面。
这次吃饭,言谈间,流露出许多失意和不满;她仍在那家大企业工作,职衔亦不错,已经晋升至副采访主任。或许她仍未能在期盼职级和现实世界中找到平衡。她说怀念那段和我们打拼日子。
我说,读书进修是好事,把它视作逃避一下现实也不是坏事,但人要学习成长,知其然亦要知其不所以然,才是快乐之本啊!
究竟她明不明白?不重要了。我说了应该要说的话。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