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07-02 13:14:50
自本港首份《电动车普及路线图》于3月公布后,本港电动车及充电配置普及情况备受关注,据运输署数字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本港已有逾2万辆私家电动车登记,同时市场提供逾4,000台充电站,意味着现时每6名车主使用一个充电站,更计划在2025年全港建设逾15万台及2035年停止首次登记燃油私家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等。
施耐德(中国香港)为其中一个充电器供应商,为本港提供逾1,700台装置,遍布全港九、新界,其数码能效及智能方案业务主管张志成表示,设置充电器并不易,尤其现有楼宇,需花费额外的人力物力,方可成事,他透露,预料3年后全港充电器数目有近10倍增幅,现时公司目标是至少有1.5万充电器投入服务,在市场占一席位。
本港大部分充电器设置于停车场,信和置业(00083)旗下最新住宅项目大胆尝试,于逾420个车位中,各配置一个充电器,达致1:1的泊车充电比例,成全港首个最大模式的住宅新发展项目,其机电工程总经理陈立德直言,只要提早在规划新楼宇时,为设置充电装置做好准备,自然便事半功倍,满足未来充电需求。
2020年电动私家车占新登记私家车的12.4%,较10年前的0.1%,急飙百倍,两位车迷Fred和Adrian在2016年拥有首辆Tesla电动私家车,直言本港充电配备发展较以往进步,冀望充电技术能有所提升,日后或能提供无线充电服务。
港府推首份《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 倡2050年前达致车辆碳中和目标
为实现2050年本港车辆达致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标,环境局今年3月中旬发表首份《电动车普及路线图》,订下多个中、长期目标,包括在2025年前提供至少15.5万个充电设施、在2035年前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等,冀望进一步普及本港电动车,推进智慧城市发展。根据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本港电动车数量已从2010年约180辆,增至2021年4月底的逾20,000辆,10年间增长超过100倍;同时公共充电站则从2016年约1,518台增至2021年3月底逾4,000台,较5年前上升了170%,可见本港电动车发展日渐成熟,大众接受程度亦有所提升。
现时不少停车场皆加建了电动车充电设备。
一般而言,本港充电设施分为私人和公共两大种类,前者包括新建及现有私人楼宇,后者则为政府停车场、购物中心及商业大厦等,开放公众使用。截至2021年3月,本港共有4,103个公共充电器,分布全港18区,其中有1,413个公共充电器由政府部门管理,其余2,690个由公营或私营机构设立。
在公共充电设施方面,政府目标在2025年,由公私营机构提供不少于5,000个的公共充电器,并计划推动往后再倍增。同时,政府将继续研究不同方案和安装供公众使用的充电设施,并在2019至2020年度拨款1.2亿元,于2022年前在政府停车场加装超过1,000个中速充电器,令充电器数量增加至约1,800个。
多项计划助电动车普及
同时,在私人充电器方面,港府目标亦在2025年或以前,推动私人住宅和商业楼宇中设置最少1.5万个停车场配备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故早在2011年起,当局就新建楼宇基建,收紧了宽减总楼面面积的安排,只有在全数停车场位安装了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地下停车场,才可获豁免计算楼面面积。而配备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地面私人停车场则可获豁免计算一半楼面面积。
截至今年3月,港府已批准约590个停车场,涉及逾6.9万个停车位配备充电基础设施,并正研究调整对新建楼宇停车场配备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要求,令其基础设施覆盖能够所有新建私人楼宇停车位,以及提供中速充电器的所需电源。
对于现有私人楼宇,其停车场属于共管空间,难免遇上遇到技术困难或安装费用考虑,甚至需时和其他业主达成共识。因此,政府在2020年10月,推出20亿元“EV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资助现有私人住宅楼宇停车场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达致家居充电(Home Charging)模式的长远目标。
据政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初,当局已收到约380份申请,涉及逾8.8万个私人停车位;而环保署已于2021年2月起陆续向通过审批的停车场发出通知,获批的停车场可以招聘工程顾问设计及监督承建商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工程。
电动车数量前年起急增
此外,《中国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亦提供新建楼宇内电动车辆充电设施的指引,环保署现时正着手检视及更新相关指引,建议新安装的电动车充电器由标准转为中速,以配合电动车与其充电技术的最新发展。
截止今年5月,本港电动私家车首次登记数目为15,369辆,当中有2,821台为电动车,占比达到18.4%,而综观历年数目,电动车的占比一直增加,由2019年起更呈现加速趋势。
截至2021年3月底止,本港公共充电器数目为4,103台,较去年增752台或约21.17%;同时本港电动私家车登记数目为20,753辆,较去年增长2,755辆或约15.30%,比例为约5辆电动车才配有1台充电器使用,纵使充电器数目已较2011年有大幅增长,然而相较于电动车的数目,仍略为不足。
现时本港私人及公共充电站的总数为7,563台,按现时本港充电站分布图来看,充电站大多集中在港岛西及九龙东等商业地区,尤以观塘区的数目称冠,有855台充电站,而最少的大埔区仅得53台。
今年年初,由港府委聘的顾问已完成编订在全港十八区设立公共快速充电设施的初步选址,当局将会就选址作进一步研究;同时政府亦会研究逐步把部分现有的加油站及液化石油气加气站,转型至快速充电站的可行性。
3年后或征收充电费
随着电动车的使用率不断上升,政府会逐步将充电服务市场化,推动私人市场为公众提供更多配合车主需要的充电服务,以免出现滥用情况,当局更预告在2025年,将会在政府停车场征收电动车充电费用。
施耐德:提供九成中速充电设备 目标2025年增1.5万台
随着全球各地政府大力推动电动车发展,鼓励民众弃用燃油车,加上近年各大车厂纷纷加入研发电动车行列,电动车逐成车市焦点。惟充电设备供应不足,一直被视为普及电动车的一大痛点,减慢整体发展进度。据中国香港政府数据显示,2020年本港公共充电设备共有3,351部投入市场服务,而电动车则有1.85万辆行驶路面,比例约1:6,意即平均每6辆电动车才有1个充电站。
来自法国的能源管理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香港)于2014年在港开拓相关业务,现时是本港电动车充电器供应商之一,于港九、新界共53个地点,涵盖商业大厦、购物中心、住宅楼宇等地,提供超过1,700台电动车充电站。其数码能效及智能方案业务主管张志成认为较10年前相比,本港电动车及充电设备发展近年明显加快步伐,加上港府的资金补贴计划,无疑成为一大助力,惟他承认现时市面充电站的供应数量不足,仍需各界支持和参与。
施耐德电气(中国香港)数码能效及智能方案业务主管张志成
碍于早年城市楼宇规划,加上物业业权分散,要建设一个充电器并非简单快捷,张志成解释,不少现有楼宇并没有预留足够电力供应予电动车充电,故在安装时遇上不少的阻滞:供应商先要向两电讨论,将电源升级,迎合整座物业的电路系统运作,“一般而言,旧有楼宇的电力供应仅能应付日常运作,如电梯、机电设备等,未有顾及到充电器的需求。”其后,在现有车位划分安置的空间,才可进行加装工程。
沟通讨论费时
再者,由初期和业主立案法团讨论至完成安装充电器,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一至两年多时间,“和法团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先要解答租户、业主等各人问题,再让他们收集内部意见,但由于并不是每个住户拥有车位,却要自掏腰包,所以要统一众人意见才是最费时的地方。”
一旦获法团同意后,供应商便可着手处理,“要视乎对方愿意给予多少时间,由于需要暂停楼宇的电力供应,若能够封场安装,最快3至4月内便可完成;若只能在特定时段才施工的话,便需要花上6至9个月时间。”
针对现有楼宇的需要,港府推出“EV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并投放20亿元,资助逾6万个现有私人住宅楼宇停车场,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张志成表示,此举能够带动全港充电配套的发展,又指市面上陆续出现类似的顾问标书、工程改装等邀请,可见本港业主对建设充电站的意欲大大提升。此计划亦令部分静观其变的业主,改变原先想法,“(业主)眼见坊间推出不同补贴措施,让他们产生‘不如我们提早加装充电器?’的想法,即使现时未有足够资金,但驱使他们主动去订下3年、5年等更换计划,将现有停车场逐步落实至全面提供充电器,这会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电动车充电设备大多采用自助式服务,意即泊停车辆后,车主需自行接驳充电器和电动车,张志成认为,这对一般习惯驾驶燃油车人士,难免感到不适,“以往我们驾驶车辆至油站,便会有职员帮忙;当转至驾驶电动车时,尤其对老一辈人士而言,需时重新学习适应,甚至会抗拒,相反,年轻一代能透过媒介自学。”
驾驶习惯需改善
张志成坦言,一切需时改变港人的驾驶文化,“以往加气油,只需15分钟便可四处行驶,但对电动车及充电站而言而却不一样。”由于现时充电站供应不足,故市面较易出现“抢车位”情况,若车主上班前泊车充电,变相占用了有充电器的车位最少8小时。虽然车主可从网路得知停车场的实时使用情况,但实际情况难免滞后,当车主到达该地,才发现满座,便要到其他地方寻找具充电器的车位。
他表示,只要将本港充电设备增至一定数量,便可逐步改善上述现况,“每部电动车的充电时间视乎其电池容量,现时停车场一般提供中速充电器,需要2至4小时便可;相反,虽然快速充电器只需30分钟充电时间,但占用空间大,对电力供应要求高,而且费用昂贵,并不是每个地方合适的。”
现时公司在市面上投入服务的充电器,有九成属于中速充电器,他解释,之所以采用中速充电器,是基于现场条件不足,难以配合快速充电器要求,故需要牺性时间成本,以量取胜,满足车主需求,并提倡多使用家居充电的方式,减少抢车位情况。
随着电动车发展日趋成熟,越来越多充电商愿意加入市场,为用家提供不同牌子的充电设备,张志成直言乐于见此,形容这将会是一个良性竞争,有助进一步拓展市场,他举例,若在路面驾驶的仅有不足两万辆电动车时,意味市场需求只限于此;相反,当本港2035年停止燃油车首次登记时,便会急增至逾50万名车主使用,可见市场潜力无限。
港府目标在2025年前将全港充电设施会增至15.5万个,盼进一步扩展电动车充电网络。张志成透露,公司亦同样冀望在2025年时,可将现时逾千台投入市场服务的充电器增至1.5万台;他又指,现时各界积极配合政府提倡的电动车蓝图,“就充电设备而言,未来本港要继续提高其普及程度,将1:6慢慢降低至1:1,甚至朝向采用无线充电等不同方式及设施。”
他坦言,推进充电设备发展,并不能单靠政府,除了期望港府能提供更多资助予私人车主,协助他们在屋村范围内安装设备外,业界也要继续提供不同服务,助业主在有限资源、电力及空间下,安装更多设施,供大众使用。
两大主要充电器参数
EVlink中速充电器(7.4-21kW)
大小体积:长度约480毫米x宽度331毫米x170毫米深度
充满电所需时间:需时2至4小时
EVlink快速充电器(22kW或以上)
大小体积:长度约1,146毫米x宽度413毫米x220毫米深度
充满电所需时间:需时30分钟
信和集团:电动车大势所趋 新盘设1:1泊车充电站
中国香港地少人多,不论买入或租用一个车位,港人要在这寸尺金的地方泊车已属不易,更何况提供电动车充电器的车位,随着本港电动车数量日渐增加,对充电站需求亦大大提高,惟加设充电器需要经过层层难关,导致现时市面供应不足,对电动车车主而言,可谓难上加难。
作为本港主要地产发展商之一,信和置业今年在市面上推出全港最大型充电设备的住宅项目凯汇,提供1:1充电服务,意即在停车场内的逾420个车位,各配有一个充电设备,供车主使用。
其机电工程总经理陈立德认为,建设充电器应从计划新建楼宇时,便着手规划,只要提早规划,既可节省时间,又免去后期加装的烦恼;他表示,本港电动车日渐普及,惟本港充电配套需急起直追,才可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信和置业机电工程总经理陈立德
看好未来需求增
据政府现时指引规定,新建住宅停车场需备有可供日后安装充电设施的基础配置,并建议新安装的电动车充电器由标准转为中速。陈立德表示,只要做好在建设新物业的早期规划工作,未雨绸缪,剩余后期安装程序便可迎刃而解,“与设计师讨论时,我们列出各个要求,甚至提供现有楼盘资料、照片,让对方有更全面的资讯,能顾及各方面,包括电力线路、车位空间以及电力供应的安全等因素。”
他以集团最新楼盘凯汇为例,一旦画则师完成工作后,基本上所有建设均跟随则图进行,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已完成四分一的车位安装工程。他解释,之所以建设100%充电器的车位,因为电动车是大势所趋,而充电器供应不足是车主常遇见问题,故这个安排能提前满足未来需求,他直言车主是否驾驶电动车,属于个人选择,但从发展商而言,这可免去日后要加装的烦恼。
位于观塘的凯汇,停车场提供1:1充电服务
新建楼宇的停车场,住住提供更多空间建设充电站。
实践悟出自家策略
事实上,早在2014年公司已为当时利东街“囍汇”最新物业项目,首次设置50多个电动车充电器,陈立德笑言,之所以现时在新楼盘能安置充电设备得如此顺利,全赖当年的经验累积而来,“由于当年市场资讯不足,车主数目少,所以遇到不同的难题,包括挑选充电器品牌、升级现有电力系统等。”最后花费了半年时间才完成整个工程。
他指,当时市场有两大说法,分别为全部车位安装超级快速充电器,以及安装中速充电器即可,故特意在50多个车位内,设置不同品牌、充电速度设备,以作观察,“如果使用住宅泊车位时,车主大多日出夜泊,变相过了一晚上的时间,车辆便有足够的电力行驶路面。”故最后决定采用中速充电器为主要类别,快速则为辅助。
快速充电站占用的空间较大。
由于考虑到车主或有紧急情况,公司亦特意在凯汇设置两部快速充电器,“即使车主以接近零电力驶入停车场时,亦可在30分钟内充满电力,继续行驶。”同时,充电器的保安系统亦是一大考量,他指现时坊间部分充电器设有专用钥匙,开动充电设施,限制车主于个人车位充电,以防他人误用。
继利东街项目后,公司每规划新建楼宇项目时,会提前连接电力路线,预留空间及电力,让车主及业主可自行决定是否安装,“经过多年经验后,我们慢慢拥有自己的策略及要求,继续应用于日后推出的新物业,甚至会再走前多一步,连充电器亦准备好。”
暂无意征收充电费
公司现时旗下逾200个物业当中,仅有26个现有物业合符条件进行后期加装充电器工程,他解释,由于大部分旧式停车场的泊车设计采用背对背方式,令车位与车位之间没有多余的空间安装充电器,“一是现有空间难以改变,二是物业持份者众多,变相令后期加装工程困难得多。”截至现时,公司已提供逾800台充电器,新物业凯汇则占逾一半,当中近350个属于住宅私人用途。
在《中国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中,政府表明,将于2025年起于豁免停车场征收电动车充电费,但他指,公司暂时未有意向旗下充电站采用征收费用方式,现仅收取泊车费,提供免费充电服务,“正如政府每5年会检视电动车整体发展现况,同样地我们每年亦会作出相关检讨。”
谈及未来发展时,他表示全球各国为达碳中和目标,各设定自家时间表,“其实使用电动车是被视为减排的重要一环,属于一个过渡性质的产品,亦是现时最需要被广泛使用的。”他坦言,即使有坊间提出氢气车、甲苯汽车等新能源车辆,仍是空中楼阁,需时研究;长远而言,他认为电动车或终会被取代,但未来10至20多年仍以电动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故各界需要踏出第一步,才可为减碳排放出一分力。
本港掀起电动车热潮 充电配备成车主关注点
全电动汽车Tesla Model S于2009年面世,最低定价为税前5.74万美元(约44.7万元),轰动一时,更掀起一股全球电动车热潮,在2012年公司开始交货予车主,最终在一年后,全球总销量为2.23万辆。
随着世界各地设下减排时间表及目标,鼓励大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提高其环保意识。据港府统计数字显示,由2010年的约180辆电动车增至2020年的逾1.85万辆,增幅百倍,并占全港现有私家车约2.7%;同时,当局早前推出《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蓝图,视使用电动车为减排的重要一环,再次引起大众关注。
拥有20多年驾驶汽车经验的Fred和Adrian,在2016年买入第一辆电动车Tesla,成为本港较早前一批驾驶电动车人士。二人异口同声地表示,当初之所以尝试电动车,全因Tesla推出的回购计划,以75%的价钱向车主买回,加上当时港府设有电动车补贴计划,成功吸引了两位车迷,踏上全新驾驶体验之路。惟Fred早在3年前已转回至使用燃油车,而Adrian却继续驾驶电动车,甚至想过转换其他车辆型号。
谈起数年驾驶电车的经验时,令Fred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整个驾驶体验,他形容开车时仿如坐过山车一样,只要稍稍用力踏油门,整个人便会往后靠,令人感到兴奋,“当时车价约100万元,但事实上你买了一部可以和超级跑车媲美的电动车。”他笑言,当你在路面上驾驶时,可以轻易超越其他车辆时,不禁感叹其性能极好。
5年间充电站供应量增
虽然如此,但Adrian坦言,最初驾驶电动车时,的确需时调节个人驾驶习惯,“通常汽油车起步或上斜坡时,我们会用力踏油门,以免车辆往后退;相反,电动车起步时,要轻力点,否则会直向前冲。”加上,大部分美国电动车车头偏宽,在转弯时要多加注意,否则容易刮花车身。
谈起电动车时,其充电配备同样被受关注,二人均认为在这5年时间内,本港充电站供应日渐增加,Fred直言幸运地获业主同意,于屋苑停车场安装充电设备,并花2万元加装,由居住单位直接拉线至车位,晚上便可充电,加上办公大楼的停车场亦提供充电服务,十分便利。
相反,Adrian表示,觉得最痛苦的是在办公时间轮候充电车位,他指当时快速充电器提供数量不多,均需充电一小时,便要排队等待半小时。故他在上班前特意完成充电程序,“每日约早上7至8时,便寻找车位充电,之后再上班。”
5年后的今日,Adrian指情况大有改善,在政府大力推广下,不少停车场均设有充电设施,包括自己的办公大楼,让他毋须和别人一起排队充电,变相令自己有一个固定的充电器使用,“现时我改变了充电习惯,即是上班前充电,下班便可使用。”
有人离场有人留待
为增加市民购买意欲,Tesla亦设有3年回购计划(Resale Value Guarantee),以本身车价的75%回购原车,当期限将至,二人却有不一样决定,有人重拾汽油车,有的继续使用电动车。
Fred解释,最大原因源于电池容量偏小,现时电动车电池在充电后,可供车辆行驶300至400公里,“平均每星期最少充电两次,若天气炎热,想在车内开冷气时,变相加大整个耗电量。”汽油车和电动车不同,只要车主驶至油站,一次加满油缸的话,便足够一个月使用,没有后顾之忧,“但每次泊车时,要提醒自己记得充电,坦白说有时会不适应。”
Fred由电动车转回燃油车,坦言电动车的电池容量小,令他陷入“里程焦虑”(Range anxiety)。
其次,电动车二手市场成交量近乎零,令Fred不禁担心怎样处理手上的电动车,“其实很难永远驾驶同一部车辆,加上10年后,这部车已经不值钱。”而且,回购计划限制于车辆不得行驶超过4.5万公里,否则车行拒绝回购,当车辆合资格时,他便立刻决定售卖。
相反,Adrian直言自己试了电动车后便无法自拔,更现时考虑利用Tesla的车换车计划,更换新车。由于二手市场买卖价钱浮动,而且折旧率高,他举例,当年60多万元买入,现时Tesla给予24万元的换购价,所以车辆价格很低。
Adrian十分享受电动车的驾驶乐趣,并考虑未来更换新的电动车。
二人均认同电动车是未来大趋势,亦看好港府能够达致早前已制定的发展目标,Fred更大胆假设,终有一日充电器会进驻油站,为大众提供服务;而Adrian则认为,科技日新月异,充电技术会日渐改进,无线充电将会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惟他们表示,电动车电池或成另一个制造污染的源头,故各界需时钻研,切勿弄巧反拙。
转载自《iMONEY智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