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12-21 14:05:55
中国文史哲学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国戴维德基金会(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亜殊慕莲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导赏员,足迹遍及外国及香港拍卖场、博物馆。国内宋代窑址考察团顾问,对宋瓷硏究独具心得。曾师从已故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现时为多个国内外私人收藏机构顾问。
当一个收藏家收藏了相当数量的古董文物之后,难免心痒痒想为自己的藏品搞一场展览,一来可以将藏品公诸同好,二来可以为藏品镀金,真是何乐而不为的事。
收藏真品的收藏家的心态大多数如是,收藏大假货的国宝帮更加将搞展览视为必然的动作。更有甚者,国宝帮还会请来一大帮文博系统的“专家”、收藏界的所谓名人为自家的大假货背书、为展览站台,目的当然是意图欺瞒群众,展品都是经过“专家”认可的古董文物,为将来将展品送拍铺路。
为藏品搞展览,从而为藏品镀金、增值这一条“桥”,有时行得通,有时却行不通,主要看展品的质素,是否真、稀、精,不在乎于展品有没有文博系统的“专家”、收藏界的所谓名人认可,因为信息发达,群众的知识已大大提高、眼睛亦已变得雪亮!
无论如何,为藏品搞展览、镀金这一条“桥”是否管用,可证诸香港佳士得最近举办的一场宋瓷拍卖。
2021年12月3日,香港佳士得举办一场“淡扫蛾眉——颂德堂藏中国宋代瓷器”拍卖,共38件拍品,全数拍出,录得24,731,250港元的进账。货主肯定笑逐颜开!
38件拍品,大部分曾于2012年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大繁若简——宋金元朝的单色釉瓷》展出。总体来说,我认为质素只是一般,不算顶级,但成交价却是同类器物的市价的数倍,甚至超过十倍。
宋代瓷器最近几十年来一直被收藏界忽视,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陆的收藏家全力追捧明清官窑器。另一个原因是宋代瓷器在中国大陆禁止拍卖。由于转手不易,收藏界对宋代瓷器一直都非常冷淡、顶级的宋代瓷器大部分因此流失海外。日本便是藏有不少顶级宋代瓷器的地方。
最近十年八年,由于明清官窑器已炒上天价,炒家炒无可炒,一部分炒家因此换码,将资金投放于宋代瓷器市场,令到宋代瓷器的市场价格节节上升。香港佳士得“淡扫蛾眉——颂德堂藏中国宋代瓷器”拍卖已显出端倪,因为大部分成交价并不正常,或者可以证明炒家已经杀入拍卖市场。
拍品编号2803 北宋青白瓷刻花缠枝莲纹斗笠盌,成交价875,000港元
缠枝莲纹这种花纹固然少见,但非绝无仅有,我经手卖出的起码有两只,当年的卖出价只是数万港元之谱。875,000港元的成交价,我认为比当今市价贵了不止四倍。
拍品编号2812宋青白瓷带盖梅瓶,成交价4,375,000港元
一支平平无奇、也不特别高大(高22.5公分)的素身带盖梅瓶竟然以4,375,000港元成交,除了因为它曾于1992年出现在《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磁2000年の精华》图录,以及于2012年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大繁若简——宋金元朝的单色釉瓷》展出之外,我看不到其他因素,令到它以天价成交!我说天价,因为就算是刻花满工大梅瓶,市价亦只是数百万港元一支。这类素身梅瓶虽不常见,但也不罕见,4,375,000港元的成交价,我相信完全拜两次展览所赐。
拍品编号2814北宋钧窑天青釉大盘,成交价1,187,500港元
这类不带紫红斑的天青釉盘并不罕见,很多收藏家、博物馆都有收藏,市价大约是数十万港元一只。1,187,500港元的成交价虽不离谱,但也比市价贵了最少三倍。拍卖价比私人市场价高是一定的,否则拍卖行业吃定西北风!我的意见是:收藏普品无须付出昂贵的溢价、佣金,在拍卖市场入货。在私人市场亦经常碰得到的普品,市价往往只是拍卖价的三份之一,甚至十份之一。当然,不懂分辨真假、不信任古董商的收藏家另作别论。
以上三件以高价、天价成交的拍品都同样于2012年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大繁若简——宋金元朝的单色釉瓷》展出,可见为藏品搞展览、镀金这一条“桥”无往而不利。但凡事都有例外,展质量素太差,甚至是“一眼假”,就算找到一大班文博系统的“专家”、收藏界的所谓名人站台,也不能为拙劣的展品起死回生,因为群众的眼睛愈来愈雪亮,不会为玩假货的人的花招所蒙蔽!
图片:由作者提供(来源:佳士得网站)
38件宋代瓷器能全数拍出,說明宋瓷在追藏者心目中的地位根基是十分厚實的。 在民間,這些年提起宋瓷就使人怕怕,鋪天蓋地都是贗臆濫仿作。
在民間,這些年提起宋瓷就使人怕怕,鋪天蓋地都是贗臆濫仿作。[回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