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8-17 10:20:26
《华夏时报》总编辑。擅长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文风犀利幽默、观察细致入微、评论入木三分。
大家好,我是水皮,欢迎来到ESG会客厅,我们今天聊一聊三元股份,一把好牌怎么就打的稀巴烂。
最近,三元股份以7000万元的价格拿到了新华联持有的湖南太子奶4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太子奶将成为三元股份的全资子公司。
不知道情况的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一桩普通的股权交易。但,实际上剧情要比大家想象的要精彩很多。
捡了个“拖油瓶”?
因为这次拍卖涉及到三家公司,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一方面是利润“腰斩”的三元股份,另外一方面是被申请破产重整的新华联,还有一个是打了七折都没人要的太子奶!
然而,更戏剧的是,三元股份原本就持有太子奶60%的股份,对于剩余由新华联控股持有的股权,一度“敬而远之”,今年7月份第一次股权拍卖前,就宣布放弃优先购买权而且不参加拍卖。
据当时资料,这笔股权评估价为1.25亿元,起拍价为8756.76万元,相当于七折折扣。但谁能想到,拍卖期间居然无人出价,导致该拍卖流拍,眼见无人接手,三元股份才在二拍中以7000万元的起拍价把太子奶的股权拿到了手里。
看似三元股份5.6折捡了个漏,但大家要知道,2021年湖南太子奶的营收为1851.96万元,净亏损5897.93万元,今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营收为515.6万元,净亏损却高达426.2万元。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三元股份不是捡漏,而是捡了个“拖油瓶”。
其实,三元股份本身日子也不好过,最新发布的年中业绩预告就显示,他归母净利润是8787万元到9987万元,与上年同期(追溯调整数据)相比,将减少9049万元到1.02亿元,同比减少47.54%到53.84%。
显而易见,三元股份自身的业绩是不如人意的,净利润下滑幅度很大,近乎腰斩。
业绩在下滑,三元的股价也很不争气,回看过去半年的股价,也是跌掉了20%左右,现在的股价只有4.7元/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元股份还要继续拖着太子奶前进,反而让大家担心这两个公司的未来。
奉命“救”三鹿
众所周知,三元股份被称为“北京人的奶罐子”,他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牛奶总站,1997年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并于2003年正式在主板上市。
三元应该讲是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乳品企业,与此同时,三元还创下很多市场的第一,比如说国内第一杯工业化生产的酸奶、第一块奶酪、第一盒早餐奶,2008年这家北京企业迎来了高光时刻,负责奥运会和残奥会中的乳制品特供工作,也是当年“三聚氰胺事件”中唯一全身而退的内资乳企。
之后,更是奉命行事,增发10亿元收购了三鹿集团部分核心资产,被大家称之为“蛇吞象”的交易。因为2008年的时候,三元股份年营收不超过15亿元,而三鹿集团销售收入破百亿,销量连续15年稳居国产奶粉第一,是可以与伊利、蒙牛平分秋色的乳业龙头。
并购前后,三元股份收获连续9个涨停,股价翻番。当时的董事长一度放言,三元将进入中国乳业前三。而市场也认为,三元股份完全有可能借这个机会从区域性公司发展为全国性公司。
那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梳理了一份业绩:2021年三元股份的总营收是77.31亿元,净利润2.45亿元;光明乳业的营收是292.06亿元,净利润5.92亿元;伊利的营收是1105.95亿元,归母净利润87.05亿元;蒙牛的营收是881.4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0.25亿元;就连没有上市、根据地在河北的君乐宝2021年的营收都突破了200亿元,为203亿元。
可见,三元股份虽然吞下了三鹿的核心资产,但并未接下三鹿的市场份额,不但没有进入前三,而且还被其他企业远远甩在了后面!
恐怕这也是三元股份又盯上曾经火遍全国的湖南太子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具体的内容,我们下期再说。
转载自水皮微信公众号。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