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10-18 10:00:06
《华夏时报》总编辑。擅长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文风犀利幽默、观察细致入微、评论入木三分。
大家好,我是水皮,欢迎各位来到ESG会客厅,我们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海天味业的“双标”风波。
添加剂“双标”风波
今年国庆节,海天味业意外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海天酱油陷入添加剂“双标”争议。原因就是国庆前夕,有博主和网友晒出在日本、加拿大那些国家购买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中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原料,而在国内购买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中间含有多种添加剂。
对此,尽管海天味业短时间内多次发公关文解释,但是作用不大,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负面情绪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一点二级市场上的反应是相当明显,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海天味业股价一度跌停,市值一天蒸发了350亿元左右。
我们都知道,在二级市场上,海天味业是被称为“酱油茅”,它从上市以来股价累计涨幅一度接近20倍,股价最高达到219.58元(除权),市值最高的时候是7000亿元左右。从2021年1月开始,股价开始回落。到我们做节目当天,股价报收72.75元/股,总市值是3371亿元,相对高点而言,市值已经缩水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海天味业市盈率依然高达50.23倍,对比茅台,茅台的股价是1760元/股,市值是2.2万亿元,市盈率才38.38倍。
海天味业能否撑起高估值?
在水皮看来,海天味业所谓的添加剂“双标”事件,其实只是股价下跌的一个导火索,致命的或者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它自身应该是撑不起这么高的估值。
从业绩来看,2014年-2021年,海天味业的营收增长只有1.5倍,净利润增长是2.2倍。相比之下,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长远远跟不上估值的增长。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2018、2019和2020年,它的营收增速都在15%以上,净利润增速分别是23.6%、22.64%和19.61%;2021年营收增速是9.71%,净利润增速只有4.18%;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幅只有0.72%,净利润同比下滑6.36%。
这跟大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最近两年大家都知道,受疫情的影响,线下餐饮遭受了巨大冲击。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餐饮的收入是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8.6%,但相比2019年来看,几乎是0增长。
这对于酱油行业的冲击当然也不小,特别是从去年中国酱油行业的市场份额来看,海天味业是一家独大,占到了25%,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只占5%以内,冲击就更加明显。
另外,从市场方面来看,酱油市场日趋饱和,行业增量有限,而且竞争早已白热化。所以,如何支撑目前的高估值,就成为海天味业当下的重点。
从去年开始,公墓基金对海天味业的持仓就在减少。数据显示,2017-2020年,持有海天味业的基金数量分别是129只、354只、433只、525只,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别是0.58%、2.01%、1.89%、2.61%;2021年年末,下降到了只有437家基金持有海天味业的股份,流通占比是2.22%。
截止到今年二季度末,有469只基金持股,流通占比是2.32%,但是其中只有73只基金是重仓持股,持股占流通股比只有0.98%。
当然,长远来看,这次海天味业添加剂“双标”事件,未必就是坏事。因为这次舆论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波动,说明消费者非常在意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在入口的产品上面,健康和安全才是第一要素,品牌、价格、味道等因素是其次。
从ESG角度来讲,健康、营养、安全对食品来讲是基本要求,显然,目前的调味品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MSCI给海天味业的ESG评级是B级,属于倒数第二低的等级。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次事件反而会促使整个行业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或许会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具体我们可以参考当年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包括白酒行业的塑化剂事件,他们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了这个行业的整体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我们希望这一次海天味业的添加剂“双标”事件,也能起到这种积极的作用。
转载自水皮微信公众号。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