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5-30 14:37:15
胰脏癌早期征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发现时通常为时已晚,因此又被称为“癌王”。内地一名45岁男子突频繁腹泻,起初以为是肠胃不适,但自行服药后却未见好转,反而症状恶化,消瘦许多,最终就医检查发现已患上末期胰腺癌。
据《新浪新闻》报道,内地45岁的车先生(化名)向来身体健康,惟几个月前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从日常规律变为频繁腹泻、大便不成形。起初他以为只是肠胃不适,便自行服药。不过他的病情未见好转,反而症状更加严重,一吃肉类食物,大便就会排出油脂。于是车先生前往医院就诊,但肠镜检查不果。
几周后他的症状恶化,身体消瘦许多,最终透过上腹部CT检查,发现竟罹患末期胰腺癌。医生指出,车先生罹患胰腺癌恐与其吃饭习惯有关。若平时吃饭过快、过烫,或经常暴饮暴食,这些都是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潜在诱因。
他续指,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匆匆下咽,或是高温食物都会直接损伤食道黏膜,并且当食物过烫时,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液来应对高温的刺激,长期下来,胰腺就会因过度工作而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引发胰腺癌。
医生又提出,饭后若出现3个表现,要警惕是身体的求救讯号:
1.持续性腹痛
胰腺癌患者可能会在饭后感到上腹部或脐周疼痛,该种疼痛可能是绞痛、钝痛,且可能逐渐加重,常被误认为是胃病。如果这种疼痛持续且服用胃药后无缓解,则应考虑可能是胰腺癌。因为胰腺癌可能导致胰管或胆管梗阻,进而引起胆道内压力升高和胆管扩张,产生疼痛感。
2.饭后腹泻
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可能受损,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这种消化不良可能导致腹泻,尤其是脂肪泻。如果饭后频繁出现腹泻,且大便中带有未消化的脂肪,就要警惕患胰腺癌的可能性。
3.饭后出现恶心、呕吐
由于胰腺癌可能导致胆总管下端或胰腺导管阻塞,使得胰液和胆汁无法顺利进入十二指肠,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这种消化障碍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出现。
胰脏癌10大风险因素
根据本港医院管理局资料,胰脏癌是入侵性强的癌症,由于在胰脏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位置隐蔽,初期病征并不明显,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体检查的病人,也很难从一般检验中测试出患上胰脏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觉患病,因而耽误治疗,影响生存率。
即使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病人的存活时间较其他癌病患者为短。大多数的胰脏癌发生在年龄65岁以上的人士,其他风险因素包括:
性别
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风险
种族
黑人的风险较高
抽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上胰脏癌的机会高出大概2至3倍
超重
超重的人有较大风险
饮食
长期过量进食动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会较易患上胰脏癌
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脏癌的风险
化学品
长期接触杀虫剂后、石油或染料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患上胰脏癌的机会比非患者高出2倍
慢性胰脏炎
常与胰脏癌一同发现,但并不一定是导致胰脏癌的原因
遗传性胰脏炎
遗传性慢性胰脏炎会增加胰脏癌的机会,但非常罕见
数据源:医院管理局
胰脏癌7大常见症状
胰脏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4位,在2020年导致813人死亡,由于它的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在早期察觉,且治愈率相当低,因此亦有“癌王”的称号。据香港癌症基金会数据显示,胰脏癌常见的7大症状如下:
1.腹背痛
上腹部近胸骨底部首先出现与消化系统无关的痛楚不适,后来扩开至背部。开始时痛楚较为间断,但频率渐增,逐渐变得持续。患者于躺卧时痛楚会加剧,而坐着向前倾时感觉会较纾缓。有时进食后痛楚感觉会更强烈,轻压腹部亦会觉得痛。
2.突然消瘦
胰脏癌会减少胰汁分泌,令身体无法吸取养分,导致体重骤降。
3.厌食
癌细胞会削弱消化能力,间接造成食欲不振。油性粪便、肚泻或便秘:胰脏癌会减少胰汁分泌,令脂肪未经分解便被排出体外,导致消化不良。症状为粪便变油、灰白、有恶臭。
4.黄疸
如肿瘤位于胰头便有机会阻塞该处胆管,令胆汁无法进入十二指肠;当胆红素在血液积聚便会造成黄疸。黄疸症状为眼白和皮肤泛黄、皮肤痕痒、尿液色深、粪便色浅。
5.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如肿瘤压住前方胃部,食物未能正常进入消化道,进食时便会感到吞咽困难,也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
6.发烧及发冷
7.静脉栓塞
数据源:香港癌症基金会
转载自晴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