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6-20 16:08:03
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常有年轻朋友问:我对前途感到迷惘,我不知道下一个工作应该做什么,你觉得我应该Slash,甚至兼职吗?
我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当然应该Slash,并且应该不只一条,斜杠的起点应该连回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好的方向是国际化。
事实上,斜杠原本目的,不是为了拥有两种以上的收入,而是透过工作以外的身份体现自己是谁、重视什么、有哪些兴趣专长,过更丰富、立体的人生。
打工是为所服务的企业创造价值,创业则是为你服务的用户创造价值。
如果你走求职之路,职业早期你向企业主出售的是自己的时间、精力、学历以及年轻的身体。但青春易逝,过了三五年后你就会发现,如果你不改变自己贡献价值的方式,那很可能你很快就会被比你更年轻、更富有精力的人代替。
你所能够创造出的价值愈高,那么你得到的回报也就是主动收入就会愈高。
而往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可能在职业初期年入百万、混得很好,但三五年后,却会跌入谷底的原因。
因为你所倚靠的不再是青春、体力或者需要脑力的复杂基础工作,而是更向上的团队管理能力、决策力、结果导向的投入产出比能力以及与人打交道的一系列软实力。
我们都知道“木桶效应”,职场也是如此。不是老板单打独斗、一个人强就可以,发展到中后期,需要凝聚一群价值观相同、行动力强的团队小伙伴。大家在一起产生的协同效应才能让你的企业愈走愈远。毕竟一个人所产生的价值终归是有限的。
如今美中关系极度紧张,不少企业已经将重心由中国转向东南亚,新加坡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其他东盟城市,例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都是下一轮的受益者,如果只用上中国香港的经验,始终都是局限在小岛内。
可以确定的是,在亚洲版图中,日本的未来发展也很令人期待。
以前,一般想到新创生态圈,映入脑海的多半是美国硅谷、中国这两大新创市场,然而身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却鲜少成为话题焦点。
据指针数据智库CBInsight统计,截至今年四月为止,日本新创独角兽共计六家,甚至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
不过,近期以来,日本新创生态开始令人有种逐渐苏醒的感觉。不只听到身边许多投资人开始寻觅日本新创的投资机会,就连股神巴菲特最近都亲自造访日本,并向媒体公开表示已经增持日本五大商社。
这股改变力量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是日本政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科技创新与新创企业视为“新资本主义”下的两大支柱,并在2022年初针对日本新创企业宣布一项“五年计划”,目标是在2027年以前将新创企业数与相关投资额都提高至十倍。
日本政府近年在科技创新等议题上也相当积极,近两年讨论度最高的两个科技议题Web3与AI,都能看到其积极参与的身影。
拥抱新科技的态度也为日本迎来许多机会,例如上个月OpenAI CEO Sam Altman也飞到东京拜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后日本政府表示将考虑让公共部门采用AI技术,OpenAI也考虑在日本设立办公室。
以老牌日本财阀日立为例,日立至2012年开始推动Lumada事业(先进数码解决方案和服务),由于该事业部门旨在以数据,数据来创造价值,并加速数码创新,因此需要大量专业及具备经验的人才,具IT业界相关经验者的采用比率,2012年仅为3.6%,但到了2021年已经高达40%,日立更设定2024年目标,令比率过半,这些都是香港年轻人的机会。
逐渐苏醒的日本新创生态,是否有机会成为亚洲下一个新创基地?可以确定是的。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