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9-12 15:41:16
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香港的虚拟银行,我们多年前也分析过,根本是笑料一场,是长隆的马骝模仿西方的猴子,几年过后,八九间Virtual Banks无一赚钱,CEO换完一个又一个,洗湿了个头,现在都不知怎样收料。
银行已经是一个末日行业,几间传统银行占据了商业银行的领域,用尽各种手段抗拒新兴网络银行。
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全球排名首五位的金融中心是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和旧金山。新加坡继续在区内排名第一。
香港近期一直各方发力,密集出台各种政策,可以理解为是夺回亚太金融中心的动作吗?香港未来的金融地位会被取代吗?
香港与新加坡相比,差距已经不是几条街的距离,是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了。多年来,由政府到民间,只是用嘴巴搞StartUps,也是香港面临的尴尬处境。
新加坡能够打赢香港,我认为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成功“结合区块链”及“供应链思维”。
明日世界的一个主战场,是区块链衍生的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金融技术,该技术的最终愿景,就是透过智能合约,去除金融交易中的人与中介机构,例如:银行员与银行。
这个终极想象若成真,对银行是巨大考验,这些金融机构,必须再次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在华尔街中,包含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投资银行高盛,以及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Black Rock,全球第一数字创新银行DBS星展银行都已陆续在该领域投资布局。
纵然,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宣告破产,加密货币甚至变成某种负面词汇,但DBS仍相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潜力,甚至催生全球第一个由银行推出的数字交易所DDEx,提供特定客户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的交易服务。
我有理由相信,随着世界数字化,所有价值(金钱)都将被代币化(Tokenized)。美国已发展出数字美元稳定币技术(例如:USDT, USDC),届时,支撑数字货币背后的信息系统也会跟着改变,而区块链,将成为支持这一切发展的关键技术。
普惠金融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必须以“供应链思维”的思维来分析未来发展的时候了。
请大家试着想象一个场景:我看上一辆Tesla,考虑完各种因素后决定要购买,Tesla告知我可以利用与A银行合作的优惠车贷,虽然我一向不跟A银行往来,但是A银行人员却很快地在系统内跟我长期往来的B银行调阅资料,并在我的同意下,取得了一份留存在B银行的个人资料与所需纪录,帮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在A银行开户,并办好这一次的买车贷款。
这样的场景,在东南亚如泰国等地,已经不是新鲜事,这就是所谓的开放银行(Open Banking)。例如大马的Sunday。
开放银行的重点,着重在资料可携权的观念,我的数据就是我的数据,不是银行的,所以可以在获得准许后调动使用,而消费者有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金融方案,从此不方便或是不习惯,可能不再是消费者不换银行的原因了。
一旦保险公司开始踏入网络投保的世界,信息流将成为最被重视的一环。
在供应链当中,我们讲究客户主档(Customer Master Data)。而在金融供应链上的每一环,需要掌握的客户数据面向都不一样。网络投保代表可以从网络接单。
如同兜售东西要往人潮多的地方去一样,网络投保盛行后,为了要快速取得订单,也要往流量多的地方去,如电子商务平台、旅游网、云端招聘平台、外卖平台,甚至是租售楼宇网站或是小区管委会的共享信息平台,这些具备网络流量的平台。迎来散户的资金及信息,容易把饼做更大。
香港做得到吗?别玩啦。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