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5-03 12:12:48
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最近,大家都在欢呼,香港电影回来了。
在刚刚结束的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年少日记》获12项提名,导演卓亦谦最终凭借该片,捧走新晋导演奖。其实,它完全配得上今年最佳华语片之一,每个中产父母都应该看看。
难能可贵的是,《年少日记》口碑完全不输呼声。在影院看完影片,全场齐刷刷献上眼泪和掌声。
虽然本届金像奖还是涌现出了不少年轻人,尤其是新晋导演奖的争夺,更加倾向成为年轻人逐梦的舞台。
香港电影一直面临着人才的青黄不接,每年的提名名单中大多都是熟面口,其中对于金像奖人情投票,轮流坐庄的批评一直没有停止。每年,都会有电影人感伤着香港电影的老去甚至衰败。
一觉醒来,世界改变不只一次。
1999年,《明报》封面打出血红色的标题:香港电影之死。影人,焦虑,不安。刘青云感言:掌声嘘声总好过无声。他已经60岁,还在对抗被遗忘。只是,逝去的不仅是时间,还是整个时代。
香港电影衰落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香港电影没有产业升级成功,也就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再重新到世界上抢占市场,甚至连本土市场都丢了。
现在是难得一见,在出现“五代同堂”的局面,最年长与最年轻的电影人之间,可能相差50岁,这不可避免会在协作与沟通上出现代沟,中阶电影人更是因为夹在中间备受煎熬。
Gen X、Y、Z世代、婴儿潮世代、00后,正形成大乱斗。他们各有各的难处。
先介绍Y世代 ——千禧世代,他们现在约29至43岁,虽然可说是在网路世代长大,但有人可是一出社会、工作没几年就碰到了金融海啸。
美国媒体《USA Today》调查,有74%的Y世代认为经济状况比前几代人更落后,因为老一辈寿命延长、退休延后,限制了他们升迁加薪的机会。纵使这群人稳定度高又忠诚,数位时代和AI浪潮一打来,游戏规则还是被洗牌了?组织扁平化、大量数位专案出现,难道不是机会吗?但你猜最后怎么样?
公司直接把镁光灯打到了Z世代身上。
60岁以上的婴儿潮世代,好像很爽,坐在金字塔高位上,但他们正面临的是世纪大拉扯。经济衰退让他们退不了休、电影电视职场上的数位歧视感也愈来愈深,无法跟上世代的焦虑正在压垮他们。
Gen X世代现在大概是44至59岁,笃信努力就能往上爬,但面临上面的权威式管理、下面的年轻人也开始管不动了,上面的不给我时间,下面的也不给是他们的最佳写照。
Gen Z世代和00后世代,分别是25至28岁、24岁以下的年轻人,是近年职场、消费购物报告、行为研究的显学,大家都想猜透,年轻世代到底在想什么。
Z世代是最难共事的,一小时也不肯加班,还动不动就辞职不干。00后世代不想进入组织工作、偏好自己创业——赚钱的方式有那么多,为何一定要All-in?
2023年,5,000多万人口的韩国因为3年疫情的冲击都叫苦连天了,何况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市场。本土市场又小,它就没有支撑下一个东西。
近代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带来的产业升级是抢佔市场的唯一法门。不要觉得文化产业和实体制造业不同,实际上这玩意儿也是一样的。经济衰落的日本电影也没有成功产业升级。2000年后真人影视剧就不行了,2010年后至今只剩下全世界无可取代的动画和游戏两个产业。
目前的职场同时有五个不同世代,有丰富的年龄多元性,充满各种契机。但各种差异必须谨慎以对,否则感受到的分歧与界限,就会造成彼此的不信任与轻视,无法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以前港片还能在东南亚捞一笔,Netflix时代以后,吃过了好莱坞大餐谁还吃你香港茶餐厅?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