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1-18 12:05:46
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2021年,是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收购、SPAC、IPO爆发之年,也是各个国家金融科技领军企业的收获之年。
巴西Nubank、美国Coinbase去年刚上市,市值便双双超过500亿美元;印度Paytm、韩国Kakao Pay市值也都超过了200亿美元。区块链、加密货币等作为金融科技的新方向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态势喜人,新的明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反观国内的金融科技明星公司,要么如蚂蚁集团一样收缩业务、整改不停,要么如平安集团及其旗下金融科技公司一样经历转型阵痛、股价跌跌不休,和2020年上半年时的上市热潮,人人都在谈财富自由的情形截然不同。
明星公司,往往是一个行业的晴雨表,透过他们,可以看到未来。
所谓的《AFF亚洲金融论坛》已于在1月10日在中国香港举行,本栏过去多年多次提及的金融创新教父Brett King也是今届主讲之人。
2012年,Brett King被金融专业媒体American Banker评选为“年度金融创新人物”;他在2010、2012、2018年推出的三本畅销书《Bank 2.0》、《Bank 3.0》,《Bank 4.0》更被视为掀起全球银行数码风潮的重要推手。他曾在其著作《Bank 3.0:银行转型未来式》中,说过一段非常经典话:“银行已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行为。(Banking is no longer somewhere you go, but something you do.)”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那么十年后,金融服务会变成什么模样呢?尤其全球在经过新冠疫情的考验后,不仅商业模式、生活习惯出现变化,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系,已然悄然成形。
2021年全球有139间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独角兽最多的行业。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亿万富豪的行业之一,也是最容易产生泡沫的行业之一。从P2P、ICO、财仔,再到如今的Defi、NFT。
(图片由作者提供)
许多概念被冠之以金融科技之名,它们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善用之则能成为利器,不善用则会反伤自己。
如果不能完善金融领域的各个短板,即使有一个方向突出,比如P2P、小额贷款,那也是揠苗助长,对于整个生态于事无补。目前中国香港在新的金融科技领域再次落后,然而这急不得,也比不得。金融科技只能与自己比较,自我突破。只有把整个生态和土壤培养好之后,才是金融科技国际比拼之时。
另一个趋势是,你我平常主力使用的银行账户,可能变成苹果、Google所提供,所有金融服务都能一指搞定,去银行办事将成为历史名词。
传统银行在未来一定处于弱势,或是跟科技处于对立面,而是角色将逐渐从幕前转向幕后,互相学习彼此优点、相互融合。
在支付领域,像是Stripe、Wise这些支付新创,都是许多大型银行的合作伙伴;苹果之前推出Apple card,就找上高盛担任发卡行,因此让高盛旗下,在2015年成立的新金融品牌马Marcus,增添不少新业务。
(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中国的支付宝、腾讯,也都跟很多的银行、商户合作;东南亚的Grab、Gojek,也都朝向金融业务发展。Brett King认为:“这些超级App(Super App)或科技公司,将变成直接面对客户的第一层,而银行的角色,将隐身在这些平台背后。”
2020年10月蚂蚁集团暂停IPO,自此之后的大半年蚂蚁集团的宣传工作全部暂停,取而代之的是各项合规整改。在去年上半年,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蚂蚁集团的所有宣传活动全部消失,蚂蚁集团在2022年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仍是整改、整改、整改,让自己的业务符合各个监管部门的要求,从而开始新的发展。
(图片由作者提供)
AFF已经搞了15届,中国香港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虽然众多,但是不论在金融教育、股市、金融监管,还是金融科技的应用上,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只有把整个生态和土壤培养好之后,才是金融科技国际比拼之时,但为时已晚了。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