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12-31 09:35:27
于1972年加入香港《大公报》,至移民加拿大前已升迁为编辑副主任,且为报社撰写与财经有关社论。于1999年回流香港,并受聘于证券行,创办研究部,和任研究部联席董事高职,对金融经济更具深度专业。于2006年转职NOW电视,任财经台主持及评论员,对香港、内地以至欧美经济金融动态作专题深入分析,和每日接受观众电话的个别股票问咨,以图表技术和基本因素简明扼要提供专业意见,深为观众欢迎;为香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报章、杂志、财经网站撰写财经文章、专论
中国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于2024年11月份同比减幅持续明显收窄,但企业仍得努力不懈控制好营业成本,和处理好应收账款及产成品存货等问题始能使利润率和利总额再回升。高技术行业赚利表现仍然普遍相对理想,相信中央强化有效内需政策及措施,固投就业和社会消费服务好转,经济可稳中有进发展。
企业营业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利润率收窄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资料,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于2024年11月份的经营和回报的表现尚可:利润总额于2024年11月份同比即使减少7.3%,但连同10月份少赚10%,相对于9月份和8月份分别达27.1%和17.8%的减幅,有明显收窄的趋势。唯是要回复7月份同比上升4.1%、6月份升3.6%、5月份增0.7%和4月份增4%的四连升之况,还需要倍加努力。尤其是此数于1-11月份累计6.667万亿元同比减少4.7%。高于1-10月所减4.3%和1-9月份减少3.5%。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增转减,很主要受困于(一)企业的营业成本增长速度较收入为快,削弱赚利能力:发生营业成本于2024年1-11月份累计105.38万亿元同比增加2.3%,相对于实现营业收入123.48亿元所增的1.8%要高0.5个百分点之普,是为营业收入利润率5.4%较上年同期低0.37个百分点,而1-10月份的营业收入利润率5.29%跌0.4个百分点,是全面的收窄,对业绩当有颇沉重的困扰和压力。
另一个问题,为(二)资金周转欠佳,对企业有困扰:(i)应收账款于2024年11月底时达26.92万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10月底时的7.8%多达0.7个百分点,平均回收期为66.7天则比上年同期增多4.2天;稍佳者为产成品存货于2024年11月底时累计达6.57万亿元同比增长3.3%,低于10月份的3.9%,产成品存货的周转天数平均达19.3天,比上年同期多0.1至,而10月份的20天则多0.2天,有渐走稳之向。
即使赚利增长速度放慢,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营销仍有利可图,使(三)资产负债情况相对理想:资产总值于2024年11月底时累计178.87万亿元同比增加4.7%,比10月底时的4.6%稍高0.1个百分点,较负债总计103.51万亿元同比增4.9%低0.3个百分点,而所有者权益75.36万亿元的增幅4.6%,资产负债比率于1-11月份为57.9%。
资产总计与负债增幅持平存货周转期仍高
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四)业绩表现仍然普遍不差,特别是属高技术行业的回报每多处前列,如(1)“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于2024年1-11月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是为第四高增长的行业,乃因经济提质升级发展对计算机、通讯等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强烈所致,为一众工企及工业之表表者;(2)“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期内略少赚0.9%,和(3)“专用设备”制造业期内少赚幅度0.9%,当然优于1-10月份减少5.3%的表现,亦属相对良性的启示。
惹人注见的,还有(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1月份同比增长13.5%,略低于1-10月持平于1-9月份的13.8%幅度,是为赚利增幅第二大的行业。此显经济社会保持相对稳中有进发展,对电力和热力的保持殷切的需求。
其他多赚的行业来自不同的环节,如(4)榜首者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1月份多赚20.2%,远低于1-10月的40。%升幅,仍意味制造业生产需求有强烈增长。
科技多赚劳工密集企业表现佳可保就业
制造业的多个行业经营回报亦不错,如(5)“纺织业”利润增加4.6%,和(6)“汽车制造业”少赚7.3%,相当难能可贵,此因可创造劳工就业机会,有颇大的贡献;(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减4.4%,尚可。
至于少赚的行业有(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少赚22.4%,比1-10月份的49.6%减幅有改善;(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减幅为48.2%,高于1-10月份的减幅23.7%。
和(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少赚83.7%,1-10月份仍蚀钱。
持续盈转亏有(1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中央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会强化工业产销
要注意,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对2025年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为(1)“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做法是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和(2)“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两大法门。以我为主的经济发展策略,最可取之处乃因中国已为世界各国争相争取有重大发展潜力市场,故中国强化本国的市场之“肥水”发展,肯定获益良多,更能以此作为对以美国为主的国际争取更强更大的合法合理的和平发展话语权。中国的工业企业当然大有发展的空间。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