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于1972年加入香港《大公报》,至移民加拿大前已升迁为编辑副主任,且为报社撰写与财经有关社论。于1999年回流香港,并受聘于证券行,创办研究部,和任研究部联席董事高职,对金融经济更具深度专业。于2006年转职NOW电视,任财经台主持及评论员,对香港、内地以至欧美经济金融动态作专题深入分析,和每日接受观众电话的个别股票问咨,以图表技术和基本因素简明扼要提供专业意见,深为观众欢迎;为香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报章、杂志、财经网站撰写财经文章、专论
中国总理李强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及香港及澳门特区时,特别惹人注目的是郑重和高调地提出:(1)“支持港澳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和(2)“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两项重要要求,港澳特区政府必须踏踏实实地制定长中短的政策和策略,加快加强对外和内部各种各样真正有用有效的硬件软件基建,发挥所长,努力配合,作出更大的贡献作用,是为港澳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的十分重要动力。
有能力承担爱国者始可达港人治港佳效
从《政府工作报告》谈港澳的内容作评:“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因这一直是中央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全面准确落实的国策,我绝对支持。
要谈的重点之重,是(二)“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此点的(I)原则是绝对正确的,任何国家的治国者必须爱国爱民,而国家之下的省市、城乡特别是如港澳可以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同样必须有爱国者管治相关地区。
问题是是否仅仅表态爱国的“爱国者”,就可治呢?我在年前曾在本栏提出必须要有高度智慧、能力和承担的“有为爱国者”,作为“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的人士,否则“口头爱国”、“忽然爱国”甚至“讲就无敌、做就无力”、有事就推卸责任的明哲保身不为民的“精叻”者,治港、治澳就能够发挥到“爱国”的力量?凡此类“爱国者”,治不好香港、澳门,所做成的就是不仅未能支持配合国家稳中求进发展的反效果,反而产生拖后腿的负面影响。
须改港官仍程序规则英治殖民式恶法
以香港为例,君不见香港特区官员至今仍然坚持前英治殖民地式的“程序规则”,事事要由“盘古初开”之由头到尾的“程序”做事,最新最大的恶效是(i)国家早作的位于深圳市宝安“河套区”予港、深合作发展的科技创新园,重力的支持香港强化在的科技研发,到如今“河套”深圳方已高楼林立,而香港仍然是农田一片。
和香港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及贡献,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建设是为重中之重,尤其是香港的北区,即使香港特区政府“知道”了,到现时却只是研究在北区的横向地区建设公路,可能要到2035年才建成,太迟了!香港的北区现时同样是农田渔塘一片,要建城还要狠狠要求北区地主“帮帮忙”!
重要的是,香港北区要建集体运输的铁路网,才能够在人流、物流上作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应有作用,新界北区的公路的作用“湿湿碎碎”,全国经济飞跃发展的其中支持力量为铁路上的以高铁为主的“八纵八横”,再到城乡间的纵横高铁和区间本身的地铁,发挥十分重大的作用,为何香港特区政府不北望而有如斯短视?
香港放弃劣急改迅建急起直接大湾区
港区的主要负面因素还有(iii)全国运动会于2025年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香港即使换了个什么“局长”,主要场地新建的“启德体育馆”运作有大大少少问题之困,出入境和香港本地交通如何?酒店如果太贵租,又如何?谁来?
我这个在1972年到《大公报》工作约23年始离报馆的一直爱国的老人,很希望香港在“港人治港”的“一国两制”真真正正的作用和贡献,很不怕可能被的提出中央要把香港特区一众官员现时仍然保持回归前英治殖民地的“程序规则”的“慢、黑、钝(非曼克顿)”恶思劣行,又要把国家管港的官员提升思想、视野,以精英有为有承担的“港人治港”才有望达到国家“支持港澳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两项重要要求的景愿之效。
我要强调者为:中央在客客气气的对港澳的政策的同时,不要“护短”,不要无能无力无政绩的“爱国者”,让有能力有承担的真真假假爱国者以“港人治港”原则的治理,已故领袖毛泽东主席曾言“检验是真正道理”,你今天不去实实在在的检查,怎能让港澳真真正正保国而发挥强内联外功能之佳效!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