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11-15 16:54:08
生于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室内设计师。在香港读设计,在香港做设计,在香港教设计。 现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选物店的主理人。以设计作为桥梁,助学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设计作为语言,让人发掘隐藏于生活中的美学。
Magazine Challenge是我和同事每个月的小活动,每位同事看完杂志之后,都会准备一至两个故事分享。在网上信息垂手可得的年代,实体杂志或许已不合时宜,然而设计杂志却是从中学开始伴随着我成长,实体杂志对于我来说,总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记得当时中学决定大学选修设计,得到王广志老师的启发,送我神级设计杂志《Wallpaper*》,便仿佛开启了我对设计的探索之旅,而我对设计的认识和兴趣,正正是从《Casa Brutus》、《relax》、《住宅建筑》等杂志累积得来的。
除了王老师之外,让我接触更多设计杂志的,书店/杂志铺就是我的灵感泉源,逛书店仿佛成为我那时的工余日常。记得还是打工仔时,幸亏Joey Ho的慷慨与无私,为我等小小打工仔开设专卖设计书的“书得起”,更毫不吝啬地拆胶袋让我们打书钉,看好选好再购买;如果在书店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会忘我地聊起设计来,渡过一个思想饱足的下午,可惜“书得起”已结业多年,但这段美好时光,到现在仍不会忘记的。及至近年,为我提供“精神食粮”的就是“日本书虫”,我会在这里订设计杂志,而每个月最期待的时刻,就是等待书店速递杂志过来,便急不及待拆开来看。
书得起(网上图片)
日本书虫(网上图片)
众多设计杂志之中,最令我着迷的可说了《Casa Brutus》了,因为设计对于当时还是中学时代的我,总觉得有点高高在上,而《Casa Brutus》就是有办法令设计更“平易近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要说他们其中一篇报导,作者舍弃一般平铺直叙的手法,从吃拉面作为切入点,解构筷子的设计,就是这样透过生活化的题材,令高深的设计理论更“易入口”,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编者的用心应记一功。
我喜欢杂志捧在手上的质感与重量,每揭一页、每读一段,闻着纸张的香气,比起网上阅读的水过鸭背都来得深刻,因此我特别鼓励同事们多看实体杂志,而每个月的magazine challenge便由此而生。同事分享的可以是建筑、室内,甚或产品设计,只要跟设计有关的都可以,这次的分享我们便从当时得令的建筑师藤本壮介的House N,说到由传统日本和室改建而成旅馆的“野鹤亭”,再到由醇厚木材设计而成的旅馆门牌,继而引发讨论现代建筑,以及日本传统建筑空间⋯⋯聊着聊着引子是什么倒是其次,有趣的是我们每次都会无限延伸,引发更多话题、更多思考。就是因为同事提出的“野鹤亭”,刚巧最近会到鹿儿岛business trip,我便特别book了一晚住宿“野鹤亭”,亲身感受一下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如何无缝接合。
藤本壮介的House N(网上图片)
藤本壮介的House N(网上图片)
鹿儿岛的旅馆“野鹤亭”(网上图片)
鹿儿岛的旅馆“野鹤亭”(网上图片)
我们常说从生活得到设计灵感也许有点cliché,但我相信确确实实地从生活中观察,切身处地去融入不同设计、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到的点点滴滴,便会成为我们的设计养份,所以我和我们的设计团队,都很珍视这个学习过程。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