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12-30 10:05:37
作者为资深投资者。
以下是11月15日旧文:
11月14日,内房因中央出了16条的政策支持而爆升,内房回来了吗?
笔者认为不,中央出的16条在2022年3月时就有前重庆市长,后为中央委员的黄奇帆谈过,他对国内经济研究深,与王岐山是老朋友,可能是识英雄重英雄啩。
在2022年3月,黄奇帆对一个媒体讲了过去20多年国内地产怎一路走来,和未来10年国内地产业会怎走去。像黄奇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要员,不会不知道讲话的分寸、轻重。
他这一讲应不是心血来潮、博眼球,而是意有所指,肯听的人,会提早知悉中央政策剑指所向。中央要宣示剑指,是做预期管理,之后应有连串的内部学习,政策形式,才推出政策,即今时的16条,总没有人估这16条是中央11月13日当晚才拍脑袋出来的吧!
中央要处理(不是救)楼市,是自两年前恒大(03333)出事,刘鹤在北京晤一众地产公司主脑而慢慢形成出来。历史上金融危机莫不因楼市爆煲而起,中国这次楼市泡沫,在中国而言有其必然性。笔者在10月5日:《回顾内房业发展》及10月6日:《内房有多坏》讲过了,而在10月3日就有文:《今后内房的新常态》讲及,这其实是黄奇帆讲及,笔者引述而已!
内房肯定回不去2020年前
11月14日中央提出的16条,基本上离不开了上述三文的大旨,但16条之后,你该怎买内房?你不细看黄奇帆讲过什么(笔者认为是中央指向,借黄奇帆口说出),就怕会错意。
16条是减肥套餐,是保住不减出个祸来,绝不是增肥餐单(表)。2020年前的内房业是肯定回不来了,回来的是内房新常态。
下为10月3日《今后内房新常态》一文:
今后5年、1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的新常态、房产商运行方式的新常态就应该出现5个调整。
第一个调整:全世界的房产商、欧美的房产商负债率没有超过50%的;中国香港的房产商全部的负债率不超过40%;中国到了80%、90%,是过去这个“三高”:地价、房价、市场需求量,20年翻四番;一旦这个需求没有了,它们就会进入到一个新常态,负债率得降下去。从90%到80%;到70%,50%,甚至40%,也就我们现在的三条红线,负债率不高于70%是因为它们都在80%、90%,我们提到了70%;等到它们自己一旦要降下来,70%我挡不住它,它自己往50%、40%降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高地价地买地,大楼盘的造房,做了大量的库存的,这种状态会收敛,会实事求是地根据市场需求,结构性地来开发。
第三个:就是房地产发了疯地跨界,又搞金融,又搞商业,又搞工业,又搞制造业,觉得房产商赚了钱以后,就可以到处去搞的,只要术业有专攻,他们就不再胡闹了。这个方面也会收敛。
第四个:房地产乱生子公司。房产商多如牛毛,这个状态会减少。中国房产公司独立法人有9万个,那么我们9亿城市人口,1万人就有一个,而整个美国的房产公司法人登记的、造房子的、开发房子的开发商,没超过500个!那么我们的开发商比全世界开发商加起来还多。以后实际上,中国房产商用不到这么多,有1万个也不得了。所以今后10来年,9万个变1万个,法人登记类不断注销,有的是倒闭,有的是自己转行关闭等等。
第五个:房产商的卖房,就不是造100万卖100万的大周转,以后就可能变成了造50万,其中25万是商品房卖掉,25万是商业性的租赁房,就变成商租、长租公寓销售(即本金需求很大)。恰恰是商租两用(银行会支持的),它就变成了负债率下降了。那是什么概念呢?一旦是租赁,它的租金就可以去发ABS(资产支持证券化)债券,就是叫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债券一发,资本市场的债券资本就来了,覆盖它一半的资本。然后银行贷款,造房子、买房子,又产生一半资本,反而变成了一个均衡。这5个变化,会是今后房地产常态的经营状态,所以你一点不要担心,这一次房地产阵痛,恰恰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到了这一步必然带来的一个拐点。
拐点过后是房产商良性循环的开始,而且这个开始不仅仅是靠政府约束,政府约束是个导向,政府哪怕拼命约束房地产商,房产商还是5个炒,5个大周转,到了土壤转轨的时候,他自己就会转到我刚才说的5种状态,政府在旁边有正常地进行引导,这个时候真正房子拿来住而不是这么炒。土壤一到位,今后10年的房地产状态,就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没有这样一次痛苦的阵痛,房产商的行为方式是转不过弯来的。
第一,每年向房地产的投资会大幅像今时的一年17亿平方米,以后可能一年10亿平方米,建设量下降,它一年一年消减。
第二,房价会下调。之前15年、20年房价翻三番,地价往上涨,现在到头了。不往上涨,或者以后10年也会往上张,但是每年上涨的幅度,低于GDP增长率;跟以前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这个势头就拐过来了。我并没有说它5年跌一半,10年跌两半,没有这个概念。因为房产总有折旧,折旧的话,我们如果有550亿平方米,每年折旧2%或1.5%,差不多折旧就是10亿平方米。你不要去造20亿平方米。这个时候形成的可循环的、持续的状态,就是以折旧状态为平衡。
宏观来说,有个大体平衡,是会平衡的。我们现在对眼下房产商崩盘也好,或者有些爆雷也好,由于房地产的形势出现了拐点,他怎么适应?一下子怎么办?大体上应该这么说:
第一,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它差不多占GDP5%到10%的分量,增长可以影响你10%,负增长也影响你10%,一上一下,就是20%。所以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要稳定;
第二,房地产也是民生产业。中国老百姓财富60%是房产,也该稳定;
第三,房地产是半金融企业,因为里面涉及大量的按揭贷款,它崩盘的话,对金融机构也是问题;
第四,房地产还和大量的供应链上的工业企业有关系。他是龙头产业,带动几十个工业的销售、产品、消费品,这又是一个方面。
重组是危机解决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追求房地产业绩稳定,不大起大落,就是在限制土地价格、房产价格、建设量、炒作翻番。对政府来说,当下对这些有困难的房产商,不是简单的要去救,一旦它要崩盘,它的债务实际上进入了破产重整保全,它的资产不是房产商的,而是债权人的,这个债权人包括银行、非银行或者老百姓,集资款的债主,也包括老百姓。买了按揭贷款的房子,还没拿到房子,他也是个债权人;还有许多施工队,施工欠款。如果简单让它破产,造成社会震荡,所以怎样使得它软着陆,就要用重组的办法。
重组是一切危机中,危机解决重要的软着陆的一种方法。重组有5种方法:
第一,大型房产商、出了问题的房产商自救,自我重组,壮士断臂,保全最主要的一个机体,不是将整体瘫痪;
第二,优势的房产商、没出问题的房产商去收购兼并,重组出了问题的房产商;
第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拿出资本金,成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到那些优势房产想去收购兼并;
第四,地方政府也可以拿出一定的钱,把过去10年、5年批租给房产商的地,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打个折回购;
第五,房产商库存的房屋,政府也可以回购一部分,回购的中低端的,成为保障房;中高端的,成为人才房。
总之,五管齐下,稳住局面,透过这5个渠道进行重组的时候当然要资金,这种资金,国家可以有专项债,或者专门的贷款,这种债务不放在三条红线里,算体外循环,平稳落地软着陆。房地产也好,政府的调控方式也好,都会随着新形势,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以上不是笔者意见,而是前重庆市长黄奇帆于2022年3月接受《财经》杂志访问时表述的。
话黄奇帆有多少斤两?如你细心留意,最近中央调整内房业的措施,跟上文是否有所契合?
笔者估阿爷会在2024年或之前,理顺内房这个信贷周期危机(什么是信贷周期危机?见昨文——《何处是底》)。
因此,由现在至2023年中,可以留意下有那些内房可以入些货。甄选条件?
(1)债务一定要在三条红线之内,但最好是在50%、40%;
(2)主做房产业,不要搞其他行业;
(3)库存不过大,可以一、两年内销完的;
(4)能成功地推出商租、长租公寓的;
(5)能成功地发行REITs。
上述5个条件,以第(1)个最最最重要。当然,建楼质素要好是不用说的。
投资涉风险,每位投资者承受风险程度不一,务必要独立思考。笔者会因应市况而买卖。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