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财金博客范强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后疫情时代的“流浪地球”
范强
作者:范强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3-02-08 11:00:21

作者介绍

资深新闻工作者。90年代任驻英国记者,专职采访香港政权交接新闻。回港后长年从事国际、两岸新闻的报道和时事分析。

  在美国主流政界及媒体当前推动全方位压制中国的政治气氛下,《流浪地球》的公映,尤其是在北美的上映,毫不意外引了一场文化争吵。讽刺的是,原著作者刘慈欣2015年获得雨果成就奖时,中国科幻迷曾一度因为他获得的国际认知而欢呼鼓掌,怎会料到在8年后,他的作品却成了美国主流媒体及文化操控力量的“二维打击标靶”?


 
《流浪地球2》在疫情后公映。(互联网)


  被视为全球最权威科幻及奇幻作品成就奖的“雨果奖”,是源起于1953年美国费城第11届世界科幻年会。获得这个奖项,是刘慈欣声名大噪的转折点,不仅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日文等版本,随之亦催生了《流浪地球》、《三体》等电影、电视及动漫系列。


中美交恶改变《流浪地球》轨迹
 
  当年内地对刘慈欣获得雨果奖的雀跃程度,也侧面反映了作者、内地科幻迷及文化工业界,其实并没有排斥对美国,以及更大范围的西方文化工业的借镜。不过,就在刘慈欣获奖的短短一年多后,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上任,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同时也改变了《流浪地球》的“轨迹”。
 
  这导致至少是在科幻界可以连接东西方文化,或是促成相互启发及反省的刘慈欣其及作品,如今成了意识型态“嘴炮”的消费品。把其作品指斥为宣扬狭义“民族主义”的快餐式影评,要么对其创作起源一无所知,要么就是泛政治化的粗糙扭曲。
 
  例如,对刘慈欣起到启蒙作用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实是已故西方科幻文学泰斗亚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后者与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合作,缔造了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成为好莱坞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刘慈欣作品中就传承了不少克拉克作品的科幻元素,例如《流浪地球》中连接月球的天梯。



刘慈欣(左)受到科幻泰斗克拉克(右)启发。(资料图片)


  正因为针对《流浪地球》的批评是出于对意识型态和“文化优越性”的消费,其指控往往经不起推敲。例如指地球上只有约一半人口可以经抽签方式进入地下城避难,而另一半人留在地面自生自灭,是反映了“经历文革后一代中国人思维中的冷酷”。


给刘慈欣扣顶冷酷的帽子
 
  还记不记得1998年公映的《天地大冲撞》?美国公众也是通过政府的随机抽签,来决定谁可以进入“诺亚方舟”地堡,而且幸运者只是美国公众中的极少数,世界各国更是留下空白。而到了2009年公映的美国末世科幻片《2012》中,以一种对资本过度膨胀的警世态度,描绘了抽签方式被进一步取消,只有全球人口金字塔中最顶端的政要及富豪,才够资格挤上“方舟”求生舰,因为只有他们具有所需的金钱和权力来打造“方舟”。
 
  至于文革,实际上刘慈欣在其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三体》中,就是以这段历史为故事起点。他还安排了主角之一的女知青叶文洁因为“阶级成份”被迫害,偷看美国环保启蒙著作《寂静的春天》惹祸,以及加入“红岸基地”的经历,来拉开整个三部曲的序幕。刘慈欣对文革期间的人性扭曲显然是持批判和反思态度的,很难据此无端给他扣上一顶“冷酷的帽子”。



《三体》以文革背景拉开序幕。(互联网)


  导致他的作品被“鞭挞”的短期原因,在于公映期的“巧合”:《流浪地球》电影版首集正好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春节公映,前传则是在结束清零政策后的2023年春节上映。结果,《流浪地球》展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集体主义”,就成了中美“清零政策”和“群体免疫”之间,制度和信仰之争的象征性文化符号。


无神论者对“丛林法则”的恐惧
 
  但是,导致美国文化评论界感到“不适”的,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水土不服:例如,刘慈欣展示了一种“无神论者”的科幻叙事,虽然它同样存在末日危机的挑战,但却并没有西方作品中“方舟”这类惯性出现的“救世”符号,同时亦缺乏人被更高文明“创造”,或是因人类行为遭受“末日审判”这类宗教寓意的伸延。
 
  在刘慈欣作品中“人”就是主体,即“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左右其故事内容的宇宙秩序,建基于“丛林法则”。也正基于此,他被斥为推祟“社会达尔文主义”。也许这也是刘慈欣作品中最容易引发分歧的地方,但他影射的显然是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具有压倒性力量的超级文明时,对“丛林法则”的恐惧和不是推崇。


  例如在《三体》中,外太空超级文明面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文明时,会发动“科技锁死”,甚至毫不犹疑实施“二维化”打击,使之胎死腹中。就此角度而言,刘慈欣的科幻世界确实具有某种现实性和预见性。正如当前中国正遭到来自美国的全方位“锁死”,而美军F22隐形战机近日对中国“流浪气球”发射导弹,亦使得美国的这场空中“降维打击”,展示出近乎科幻色彩的一幕。



中美两国民众目睹美军战机击落“流浪气球”。(美联社)


  分别在于,作为“丛林法则”的施行者,美国政界、媒体,甚至公众对这一幕呈现出欢呼鼓掌的雀跃之情,而作为“丛林法则”的受者,中国的公众亦在太平洋彼岸记住了这一幕。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范强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