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4-04 15:27:59
资深新闻工作者。90年代任驻英国记者,专职采访香港政权交接新闻。回港后长年从事国际、两岸新闻的报道和时事分析。
马英九的回乡祭祖之旅已经走了大半路程,岛内和统派的精神早已为之一振,说他给“九二共识”注入了新动力。笔者倒认为,直至马英九返台,这都还有待观察:
一来,马英九今次发表的言论只属重温“九二共识”一贯内容。奇怪的反而是,即使是蓝营也把马英九所言当成新鲜事来看待,似乎早已把他执政八年期间两岸曾经的互通往来忘了。
二来,无论马英九在大陆说了什么话,动了什么情,传回岛内,绿营固然只看到捡枪的机会,而蓝营的各路王侯,其实也仍然没有甚么很大的呼应。所以关键仍在于,马英九返台后会遭到怎样的围攻,而“亲美不亲中”的国民党各路人马,又会不会一如他们对洪秀柱般冷眼旁观?
蓝绿共存渐趋乌托邦
马英九出身司法体系,一向行事谨慎,对于其大陆之行会在国民党内外遭致何种社会舆论的,甚至是政治的后果,自然全盘考量过,这反而也是他此行最为可圈可点之处:
多年前那位文质彬彬,甚至说得直白一些,以弱不襟风形象著称的白面小生,如今退去一切政治负担,反而竹杖芒鞋在两岸之间走了一回,甚至还敢于在行程之初,就在南京中山陵写下“和平奋斗,振兴中华”的立场宣示,是什么促成了这种变化?
马英九在中山陵提字“和平奋斗,振兴中华”。(美联社)
笔者的观察是,马英九算是岛内最为了解西方政治制度运作的政治人物,他年轻时留学美国,在仕途的成长期亦亲历亚洲四小龙缔造的经济奇迹,及由此应运而生的政治影响力,对于自己一生参与建构的岛内政治及经济体制,具有天然的自信与成就感。
因此,当马英九在执政末期遭遇“立法院”被占领时,他最为关切的问题恐怕并非个人以致蓝营的得失,而是试图透过某种忍让与和解,在蓝绿之间达成某种持久的,可交替接棒的政治平台。
马英九现在不再“胆小”,正是因为经过此后多年的演进,在政治上蓝绿之间可以长期交替执政的愿想已渐趋乌托邦;在经济上台岛由四小龙时代傅承下来的产业结晶如台积电被强拆;在军事上则退化到美国政界所提出的人人学用AK47,准备把城镇化为焦土战场。
中国定义遭污名化
马英九在徐徐老去之时,恐怕难以坐视所谓“毁台论”的苗头。而他显然认为,造成台岛陷入重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之定义在岛内遭到空前清洗和污名化,于是才有了他人生第一次回乡祭祖。就此而言,西方媒体形容马英九之行曝露其“亲中”立场,是一开头就搞错了本质——对马英九而言,不存在亲不亲中的问题,因为他根本就是湖南湘潭人。
大批民众欢迎马英九到访。(美联社)
那么马英九如何趁他的大陆之行定义中国呢?由于媒体过于关注其行程对两岸关系的现实影响,反而忽略了串连其行程的一件基本历史事件,且看:
3月27日抵达上海,对应1937年淞沪会战;随即转往南京,对应1937年底至1938年初南京失陷;3月30日抵武汉,对应1938年武汉会战;3月31日抵长沙,对应1939年之后三次长沙会战;4月3日抵重庆,即中国抗战时期临时陪都,最后于5日重回上海,正好走了一个循环。
这肯定不是偶然,因为马英九在抵达南京之时,即专程于29日参观了“日本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随后于本月1日参访冲山南岳忠烈祠;3日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4日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旧址及张自忠烈士陵园;最后回到上海,他将于6日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马英九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美联社)
因此马英九此行,走的是“八千里路云和月”,虽然在国共、两岸关系上,表达了重回“九二共识”的意愿,但归根究底,是他个人对中国历史归属的对应与宣示。
无巧不成书的是,马英九身处湖南之时,日本外相林芳正也在2日到访了北京。中日关系再度面临暴风雨,而马英九返台之后恐怕也只能修身齐家,应付“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党派选举政治现实。
马英九祭祖之时,日本外相林芳正到访北京。(美联社)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