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2-21 12:27:50
方元,曾为一家跨国企业的高级行政人员,奔波于上海、台北、香港和新加坡。40岁前仍是负资产,欠楼按几百万元,没积蓄没股票,银行存款亦只有三个月左右工资,座右铭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后得《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启蒙,决意改变理财习惯,学习投资,以十多年时间做到完全财务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
上星期讲一个超级有钱人,想着死后把所有钱捐给慈善机构,却在卖出一幅具历史价值土地予政府时算到尽呢?究竟他是什么心态?
最终因不到他心目中的价,即使政府出价比市价高1/3,也不卖给政府,却以市价卖给其他人。究竟他又是什么心态?
一直想不通,直到观察到一些有钱人的行为,才明白那是什么逻辑。
简单来说,他们把赚钱和捐钱是分开两件事来看的,没有关联性。他今天可以捐1千万出去,但在一单生意时,十万八万也敛到尽。
他们认为生意就是生意,他心中有一个价,守住这个价,做得成生意,就证明他眼光独到。做生意是零和游戏,成功的喜悦不在于赚到多少钱,而是在他认为自己又胜一仗,他追求胜利的喜悦胜过他真正赚多少钱。
捐钱则不同。他们每个人捐钱的心态都不同,有很多只是求名声,即所谓“发财立品”;有些是求利,捐钱背后是求更大的财富;当然也有真心实意捐钱的。
他们最多是捐钱做教育,兴建大学大楼,筹办奖学金十分普遍。因为最易吸睛,见报率特别多。相比起谁人捐钱起了医院,添了病床,报道也不及教育名声好。
另外又有多少有钱人会捐钱赠衣施药、予深水埗明哥每日派饭?因为这些事不起眼,捐了寒衣施了药、派饭吃完便什么都没有,谁人记挂住谁捐的药谁送的饭。但捐了大楼予大学,那可不同,百年以后仍然带着名堂,十分划得来。
(iStock图片)
有位富人后代,捐钱捐地,表面看是为善不甘后人;但另外一面却是催下属交任务,不留情面。这就是有钱人逻辑,他好像关心穷人死活,却不管下属死活。
因为捐钱给穷人又有名声,又可积阴德;下属只是为他赚钱的工具,员工是穷是苦才不关他事。赚钱是为自己,捐钱也一样是为了自己。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