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07-16 11:19:12
温天纳为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现任投资银行高层,为中国高校联金融协会创会副主席、香港证券专业学会委员会成员及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荣誉讲座教授及交银国际创始董事总经理,在过去20年当中在内地和香港曾获多项券商和投行界的奖项。
目前,一系列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正筹备登陆港交所,参考此前不同的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成绩亮丽,吸引跨界投资者的关注。
上市申请者的背景,大部分为临床阶段新药开发商,专注于自主研发潜在同类首创及同类最佳药物的企业。不过,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尚未获批准进行商业销售的药物,亦无自药物销售产生任何收益,更甚的是不少企业自成立起未取得盈利,且每年均取得经营亏损。
不过,这些企业因其研发能力和市场前景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一般在IPO前已完成多轮融资。因企业尚未取得盈利,资产价值也不高,意味着上市时无法采用市盈率、市净率等等的IPO定价方法。
(iStock)
很多时候,企业新股发行会采用“市值/研发费用”作为可比估值指标。由于创新药研发风险大,存在失败的机会,因此实践中通常会以现金折流法DCF模型为基础,再对在研药物的收入、利润、现金流的预测基础上,考虑在研药物未来研发成功的机会。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其产生的收入、利润等多在未来年份才能实现,DCF模型较为适合创新药公司的估值,所以采用DCF模型估值是合适的。若然企业已实现商业化生产并达到一定销售规模,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估值溢价。每一款新药成功上市之前,都需要进行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没有营收、净利润的支撑,创新药企业只能依赖融资。
多年前港股或A股此前的上市标准,一般均“拒绝”这类致力于研发创新药的企业。然而,无论是港股或科创板已经允许尚未盈利甚至无营业收入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A股科创板近年的改革尤其明显,度身订造上市标准,为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定制的一套上市标准,将开启A股生物医药股IPO的一个时代。
面对新时代,投资者如何自处?认购还是不认购?观乎近期新股市场表现,生物医药股走势火爆。不过,如笔者所言,中长线而言或需面临更高的风险及更大的波动,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判断相关股份价值是否被高估或值得买入。
与此同时,对专业投资者同样风险很大,始终大家都不是生物医药专家,企业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产生收入,未来收入现金流的预测风险肯定比普通上市企业更高,若然现实与预期出现较大的偏差,股价未来将面临某程度上的不确定性,短炒疯狂,中期波动、长线不确定,将会是生物医疗概念的缩影。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