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02-04 11:56:53
温天纳为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现任投资银行高层,为中国高校联金融协会创会副主席、香港证券专业学会委员会成员及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荣誉讲座教授及交银国际创始董事总经理,在过去20年当中在内地和香港曾获多项券商和投行界的奖项。
进入2021年,港股再次进入新股狂潮,过万亿资金流入不同的新股,投资者动用大量融资抽新股,可惜的是不少散户最终获配比率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新股洛阳纸贵,风行一时。
在以往的监管体制下,一家上市公司最少需要将股本的25%作公开发售,经过市场的进化及演变,现在可以缩减至20%以下。以往公众散户IPO比重可占公开发行的10至50%,现在可以低至6%,或许公众依靠抽新股发财的日子可能早已飘逝。
(数据图片)
因公众散户参与的比重大降,亦带来不少新景象,就是上市公司可以用天价招股,而且上市后股价仍可以继续蒸蒸日上。千亿市值公司比比皆是,我们说的不是港元,现在说的是美元
笔者日前接受外媒访问,讨论相关现象,的确,投资者的热情加上可交易股票的短缺推动不少内需、科技、互联网、医疗概念新股的股价飙升。笔者与媒体友人讨论了一家去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龙头内需股,当时在火爆的新股市场中募资了超过十亿美元。其后,该股份的市值飙升到招股时的三倍,达至近千亿美元市值。
当然,高估值的背后亦有基本面的支持,相关企业取得高利润率,与此同时,相关企业在不少类别的饮料产品中拥有竞争力及增长潜力,让投资市场及研究机构另眼相看。此外,相关企业亦在内地拥有强大的品牌,产品及品牌的市场辨识度非常高。由于企业主要产品集中在内需市场的必需品产业,经营方针稳健灵活,在经济低迷或环球政治绷紧的时候,能独善其身,加速发展。
不过,回到笔者本文的重点,目前不少新股在上市后流通股不足,看似亦成为股价上涨的重点卖点。正如笔者所言,目前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监管机构仍坚持要求至少有25%的股票公开流通,但是,当企业实质规模达到一定的要求,公开招股比重可以大大缩小。此外,监管机构更可以给予豁免,允许较大规模的公司以更小的自由流通量上市,前提是在公开市场中仍有大量绝对数量的股票可供买卖。在计算上,即使相关投资者已经签署了禁售协议,承诺不在IPO之后一段期限内出售股份,与大股东没有关联的投资者所持有的部分持股仍可以被计入流通股计算,故此,公众散户是越来越难参与新股IPO游戏。
未来IPO市场将继续火爆,但富贵与公众散户将越走越远。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