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疫情反复惹市场恐慌 联储言论调政策目标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返回正文
用户评论↑顺序
1
  • 2020-06-14 09:58:55UVW很形象了,感谢陶博分享![回 复]
  • 2020-06-14 18:34:14七艘?一共才多少,全军出动想干嘛,南海开战也不需要七艘核潜艇阿[回 复]
  • 2020-06-14 18:37:36习惯了,蝙蝠,穿山甲,意大利,美国军人,外星陨石,三文鱼[回 复]
  • 2020-06-14 20:47:55嗯我以为海狼级,一共才三艘,一个南海挤七艘不少了,很刺激了
    2020-06-14 20:16:25

    意思是一个航母战斗群两艘核潜艇,三个战斗群起码六艘核潜艇。可能有时会多一艘。 核潜艇对美帝小意思,全军可不止这几艘

    2020-06-14 18:34:14

    七艘?一共才多少,全军出动想干嘛,南海开战也不需要七艘核潜艇阿

    [回 复]
  • 2020-06-15 17:04:54民主党不断作死,骚乱都是民主党地盘,共和党P事没有很太平,选民都看在眼里。推出拜登说明后继无人,人才凋零,反观共和党人才济济,彭斯是很好的副手,蓬佩奥,克鲁斯,以后都可能竞选,看好共和党长期垄断白宫[回 复]
  • 2020-06-17 12:49:27关键是保护谁[回 复]
  • 2020-06-17 12:59:36湾湾很多寺庙不用门票,台北市中心也不少,就在路边,很多人上下班路过上柱香,对菩萨倾诉下无常的苦,然后买菜回家吃饭~
    2020-06-17 12:44:33

    台湾儒家文化现在应该是比较好的,佛教也出了很多圣人,真的是好地方!!今天看到义德寺的比丘尼在赞叹讲法的净界法师,那偈诵写得,真的不可思议.

    [回 复]
  • 2020-06-17 13:06:42中印开打估计菜鸡互琢,半斤八两,低水平互耗,就像当年两伊战争,打了十几年,除了死人没结果[回 复]
  • 2020-06-17 13:20:53本空如幻有
    2020-06-17 13:07:27

    写得实在太好了,执笔的比丘尼太厉害了.我手抄一下贴上来:佛垂慈悯拔众苦,证如所有尽所有.不住生死与涅槃,巧说权实归一乘. 无着菩萨摩诃萨,造摄大乘诠佛意.以十殊胜殊胜语,赅备大乘境行果. 净界授经阿阇黎,不辞劳苦宣妙音.开演广大甚深义,闻者法喜易入行. 所知赖耶不可依,遍执本空如幻有.依言真如圆成实,何其自性本清净. 菩萨善备福慧粮,彼入因果彼修异.增上生与净土胜,累劫不断修三学. 愿除诸垢大圆镜,证得彼果断及智.方便善巧救群迷,同登如来大觉岸.

    2020-06-17 12:59:36

    湾湾很多寺庙不用门票,台北市中心也不少,就在路边,很多人上下班路过上柱香,对菩萨倾诉下无常的苦,然后买菜回家吃饭~

    2020-06-17 12:44:33

    台湾儒家文化现在应该是比较好的,佛教也出了很多圣人,真的是好地方!!今天看到义德寺的比丘尼在赞叹讲法的净界法师,那偈诵写得,真的不可思议.

    [回 复]
  • 2020-06-17 13:30:50佛陀 “直观” 人生真相,发现一个关键字是 “苦”。

    生、老、病、死、别、离,一生坎坷,都通向苦。为了躲避苦、害怕苦、转嫁苦,人们不得不竞争、奋斗、挣扎、梦想、恐惧,结果总是苦上加苦。那么,再直观一下,苦的最初根源是什么?

    佛陀发现,所有的苦,追根溯源,都来自于种种欲望和追求。那就必须进一步直观了:欲望和追求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们值得大家为之而苦不堪言么?

    在这个思维关口上,不同等级的智者会作出三种完全不同的回答:

    低层智者会教导人们如何以机智击败别人,实现欲望和追求;

    中层智者会教导人们如何以勤奋努力来实现欲望和追求,永不放弃;

    高层智者则会教导人们如何选择欲望,提升追求。

    佛陀远远高出于他们,既高出于低层、中层,也高出于高层。他对欲望本身进行直观,对追求的目标和过程进行直观,然后告诉众人,可能一切都搞错了。大家认为最值得盼望和追求的东西,看似真实,却并非真实。因此,他不能不从万事万物的本性上来作出彻底判断了。

    终于,他用一个字建立了支点:空。

    空,对佛教极为重要。甚至,历来人们已习惯把佛门说成 “空门”。

    “空”是一个常用汉字,很容易被浅陋理解。我从诸多经文中揣摩佛陀的本意,大致有如下三层意涵:

    第一层,空,是指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性”;

    第二层,空,是指万事万物都不是稳定实体;

    第三层,空,是指万事万物本应该空寂明净。

    这三层意涵,细说起来相当深奥。但是,佛陀既然要唤醒众生,便等不得过于迟缓的推演了,而只是用急切的声音不断宣布,世间的一切物态现象和身心现象,都空而不实,似有实无。

    《心经》用一个“色”字来代表物态现象,又用一个“蕴”字来代表身心现象。“色”有多种,“蕴”也有多种,但都是空。

    《心经》一上来就说:“五蕴皆空。”
    2020-06-17 13:14:58

    这种文化底蕴,估计大陆的是写不出来的.五体投地!!

    [回 复]
  • 2020-06-17 13:55:562
    《心经》最著名的回转句式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回强调,让人不能不记住。《心经》紧接着又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那是在指身心现象了。

    从这样的句式可以知道,佛教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果决透彻,不留缝隙。

    为什么万事万物皆是空?

    因为万事万物都因远远近近各种关系的偶然组合而生成。佛教把关系说成是“缘”,把组合说成是“起”,于是有了“缘起”的说法。由于万事万物都是这么来的,因此不可能有真实而稳定的自我本性,所有的本性都只能指向空。把这两层意思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四个重要的字:缘起性空。在汉传佛典中,这四个字具有透视世界的基础地位。

    缘起性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固化思维,把僵滞的世界图像一下子激活了。

    例如,我们低头,看脚边这一脉水,它从何而来?它的“缘起”,就有无数偶然的关系。初一看,是一条条山溪,遇到了一重重山坡;但山溪里的水又怎么生成?那就会追及一朵朵云,一阵阵雨;那么,云从何而来?又如何变成了雨?而这山坡又是怎么产生的?

    还可以再进一步问,这水会一直保持自己的本性吗?它会被树木吸收,也会因天气蒸发,那它还算是水吗?吸收它的树木,可能枯朽成泥,也可能砍伐成器。器迟早会坏,变成柴火,一烧而气化。那么,以前每一个阶段的“性”又在哪里?这个过程,大致能说明“缘起性空”的部分意涵。

    世间绝大多数民众由于身心局限,只能从“缘起性空”的大过程中截取一些小小的片段,将它们划界定性,然后与其他片段切割、对比、较劲、争斗、互毁、互伤,造成一系列障碍和恐怖。世界的灾难,都由此而生。

    他们把暂且的“拥有”当作了天经地义,听说是“缘起”已经觉得失去了历史,听说是“性空”更觉得失去未来了。

    “性空”?这不是在预告失去、散布悲哀吗?

    对此我想多说几句。

    “性空”,不只是预告失去,而是更锐利地指出:今天的拥有也是 “假有”。
    2020-06-17 13:30:50

    佛陀 “直观” 人生真相,发现一个关键字是 “苦”。 生、老、病、死、别、离,一生坎坷,都通向苦。为了躲避苦、害怕苦、转嫁苦,人们不得不竞争、奋斗、挣扎、梦想、恐惧,结果总是苦上加苦。那么,再直观一下,苦的最初根源是什么? 佛陀发现,所有的苦,追根溯源,都来自于种种欲望和追求。那就必须进一步直观了:欲望和追求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们值得大家为之而苦不堪言么? 在这个思维关口上,不同等级的智者会作出三种完全不同的回答: 低层智者会教导人们如何以机智击败别人,实现欲望和追求; 中层智者会教导人们如何以勤奋努力来实现欲望和追求,永不放弃; 高层智者则会教导人们如何选择欲望,提升追求。 佛陀远远高出于他们,既高出于低层、中层,也高出于高层。他对欲望本身进行直观,对追求的目标和过程进行直观,然后告诉众人,可能一切都搞错了。大家认为最值得盼望和追求的东西,看似真实,却并非真实。因此,他不能不从万事万物的本性上来作出彻底判断了。 终于,他用一个字建立了支点:空。 空,对佛教极为重要。甚至,历来人们已习惯把佛门说成 “空门”。 “空”是一个常用汉字,很容易被浅陋理解。我从诸多经文中揣摩佛陀的本意,大致有如下三层意涵: 第一层,空,是指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性”; 第二层,空,是指万事万物都不是稳定实体; 第三层,空,是指万事万物本应该空寂明净。 这三层意涵,细说起来相当深奥。但是,佛陀既然要唤醒众生,便等不得过于迟缓的推演了,而只是用急切的声音不断宣布,世间的一切物态现象和身心现象,都空而不实,似有实无。 《心经》用一个“色”字来代表物态现象,又用一个“蕴”字来代表身心现象。“色”有多种,“蕴”也有多种,但都是空。 《心经》一上来就说:“五蕴皆空。”

    2020-06-17 13:14:58

    这种文化底蕴,估计大陆的是写不出来的.五体投地!!

    [回 复]
  • 2020-06-17 14:07:053 我看到不少书籍在解释“空”和“性空”的时候,喜欢用这样一些词语:转瞬即逝、多而必失、富而难守、高而必跌、时过境迁、物换星移。这并没有完全说错,却是浅解。照佛陀的意思,即便在未逝、未失、未跌、未迁之时,就已经是“空”了。因此,不是“易空”,而是“性空”,即本质之“空”。拥有之时,已“空”。

    佛教对于一位巨富,并不是预告他“财产不永”,而是启迪他此时此刻也不是实有。同样,佛教也不是告诫一位高官,会“空”在退休或罢免之后,而是提醒他,在未退未罢的今天,权位的本性也是“空”。

    我相信他们从心里不服,甚至会以自己拥有的金钱、产业、房舍、任命状来自我安慰。佛教希望他们,搁置这种自我安慰。

    我们不妨用一个最温和的例子来说明“拥有”之空。且说一位教师,他对学生的“拥有”就很不真实。任何学生,一生都重叠着无数社会角色,“学生”只是他们早年的一个薄薄片段,而且他们总会面对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很多课程。这位教师教了这门课,那要问:用的是什么教科书?这教科书是谁编的?内容有多少与编者本人有关?教师和编者又有什么关系?教的内容,学生接受了多少?丢弃了多少?接受的,后来忘记了多少?没有忘记的,对他的人生是障碍还是助益?这一连串浅浅的问题,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拥有”,在极大程度上是“假有”。
    教师的职业,在社会依存度和信赖度上都远远高于富人和官员,连这个职业都是如此,更不待说其他了。

    以一个“空”字道破一切,是不是很悲哀呢?

    不。

    人世间确实为脆弱和虚荣的人群设置了一系列栏杆和缆绳,道破它们的易断和不实,一开始也许会让人若有所失,深感惶恐。其实,让脆弱暴露脆弱,让空虚展现空虚,让生命回归生命,反而会带来根本的轻松和安全。

    空,是一种无绳、无索、无栏、无墙、无羁、无绊的自由状态。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又好像什么都有了。在空的世界,有和没有,是同一件事。只不过,以空为识,获得洞见,就不一样了。有和没有,也都进入了觉者的境界。

    (转载自《君子之道》第16章 写经修行 作者余秋雨)
    2020-06-17 13:55:56

    2 《心经》最著名的回转句式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回强调,让人不能不记住。《心经》紧接着又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那是在指身心现象了。 从这样的句式可以知道,佛教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果决透彻,不留缝隙。 为什么万事万物皆是空? 因为万事万物都因远远近近各种关系的偶然组合而生成。佛教把关系说成是“缘”,把组合说成是“起”,于是有了“缘起”的说法。由于万事万物都是这么来的,因此不可能有真实而稳定的自我本性,所有的本性都只能指向空。把这两层意思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四个重要的字:缘起性空。在汉传佛典中,这四个字具有透视世界的基础地位。 缘起性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固化思维,把僵滞的世界图像一下子激活了。 例如,我们低头,看脚边这一脉水,它从何而来?它的“缘起”,就有无数偶然的关系。初一看,是一条条山溪,遇到了一重重山坡;但山溪里的水又怎么生成?那就会追及一朵朵云,一阵阵雨;那么,云从何而来?又如何变成了雨?而这山坡又是怎么产生的? 还可以再进一步问,这水会一直保持自己的本性吗?它会被树木吸收,也会因天气蒸发,那它还算是水吗?吸收它的树木,可能枯朽成泥,也可能砍伐成器。器迟早会坏,变成柴火,一烧而气化。那么,以前每一个阶段的“性”又在哪里?这个过程,大致能说明“缘起性空”的部分意涵。 世间绝大多数民众由于身心局限,只能从“缘起性空”的大过程中截取一些小小的片段,将它们划界定性,然后与其他片段切割、对比、较劲、争斗、互毁、互伤,造成一系列障碍和恐怖。世界的灾难,都由此而生。 他们把暂且的“拥有”当作了天经地义,听说是“缘起”已经觉得失去了历史,听说是“性空”更觉得失去未来了。 “性空”?这不是在预告失去、散布悲哀吗? 对此我想多说几句。 “性空”,不只是预告失去,而是更锐利地指出:今天的拥有也是 “假有”。

    2020-06-17 13:30:50

    佛陀 “直观” 人生真相,发现一个关键字是 “苦”。 生、老、病、死、别、离,一生坎坷,都通向苦。为了躲避苦、害怕苦、转嫁苦,人们不得不竞争、奋斗、挣扎、梦想、恐惧,结果总是苦上加苦。那么,再直观一下,苦的最初根源是什么? 佛陀发现,所有的苦,追根溯源,都来自于种种欲望和追求。那就必须进一步直观了:欲望和追求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们值得大家为之而苦不堪言么? 在这个思维关口上,不同等级的智者会作出三种完全不同的回答: 低层智者会教导人们如何以机智击败别人,实现欲望和追求; 中层智者会教导人们如何以勤奋努力来实现欲望和追求,永不放弃; 高层智者则会教导人们如何选择欲望,提升追求。 佛陀远远高出于他们,既高出于低层、中层,也高出于高层。他对欲望本身进行直观,对追求的目标和过程进行直观,然后告诉众人,可能一切都搞错了。大家认为最值得盼望和追求的东西,看似真实,却并非真实。因此,他不能不从万事万物的本性上来作出彻底判断了。 终于,他用一个字建立了支点:空。 空,对佛教极为重要。甚至,历来人们已习惯把佛门说成 “空门”。 “空”是一个常用汉字,很容易被浅陋理解。我从诸多经文中揣摩佛陀的本意,大致有如下三层意涵: 第一层,空,是指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性”; 第二层,空,是指万事万物都不是稳定实体; 第三层,空,是指万事万物本应该空寂明净。 这三层意涵,细说起来相当深奥。但是,佛陀既然要唤醒众生,便等不得过于迟缓的推演了,而只是用急切的声音不断宣布,世间的一切物态现象和身心现象,都空而不实,似有实无。 《心经》用一个“色”字来代表物态现象,又用一个“蕴”字来代表身心现象。“色”有多种,“蕴”也有多种,但都是空。 《心经》一上来就说:“五蕴皆空。”

    2020-06-17 13:14:58

    这种文化底蕴,估计大陆的是写不出来的.五体投地!!

    [回 复]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顺序
1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