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09-24 08:48:10
古人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作为一位从事理财策划十多年的职业女性,我想补充一点:“女子爱财,投资有道”。女性对金钱的观念和触觉,肯定跟男性不同,这一点从我和我的客户中便可见一斑。
之前提到,酝酿多时的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正式开通,估计10月之后,港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买到内地的理财产品。不过,姊妹们,此时此刻,提起内地的理财产品,大家的心会否先凉了一截呢?
何出此言?无他,因为过去两星期,中国恒大(03333)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中就包括恒大未能兑付(担保)一些到期的理财产品。当然,就港人来说,现阶段除非你已经开通了内地的银行帐户,又或者是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的常客,否则,应该不会有太多机会买入内地的理财产品。
但大湾区的跨境理财通开通之后,相信港人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内地的理财产品。我的姊妹Tina就对这类理财产品有点兴趣,因为在低息年代,一些“高息”产品始终是有市场的。
问题是,这些产品的风险到底有多高?我向Tina讲述了内地理财产品背后的结构后,她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企业债质素参差
“听你这样说,这些理财产品少不免都有些‘债务’在内,令我想起当年雷曼兄弟发行的‘迷你债券’呢!两者是否一样?”
“你的问题很好。我估计,现时内地银行卖的非保本人民币理财产品,本质上可能跟当年雷曼兄弟发行的‘迷你债券’差不多,因为当中的债务可能包括一些质素参差的贷款,主要应该是一些企业债券。”
“啊,这样岂不是很高风险?”
“回应你的问题前,我想就雷曼兄弟的‘迷你债券’说句‘公道话’。其实,雷曼兄弟把一些债务工具重新包装,并且拆细出售是行之已久的做法。问题只是,它没有清楚说明这些债券本身的风险,甚至有意无意间包装成风险很低的‘债券’。其实,技术上,这些已经是结构性的金融产品,不应该无限制地卖给零售客户。但无奈的是,雷曼事件最终演变成‘灾难’,又不是背后的债券出问题,而是作为担保方的发行人,即雷曼兄弟倒闭而已!从雷曼事件汲取到的教训是,买这类产品牵涉两个主要风险,一是信贷风险,即是实际的贷款方会否‘赖账’,第二就是发行人的风险。”
“咦,今次内地的恒大财富产品好像就是作为发行人的恒大未能担保或兑付这些到期的理财产品呢!”
“嗯,我看报道是这样的,但问题重点是,他们出售这类理财产品时,有没有清楚标示相关风险。我可以告诉你,我曾经看过一些内地银行销售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单张,当中就有以下的风险提示:‘本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你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你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如果有这种警告字眼,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他们这样写,我一定不会买呢!”
“哈哈,明白,但现在很多招股书也会有类似的风险警示。理论上,你也不应认购这些股票。”
“呀!是吗?我很少看招股书呢!”
应查看产品细节
“噢!言归正传,公平一点来说,即使是非保本的理财产品,也不是不能买。正如你会买不保本的股票一样,只不过,买之前必需要问,或自己查看,到底这些‘贷款’是谁借的?他们的信用评级如何?负责包装和出售这些‘贷款’(变成理财产品)的又是谁?是否就是你开户的银行等等。”
“唉,这么复杂,我还是不买了!”
“没问题,这是个人决定,但退一步说,如果是保本的理财产品,利息虽然低一些,但至少可以安心一点,拿部分资金买一些也是无妨的!”
“对,除非是保本的!”
作者电邮:tong_lydia223@yahoo.com.au。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