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06-22 11:28:52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博士、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电台节目莉英谈《深》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
到花园打理植物,花卉争艳斗丽,观赏着也赏心悦目。恰巧,网上视像诊断服务电话响起,原来是Ruby致电。
视像接通后,Ruby说:“谭博你好,我近期又睡眠欠佳,心情烦躁,脾胃胀滞,消化不良,看来,我又旧病复发啦!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帮我恢复正常状态呢?”
经详细了解后,我答:“你得了夏季病。”
Ruby续问:“什么是夏季病?”
我答:“夏至已到,也代表着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在高温湿热的香港,夏天不仅让人昏昏沉沉,还可能引发其他不适,例如:
。食欲不振
。疲倦、全身无力、提不起劲活动
。肠胃不舒服、拉肚子、便秘
。精神不振、心情烦躁
。头痛、发热、晕眩
。不易入睡、浅眠多梦
。早上懒洋洋、爬不起来
这些‘夏季病’症状虽不至于需要打针吃药,却会消耗体力心神,降低免疫机能影响健康。尤其肠胃机能弱、自律神经调节力差的人,及幼儿、老人家,对气候变化反应较强烈,更要留意。”
Ruby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答:“
1、勿急躁
进入夏季,心情变得容易急躁,心静自然凉,心态调整尤为重要,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就是这个道理。心情欠佳或失控时可自行按压太冲穴。
2、晚睡早起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养心和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3、空腹饮茶
夏至不宜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容易导致阳气损耗。所以夏季饮茶,应是在饭后喝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需立刻停饮。
4、恰当补水
夏季气候炽热,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要怕费事不喝水。少喝冰水,因为过凉的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饮用一些温热的水反而更解渴。
5、饮食清淡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6、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
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的调理方法,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病和骨关节病效果很好。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月经失调和风湿、关节炎等患者,又或夏天容易因吃寒凉食物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通过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通过针灸可以固护脾胃。经常在冬季发作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针灸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寒邪。
7、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是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冷水澡极易导致阳气暗损。时间久了会出现手足发冷、小腿抽筋、双目视物不清等症状。
8、运动要适量不宜太剧烈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伤及阳气。
在运动锻炼后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容易得病。”
Ruby问:“夏至何解最宜针灸?”
我答:“冬病夏治,夏天针灸也在此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冬养三九补品旺,夏至三伏行针忙’。就说明了夏天是针灸最忙碌的时节。针灸的保健作用是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养生方法,针灸养生已经愈来愈被更多人所认识。通过针灸对人体特定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之气,增进新陈代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夏天天气炎热,容易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加上雨水多,湿气盛,暑湿邪气侵犯人体,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致使气机不畅,多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胃痛、胸闷欲吐、腹痛、腹胀、大便稀溏,甚至水肿。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针对痼疾用针、用药,除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还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
总的来说,夏季针灸的三大好处
1.扶正祛邪
2.培补脾胃
3.温阳散寒”
Ruby续问:“有什么穴位好介绍?按压可以吗?”
我答:“都可以。
针灸穴位
1.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吋。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功效。
2.关元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吋。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3.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吋。在肚脐与关元正中间。具有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功效。
4.百会穴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吋,或两耳尖联机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联机的交点处取穴。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5.大椎穴
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效。
6.命门穴
位于腰部,后正中在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7.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吋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8.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吋胫骨内后缘。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等功效。
9.涌泉穴
位于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跖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以上穴位,可尝试按压两天,以穴位有酸胀度为佳。若两天后情况仍未能改善,便要进行针灸治疗啦。”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